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城市以资源型缺水为主 ,同时存在着污染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该文分析城市缺水现状 ,讨论山西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提出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用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上前我国城市缺水形势严峻,同时双存在大量浪费水和水污染的现象,再一次敲响了9不危机的警钟本文结合城市用水特点,提出了城市用水,节水的原理。城市理想的用水系统应该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这一系统应该靠节水和污不回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加剧。通过对杭州城市雨水资源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借鉴国内外的先进雨水利用现状,对杭州市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可行性和潜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实现杭州市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及应采取的措施,为实现杭州市城市雨水生态利用和建设节水型城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杨桂山 《地理科学》2001,21(2):123-129
上海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除受沿岸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外,主要受河水盐水入侵的危害,导致严重的水质型缺水问题,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和拟议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效应相叠架,无疑将影响长江河口段和黄埔江的盐水入侵强度,进而危及上海城市供水水质,着重探讨三峡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营及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可能产生的综合影响,并提出适应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河谷型城市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文章讨论了河谷型城市的内涵,特征,分类、分布,社会经济以及自然条件对河型城市建设的影响,阐述了河谷型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发展及其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永春 《山地学报》2004,22(1):40-47
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数目变化与空间分布、规模与职能变化。在此基础上,以西部部分河谷型城市为例,讨论了影响该类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并研究了环境问题的成因,认为工业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地形条件、工业的空间布局、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和城市建设的间接效应等是造成目前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郑海霞 《福建地理》2004,19(2):6-10
厦门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福建省沿海开放城市,随着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厦门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本文基于城市建设现状和有利的自然条件,提出建设厦门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数字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规划,解决管理、制度、标准以及必须的关键技术等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经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方法,城市经营模式的选择也就成为城市经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玉溪市城市化发展已进入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通过对玉溪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等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玉溪应选择城市经营的环境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说到城市,我们会立刻想到高大的楼房、宽阔的街道、如流的汽车。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这些当然都是必不可少的,是要大力发展的。但这还不够,或者说一个新兴城市进入大的发展阶段只考虑到这些是不够的,是不全面的。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建设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注意到它的文化构成,它的建设是畸形的,它的发展前景不会是很广阔的。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的城市竞争能力与扩张幅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方创琳  步伟娜 《地理科学》2004,24(5):513-521
基于西北干旱区河西走廊7个城市市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及其短缺程度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水资源短缺二者的矛盾关系,分析了在水资源约束下河西走廊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扩张的变动幅度等问题。认为河西走廊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城市扩张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城市发展处在主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为了确保城市的有序竞争与扩张,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生命线,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市规划为法定依据,先发展后扩张,量水依法优质扩张,突出城市建设特色与个性,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设置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研究刍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牟海省  刘昌明 《地理学报》1994,49(4):338-344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缺水的基本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设置应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的原则。指出对此应当探索的几个问题是:①我国城市宏观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条件协调的关系;②在水资源承载力限制下我国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设置水资源的标准;④城市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城市用水的指标体系与预测方法、我国可设置的城市与规模等。  相似文献   

13.
论山间盆地城市地貌适宜利用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山间盆地地貌特征对城市建设形象和用地的质量等影响,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的山间盆地中城市建设的地貌条件评价,建立山间盆地中各地貌区段的适宜利用模式,提出在山间盆地中进行城市建设布局时,应尽量利用山前台地这一地貌区。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数字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设事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建设事业电子政务建设、建设事业行业信息化工作、建设事业企业信息化工作三方面对建设事业信息化进行论述。指出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将有效推动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有利于改善我国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参与国际性城市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从水资源人口压力、生态压力、经济发展压力和技术压力4个方面,构建绿洲城市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探讨了乌鲁木齐市1995-2012年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变化,并分析了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压力由1995年的0.32增长为2012年的1.08,呈快速增长趋势,水资源条件、人口快速增长及与发达地区用水定额的差距拉大是主要原因。(2)乌鲁木齐市人均水资源量持续减少,由1995年的729.54 m3/人减少为2012年的377.8 m3/人,减少了近48.21%,已由中度—重度缺水转为极度缺水区域,2009年以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甚至超过100%,水资源短缺很大程度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规模。(3)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跨流域调水,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加大节水力度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压力、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转型中,马鞍山通过实施传统钢铁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南进"、"东扩"战略与园林城市建设等企业家型政府的行动,在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工业空间、新的消费空间,并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此外,通过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在城市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区域层面则实施了积极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与更大区域的合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马鞍山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矿资源型城市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模式与政策导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科学》2002,22(3):263-269
结合世界城市同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区域基础这间的关系,世界城市结构演化及其成长过程等的一般规律,在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经济模式与空间结构模式。加大开放程度,推进产业价值链分工,提高高级生产者服务以及高科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与研发机构,增强对全球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为基本经济模式;而在首都圈与环渤海地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工,以及改北京单中心结构为近、远程多中心圈域型结构,为基础空间结构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六大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在分析资源型城市成长动力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刚性和水资源的约束,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防止资源枯竭所引发的支柱型产业的衰退。围绕主导产业组群,对现有产业结构和资产存量进行调整,同时延伸主导产业链,衍生新的生产协作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矿产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的融合度,解除区位被动性和经济的“孤岛性”,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区及矿区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太原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城市之一,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赵简子,北齐的高欢,唐代的李世民以及五代时期的后唐、后晋、北汉等都曾把晋阳作为国都或陪都,素有“唐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遗留文物古迹众多。山西宋、金前的古建筑为全国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传统的城市规划学和地理学的研究重心是对城市建筑实体的空间组织和管理基于城市建设实践的新需求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文章以城市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组织的概念、原则、依据、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理论概括,以期对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