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在回顾和分析中国黄土研究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中国黄土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重新修订了黄土和黄土状岩石的概念,建议废止“原生黄土”、“次生黄土”等概念,并对黄土成因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3.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文启忠研究员等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地球化学演化”已提前完成了任务,并出版了目前国内外黄土地球化学研究的第一部综合性专著《中国黄土地球化学》,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好评。该论著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方法多样,论证翔实,在理论上有明显创新,提高了黄土地球化学研究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深度和广度,对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其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全新世黄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olocene loess in the Middle Huanghe Valle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3 formations which are composed commonly of upper loess and lower dark loessial soil (a kind of paleosol) : the Xifeng Formation of Late Holocene, the Longxi Formation of Middle Holocene and the Luochuan Formation of Early Holocene. The layers of dark loessial soil at similar stratigraphic levels in different localities show such a change in age that samples from south are older than those from north, indicating a northward shift of the climate, belt during pedogenesis.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黄土堆积的磁性记录与古降雨量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中国黄土和古土壤堆积的磁性特征,进而介绍成壤作用磁铁矿成因模式,讨论控制黄土—古土壤层矿物磁性特征的气候参量及其利用土壤成因磁化率重建古降雨量。 相似文献
8.
秦岭黄土的粒度分析及其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粒度分析资料探讨了秦岭山地黄土成因。秦岭黄土是由〈0.25mm的颗粒组成的,其中0.05 ̄0.01mm的粉土粒级含量在48%以上。秦岭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一样都是大气粉尘堆积物。第四纪以来,西北风气流携带大量粉尘物质穿越秦岭南移,沿途降落到地表的粉尘物质在剥蚀较弱的地区(如黄河中下游)形成了大片连续黄土堆积,而在强烈隆升地带的弱剥蚀地段(如秦岭的凤洲,商州等地)形成了零星黄土堆积。在我国,自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镇江大港剖面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地区风尘堆积研究成果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七次大的古气候冷暖旋回,旋回变化幅度较北方黄土共要小得多,冷期和暖期都存在着频繁的小尺度的气候冷暖波动,并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较;另外,在镇江下蜀黄土磁化率测量中还发现,地下水的浸泡对剖面样品的磁化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黄河中游黄土钙质结核及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黄土钙质结核(Concretion)又称石灰质结核、砂薑、砂薑石、姜结人。中药用名姜石、异名(石羌)砺石及裂姜石,地质界通称为黄土钙质结核或黄土小僧。广泛赋存于黄河中游地区丰厚黄土地层中的各类钙质结核是一种土壤新生体。它是更新世以来,温湿与冷干气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对美国中西部和中国黄土高原0.5Ma以来的气候序列进行了对比。0.5-0.1MaB.P.,美国中西部间冰期以干暖为特征,100000-35000aB.P.,气候从干暖向温湿转化。本次冰进阶段,冰盖达到最大后,风尘堆积占优势,气候湿凉为主。全新世先从温凉转为温湿,继而干暖,后又转向湿凉。总之,0.5Ma以来除末次冰期外,美国中西部与中国黄土高原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但两地的湿度变化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4.
15.
黄土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刚起步的学科,其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有赖于黄土科学的进步和自身的逐步完善。与黄土地质灾害相关的黄土科学研究问题,大的方面至少包括黄土地质灾害本身、黄土科学基础理论和黄土高原环境三大方面。黄土覆盖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黄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为深广的需求。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性的推荐出关于黄土、黄土高原、黄土地质灾害的32个研究专题,亟待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攻关,提出指导性强的综合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17.
三门峡地区黄土与古季风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黄土地层,以陕县张汴乡村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153m的曹村剖面由上部厚145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红粘土沉积组成,黄土地层为L1-L33的连续风尘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B/M界线位于L7下部,J事件位于S11/S12,O事件位于L23-L26,M/G界线位于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20cm处。古季风代用指标的磁化率、碳酸盐及〉30μm的粒度组分均显示了约2.6Ma以来季风变迁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微量元素分布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黄河中游地区约340块马兰黄土(和有关沉积物)样品中Zn、Cu、Mn、Co、Ni、Mo六个微量元素的分析资料,编制了该区黄土微量元素分布图。分布模式图清楚表明,各元素的含量均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并明显地呈带状分布。这分布规律除受黄土粒度成分的控制外,并与区域的矿物成分和黄土堆积时生物气候环境的差异有关。黄土微量元素分布图对黄土区农业利用和人类生存环境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