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和地震矩的依赖关系,导出了直接计算矩震级的公式.用北京怀来小台网(速度记录)、唐山强震观测台网(加速度记录)和北京地区台网(速度记录)的地震记录资料,检验了这些公式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利用加速度或速度记录测定的矩震级与常规方法(根据位移谱高度)测定的矩震级十分接近.证明了这些公式的正确性,从而拓宽了用于测定震级的资料类型,即不仅限于位移记录,速度和加速度记录都可用于测定震级.  相似文献   

2.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对基岩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学理论和强震观测者表明,强震反应谱在形状主要取决于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由于我国现行的各种行业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标准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g作出的规定中一般只考虑场地和震中距的影响或只考虑场地影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由规范所得到的反应谱特征周期与由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相差较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的算例,讨论了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对基岩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近几次的近断层地震观测记录研究显示,在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很少考虑近断层效应的影响,对于缺乏近断层强震观测资料地区,抗震设计规范的改进方法及近断层效应的设计参数还没有统一结论. 本文基于UBC97近断层因子设计理念, 在收集世界范围内近断层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按场地和震级进行分类,建立了中长周期关键点处的加速度谱需求的衰减关系式,推导给出了缺乏近断层观测资料地区近断层影响因子的震级和断层距的关系式. 并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基础,建议了近断层影响因子的参考取值和修正后的反应谱曲线,为我国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俞言祥  汪素云 《地震学报》2004,26(6):591-600
首先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然后以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地区,在霍俊荣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来得到的部分强震记录,采用反映高频地震动震级饱和与近场饱和特征的衰减关系模型,统计得到了美国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峰值与短周期反应谱衰减关系. 与用美国南加州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的美国西部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结合,得到了美国西部周期0.04~6 s的反应谱衰减关系. 采用转换方法,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峰值与反应谱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5.
地下地震动频谱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以美国加州强震观测计划(CSMIP)的6个岩土工程台阵的429条地表和地下地震动程为数据基础,按照各台阵场地土层分布情况将台阵分为七层和“上层/基岩”两类。对于同一类场地,将其中的各次地震,按照震级的大小将其分为三类;对于同一类地震,首先计算各地震的水下分量5%阻尼的反应谱以及相应的标准反应谱,并得到各深度测点相对于最深处测点的反应谱比值,分析比较两类场地下各深度反应谱的特点,另外,傅里叶谱也是本分析的一部分,通过对不同深度地下地震动的反应谱和傅氏谱的比较,得到了一些较有意义的结论,以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欧洲及其毗邻地区以及美国的部分近场强震记录按照震源机制进行分组,详细的分析了震源机制对水平和竖向分量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反应谱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对震级不同的地震动以及地震动不同分量反应谱的影响程度不同;震源机制不仅影响反应谱峰值大小以及峰值位置,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反应谱的形状.  相似文献   

7.
竖向地震动对长、大工程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在2017年召开的16WCEE上,出现了多篇涉及竖向地震动衰减关系、工程特征、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本文聚焦于竖向地震动衰减关系,在总结其研究新进展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最新的NGA-West2竖向模型对我国四川地区地震动的预测能力。基于四川地区中强震的距离200 km以内的竖向强震记录,比较了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差异,通过残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事件间残差、事件内残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NGA-West2模型高估了四川地区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而预测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的误差相对较小;NGA-West2模型的震级项、场地项与四川地区实际观测数据表现出的规律存在差别,距离项与实际地震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较为吻合。因此,直接利用NGA-West2模型预测四川地区竖向地震动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对震级项和场地项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8.
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3次地震中的地表地震动记录为数据基础,考虑场地条件、震级和距离的影响,分别对竖向地震动的加速度规准化反应谱和双规准化反应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规准反应谱明显受到场地条件、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不同场地、距离和震级的平均规准反应谱之间差别显著;相比较而言,不依赖于场地、距离和震级的平均双规准反应谱之间却表现出良好的规律性和一致性。双规准反应谱的统一特性可以为竖向地震动设计谱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2,34(1):125-126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面波震级Ms是对中周期宽频带SK地震仪记录,采用北京台1965年面波震级公式Ms=lg(AH/T)+1.66 lg(△) +3.5(1°<△<130°)求得.AH是两水平分向最大面波位移的矢量合成位移.Ms7是对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采用国际上推荐的面波震级公式Ms7 =lg(Av/T)+1.66 lg(△)+3.3(20°<△<160°)求得.Av是垂直向面波最大地动位移.mb是短周期体波震级,ML是近震震级.为避免混乱,震级之间一律不换算.为方便读者,还给出美国NEIC定出的面波震级Msz和短周期体波震级mb.  相似文献   

10.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2,34(4):578-579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面波震级Ms是对中周期宽频带SK地震仪记录,采用北京台1965年面波震级公式Ms=lg(AH/T)+1.66lg(△)+3.5(1°<△<130°)求得.AH是两水平分向最大面波位移的矢量合成位移.Ms7是对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采用国际上推荐的面波震级公式M7=lg(Av/T)+1.66lg(△)+3.3(20°<△<160°)求得.Av是垂直向面波最大地动位移.mb是短周期体波震级,ML是近震震级.为避免混乱,震级之间一律不换算.为方便读者,还给出美国NEIC定出的面波震级Msz和短周期体波震级mb.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昌黎台地电场6个分量2009年全年的小时值进行了频谱分析,分析结果清楚地显示了日波动、半日波动和三分之一波动。研究人员对该台地电场EW向长极距2009年1月1日~31日的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提取到了地电场固体潮半日波和周日波。昌黎台利用铅电极进行地电场观测,不仅观测到了磁场的相关信息,并能较好地观测到潮汐响应,这在全国是首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曲线和GB18306-2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使用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并参考实际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反应谱,探讨了长周期结构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沈阳金融中心超高层写字楼项目如何确定不同阻尼比的长周期设计地震动反应谱,从而避免在周期10s前出现反超现象。反应谱参数确定的原则是新设计反应谱外包或略高于原规范形式的设计反应谱。以“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基础,从两方面入手调整不同阻尼比的反应谱参数。一是修改反应谱下降段的形状,去掉直角坐标系下的直线下降段,将曲线下降段延长到原直线下降部分;二是修改下降段衰减指数。这样确定的反应谱在长周期部分不会过于保守,且调整参数的难度和工作量都大大降低。对于高于阻尼比5%和低于阻尼比5%的反应谱,在参数确定上也有不同考虑。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相关系数谱的多支承激励反应谱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对结构各模态解耦的相关系数;提出了三维相关系数谱的概念,作出了离线计算的三维相关系数谱并探讨了其特性;在此基础上导出基于三维相关系数谱的多支承激励反应谱法。  相似文献   

15.
土动力学参数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3种单一均质土层剖面,在3条强度不同的地震动输入下,运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技术,研究土的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及其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为了使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抗震设防所需要的地震动参数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两个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对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Tg和平台高度αm ax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柔洁  宋和平 《内陆地震》1991,5(1):42-47
在计算反应谱及土层反应时,发现反应谱的形态和大小只受时程的主要部分控制,由此给出主时段的定义和确定主时段的方法。主时段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计算时间,而且能够成为持时的一种有物理意义的度量。  相似文献   

17.
Consecutive combined response spectru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ppropriate estimates of 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um are essential for design of new structures, or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to construct design spectrum from a combined normalized response spectrum(NRSC) which is obtained from pseudo-velocity spectrum with the ordinate scaled by different peak ground amplitudes(PGA, PGV, PGD) in different period regions. And a consecutive function f(T) used to normalize the ordinates is defined.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220 strong ground motions recorded during recent eleven large worldwide earthquakes, the features of the NRSC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ormalized acceleration,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 spectra(NRSA, NRSV, NRS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ound amplitudes are evaluated by using a weighted mean method instead of the arithmetic mean. Then the NRSC is used to define the design spectrum with given peak ground amplitudes. At last, the smooth spectrum is compared with those derived by the former approache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spectrum is test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dispersion of ground motion response spectra.  相似文献   

18.
梁小华  蒋溥 《地震地质》2004,26(4):772-783
文中结合舟山市桃夭门大桥抗震设计在长周期频段的需要,研究分析了桃夭门大桥场地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和长周期地面运动谱的研究现状,从强震记录长周期分量信息特点出发,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选用了11个有代表性的M≥65的强震,共72条强震地面运动记录,参照核法规HAF0101(1)特定场地谱的确定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均值反应谱为基础的长周期反应谱  相似文献   

19.
基岩地震反应谱随震级、距离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基岩地震反应谱衰减规律出发,研究了基岩反应谱随震级、距离的变化特征,包括基岩反应谱的第二特征周期、反应谱下降段的斜率等随震级、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震级大小对基岩反应谱的第二特征周期起着决定的作用,距离主要影响反应谱下降段的斜率,所得结论在工程抗震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芦山地震震中距100km内20个台站的60条原始强震记录为依据,采用零交法计算台站处三方向卓越周期,采用线性加速法计算台站处阻尼比为0.05的三方向反应谱,考察反应谱峰值周期、卓越周期和放大系数在各台站位置处的分布以及在断裂上、下盘的均值。通过研究发现:芦山地震动卓越周期、反应谱峰值周期和放大系数在各台站不同方向上的分量不同;各台站处反应谱的计算表明地震动具有上盘效应以及上盘衰减迅速的特征;地震动卓越周期在芦山地震震中100km的上、下盘上差别不大,其中上盘EW和UD向卓越周期均值略小于下盘,而上盘NS向均值略大于下盘,断裂两盘UD向卓越周期总体小于水平向,断裂两盘三方向卓越周期变化范围为0.013~0.275s;计算得到的放大系数表明80%台站NS向放大系数大于EW向,因此NS向放大系数较大可能是芦山地震诱发崩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