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国华 《地质学刊》2006,30(3):207-207
刘东生(1917-),辽宁沈阳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专业,1946年进入地质调查所。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高山和极地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2002年获美国颁发的“泰勒”环境成果奖,2003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2.
《第四纪研究》2004,24(2):1-1
2004年2月20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刘东生院士被授予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向他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从而刘东生院士成为已获得此殊荣的7位科学大师的一员,是地学界的唯一代表。这是全体地学  相似文献   

3.
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5):F0002-F0002
汪集晹,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热诚祝贺刘东生院士九十华诞——六十年相交与钦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2007,27(6):901-904
欣逢我国第四纪科学成就最大者、楷模、长者和老友刘东生院士九十华诞,敬致最热忱的祝贺。回忆1946年冬在长江三峡东口江边与东生同志初次相识,他正随同侯德封先生勘查三峡大坝工程地质,我是在做大坝水库淹没损失调查,沿江步行去宜昌。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研究》2008,28(2):263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的权威钜子刘东生院士的传记《揭开黄土的奥秘———刘东生》(潘云唐著)已于今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与2002~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另4位得主———金怡濂、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的传记共同组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  相似文献   

7.
二十几年前,当我们走出校门,师从刘东生院士求学时,先生已是著作等身,名满学界。转瞬间,我们都已年过半百、两鬓成霜,奈何资质愚钝、生性慵懒,对先生博大精深之学问,尚不知掌握其中一二否。好在4年前,中国科学院推荐刘先生申报国家最高科技奖时,我们在诸位师友的帮助下,得机系统整理先生的学术成就,略有所悟。今值先生九十华诞之际,不揣浅陋,谈谈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以飨后学者。  相似文献   

8.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2007,27(6):915-918
1972年刘东生先生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观聚焦于: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35年来,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为基本目标,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界面机理的3个发展阶段,在典型区域环境演化及环境-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2008,54(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0.
《冰川冻土》2011,(1):3-4
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逝世,享年九十三岁.施雅风院士1919年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4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先生,早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地质组(专业),先后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在第四纪科学、黄土科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成为中国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国  相似文献   

12.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8,43(1):49-49
著名沉积地质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先生,2007年12月2日0时15分因病仙逝于北京,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13.
发展团队开拓进取 "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科学事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第四纪科学和黄土科学也不例外。196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刘东生领导的科研团队大部分成员连他一起都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吴良镛建筑学家。1922年5月7日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2012年被授予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5.
《古地理学报》2008,10(1):I0001-I000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沉积学家、沉积矿床学家、我国沉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先生,于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10年4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名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涂光炽院士诞辰90周年大会暨涂光炽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办,由我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协助。  相似文献   

17.
编:刘院士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杭州开会期间挤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海相油气地质》期刊的采访。自从您在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并任队长以来,就与一个“海”字结了缘,或者说您从那时起就“下海”了。此后您就一直在从事海洋地质勘探和海洋石油勘探的研究和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热忱地祝贺著名地质学家、古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古地理学报》编委、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崔克信先生百岁华诞!崔克信先生,字子成,1909年7月7日生于河北省井陉县。1935年,崔克信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即考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任练习员。1936年初,调查浙江长兴的石油及煤田地质。又与该所潘钟祥一同调查了太湖地质,后来,与潘合著了《无锡太湖附近下石炭纪地质述略》一文,发表于当年刚创刊的《地质论评》1卷4期上。1937年夏,崔克信升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佐。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他随该所迁往湖南长沙。1938年又迁到四川重庆北碚,并随新任所长黄汲清在四川自贡、威远、乐山、峨眉等地调查地质、盐类矿产及石油天然气矿产等。1939年4月,崔克信与程裕淇、周德忠一起去新建的西康省调查地质矿产。他们在康北泰宁、道孚、鱼科、炉霍、甘孜、瞻化等地调查地质及砂金矿、铁矿等,取得了很大成绩。后来,经济部资源委员会西康金矿局请求借调崔克信至该局工作。崔克信在鲜渠河流域渣坝地区发现重要的砂金矿,使金矿局扭亏为盈,获全局上下之赞扬。1941年初,崔辞去经济部地质调查所技佐职, 改任西康省地质调查所技师。1946年,他任西康省地质调查所代所长,不久任所长,一直工作到1950年,前后达11年。他取得的工作成果主要有康定锦盖坪、道孚渣坝、泰宁附近、雅江附近等地的砂金矿地质报告、《康藏地质图集》、《康藏地质志》等。另外,他在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面也很有贡献。他于1944年在《西康经济季刊》上发表了《神秘之邦——木里》一文,介绍了该区自然地理景观、风土人情及落后的封建土司制度,并建议把木里所辖的广阔地域(康藏高原东南角)从盐源县分离出来,另立木里县。解放初,西康省人民政府采纳了他的意见,成立了木里藏族自治县。他于解放前夕编出了《1 ∶20万西康东部地质考察路线图》,申报馆曾用来编图,纠正了前人不少错误。他解放初期编的《1 ∶50万康藏路线地质考察图》,被重庆军管会测绘科所采用,修正了当时的康藏高原地形图,得到使用单位好评。并且,康藏地名大都采用了他的译名。1950年初,大西南解放后,崔克信被调到重庆西南地质调查所工作。1951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藏工作队,进藏工作两年多,取得了丰富的路线地质矿产资料。1955年,他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并奉派去该所与石油工业部青海石油管理局及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联合组织的青海柴达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队,出任队长两年,成绩优异,晋升为研究员。这期间的主要工作成果有:《青海柴达木盆地地质概况》、《柴达木茫崖区石油勘探方案》、《柴达木冷湖区石油勘探方案》等。1958年后,崔克信调往科学出版社及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任编辑及学术指导等。1973年,他重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副院长倡议编写《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他应邀从事编撰《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并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自然地理· 古地理(下册)》。他还单独或与人合著发表了《中国大陆的形成与发展》(1982)、《中国震旦纪至二叠纪古气候》(1984)、《华南震旦纪和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环境探讨》(1987)、《庐山冰川现象之观察》(1989)、《川西高原砂金矿床形成规律》(1989)等。1986年,77岁的崔克信先生申请到了“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课题,并联络了5个单位9名副研究员以上人员,组成科研群体,开展研究工作。后来,虽然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不顾年迈体衰,坚持工作,终于在2002年93岁高龄时完成了研究任务。其最终研究成果《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及其演化图集》于2004年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计有古地理图19幅(早震旦世至晚三叠世),地壳运动演化图4幅(前寒武纪、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说明书84万字。《科学时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古地理学报》等报道了这一成果,颇受各界好评。1999年2月,《古地理学报》创刊,他即担任编委至今。他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我是怎样走上古地理学研究道路的》一文,积极地促进了《古地理学报》的创刊和发展。而今,年届百岁高龄的崔克信先生依旧神清气爽,老当益壮,还在关心祖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还在惦记他早年辛勤收集的青康藏高原地质资料,希能继续整理研究,做出新的成绩。
再次敬贺崔先生百岁华诞!敬祝他健康长寿!全家幸福!
(潘云唐撰稿)  相似文献   

19.
晓生 《地质学刊》2009,33(4):381-381
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12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山东地质》2010,(4):F0003-F0003
201O年新春伊始,山东省地质科学院领导于2月上旬和3月下旬先后两次专程到北京看望拜访几位多年来给予山东地科院许多关心、支持和热心指导的地质前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陈毓川、赵鹏大、翟裕生、李廷栋、裴荣富教授。几位院士对山东地科院近年来在科研和地质找矿等方面工作中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对山东地科院工作给予很多鼓励,对今后发展寄予厚望,提出许多非常重要、非常宝贵的意见,对山东地科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