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造物理与高温高压岩石力学研讨会会讯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5—19日在辽宁召开。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岩石力学、构造物理、岩石物理领域的实验、理论、数值模拟、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共有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石油大学(华东)、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  相似文献   

2.
序言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5届构造物理学讨论会暨第3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讨论会于1992年12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召集的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学、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会址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楼。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国家地震局系统、水电部系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构造物理讨论会暨第二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讨论会于12月10日—12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能源部、工程兵、国家地震局等系统和高等院校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著名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地震学会荣誉理事、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创始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瑾先生因病医治无  相似文献   

6.
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学、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组织召开的。来自全国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26个单位的54名科研人员出席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岩石力学和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的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与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3日在湖南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召开.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学会第5届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岩石力学学会第3届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日至7日在长沙召开。与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西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地质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致开幕词。全会共收到87篇论文或摘要,内容覆盖了震源物理、新构造活动、岩石  相似文献   

9.
1987年9月11—14日在甘肃省武都县召开了第二届构造物理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召集了一次大尺度试件岩石力学实验座谈会,由北京大学陈大元老师主持,30多名科学工作者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上讨论了大尺度试件岩石力学实验的意义。尺度效应问题一直是岩石力学中未能很好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就不能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分会为了促进地震地质、深部探测及实验研究等成果资料的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开展不同专业之间的自由讨论,子84年11月16日召开了“强震构造背景的浅表与深部差异”的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地震地质、构造地质、深源岩石、深部探测、高温高压岩石力学、物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高温高压岩石力学是岩石力学的分支学科,它以固体地球介质(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机制为研究对象,与一般变形固体力学相比较,具有高温、高压、强约束、宽时域、大变形、以及固-液相互作用、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并存等特点。高温高压岩石力学是在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特殊性,运用破裂学、摩擦学和流变学的研究成果,经过相当长时期的酝酿和积累,大致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在岩石破裂、摩质力学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研究表明,地面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与其在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中的力学性质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研究深部地球物理问题,必须讨论深部岩石介质在相应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力学和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23日—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岩石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6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召开理事会议,正式批准地壳应力与地震国际专业委员会成立。该国际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委员会主任由地壳应力研究所谢富仁研究员担任,委员包括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现任主席Hudson教授、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质》1991,13(3):24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有关专家的倡导下于1991年6月28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地质部、国家地震局等七个部门,十多个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若新研究员、马瑾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耿乃光副研究员的倡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会议于1991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十多个单位,30多位从事岩石物理性质实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发起和组织的构造物理国际讨论会,于1988年3月10—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四十多位构造物理学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7.
高围压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往的研究表明,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与地面所看到的有很大差别。深部岩石力学与深部的高温高压环境有关。本文介绍几个典型实验实例,叙述了的岩石样品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力学性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地震学报》2007,29(3):I0001
胡久常 海南省地震局副研究员.1988年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北京大学构造地质专业硕士学位.曾从事地磁、地下流体、地震活动性及地震综合预报等研究.现从事火山地质、火山监测以及火山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地震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验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胜利  马瑾 《地震学报》2003,25(5):528-534
简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与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相关的实验岩石力学和构造物理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在此领域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大量实验以及数学模拟结果丰富了对岩石脆性破裂过程,特别是结构和介质非均匀条件下破裂过程的认识;在非均匀断层的摩擦行为与失稳成核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揭示了断层滑动行为的复杂性;在岩石脆塑性转换和塑性流变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特别是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的流变性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高温高压岩石物理方面取得了一批实验结果, 并应用于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状态的研究.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变形机制及地震物理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国际地震动态》2012,(8):43-43
“断层失稳与强震短临前兆的观测、实验和模拟”专题交流由构造物理与地震预报两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举行.会议由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马胜利主持,包括马瑾院士在内的4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