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人群 《热带地理》1997,17(2):101-10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已逐渐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优势互补的经济区域。本文分析了该经济区的形成条件及其在中国、亚洲的地位和作用。并建议开展全经济区协调性规划,处理好区内经济分工,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协调发展,并建设统一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使经济区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地学角度,对香港为什么成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香港人口发展的历史变化、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了解香港、加强大陆与香港的经济联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香港与内地,尤其与华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日益紧密。无数事实说明,香港的繁荣离不开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内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的繁荣。随着香港的回归和两地合作的加强,将会使香港更加繁荣,并推动华南地区和整个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内地-香港间客运联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发生,必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而旅客往来将是这种联系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由于京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建设,香港与内地联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已逐渐完备。本文对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城市间的客源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发展迅速,年旅客交流量自1980年的846万人增加到目前的7000万人以上,平均年递增率达15%左右,经贸发展是彼此间客运联系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属于单因素刺激下的增长类型;增长类型已由80年代的高速增长型转变为90年代中后期的低速增长型;地域联系的“向心性”特征明显,属于近距离空间运输联系类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的主要客源地;铁路是彼此间客运联系的运输方式,承担34的旅客交流份额,其它运输方式所占份额表现出上升趋势;内地主要城市与香港间具有一定的客源潜力,彼此间开行铁路旅客列车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忠景 《福建地理》2000,15(4):26-30
石狮市商贸经济发达,素有“福建小香港”之称。改革开放以来,更是闻名全国和誉满海外,探究石狮市的市场中心的变化,可以起到典型的指导意义。石狮市市场中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石狮本身区域经济发展和商贸经济发展的特点,市内外交通联系的发展变化与区域间商贸经济联系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王茂春 《热带地理》1997,17(2):212-216
我国目前在政治上被分割成4个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1997年香港的回归,给海峡两岸的统一带来了新的机遇。应该利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海峡两岸联系中的特殊作用和台港粤闽的传统联系,通过发展粤闽两省的经济,缩小台港粤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密切台港粤闽的经济联系,先行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东霞  韩增林  赵彪 《地理科学》2016,36(6):846-854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重力模型、潜能模型、隶属度模型等方法,以东北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1992~2012年东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联系强度与区域空间结构关系密切;东北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南方高于北方、中部地区高于两侧,时空差异明显;近20 a来,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代表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化,但最大引力联结城市变化明显;最后,提出了流域型城市及其格局的概念,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樊杰  庞效民 《地理科学》1999,19(1):28-34
基于对山东半岛韩国投资企业进行典型企业访问调查的数据和认识,力图从企业角度认识我国外资和发展国际产业联系之间的关系,了解和分析韩国投资者的具体投资动机及其对当地投资环境的评价,深入认识我国山东半岛地区和韩国之间资金流动以及经济技术联系的主要机制和动态格局。通过对韩国投资企业产业联系基本特征的解剖分析,论证韩国投资对我国发展国际产业联系,推动我国地方经济参与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加强中  相似文献   

9.
绵阳市与区域关联度测算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区域联系又是城市体系发展演化的主要动力。随着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加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与复杂。而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可以从定量的角度来衡量,鉴于绵阳市的区位优势和科技力量,选取绵阳市及其所辖县市和四川省内与绵阳相邻的中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绵阳市与区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隶属度,以其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以及城市发展的方向。以此来预测绵阳市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网络演化是城市-区域规划及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链锁网络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上市企业总部呈高度集聚分布,总部经济的辐射范围逐步扩大。港深广之间高强度联系构筑一条联通廊道,香港、深圳的双核心地位凸显。城市网络单向流动特征明显,除香港为输出型城市,其他城市均为输入型,流入-流出不对称性逐渐减弱。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系由地理邻近的片区化组团向跨片区融合发展转变。整体城市网络呈现高密度、去中心化趋势,并由形式多中心向功能多中心转变,进入离心化的功能多中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香港与大京九带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入手,将香港和京九沿线地区纳入统一的协作框架内,提出了香港同大京九带横向联合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香港港口的发展与粤港港口衔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群亮 《热带地理》1997,17(2):139-148
本文在宏观上论述了香港港口具有典型的山地溺谷湾形态特征和潮流强、波浪弱、泥沙淤积少的动力特性,指出过量的围海造地威胁天然良港的永续利用。文中从港口的历史发展阐明香港港口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根据货运量持续增长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隐优和挑战、未来运输量增长的预测,讨论了香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新港址,提出屯门龙珠岛-青山电厂煤码头,赤Lie角新机场以东的大屿山岛北岸两处深水岸段作为新发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赴香港上市内地企业的空间分布、时间格局、行业格局以及所有制结构特征,并采用计量模型对赴香港上市企业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赴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数量呈现波动式增长,总部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集聚特征明显;香港成为内地金融和房地产类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赴港上市的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下降,民营企业逐步成为香港上市企业的主体。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赴香港上市企业总部分布受到集聚经济、距离、制度等因素影响,城市的经济规模、金融业发展水平、交通便捷性、信息化与通讯能力越强,到香港距离越近,城市行政级别越高,赴港上市企业则越多;此外,距离因素对民企的影响更为显著,国企的空间分布则主要受制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香港人口的分布与其土地利用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汇  林慧玲 《热带地理》2000,20(1):12-15
概述了香港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 ,根据香港的土地利用特点 ,结合香港地势图分析 ,全区的土地利用以城市用地为主 ,主要利用沿海冲积 -海积平原和坡地。文中针对高台地和斜坡地利用提出一些新意见 ,务求全体香港市民不受滑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With a comparatively mature state of country park development for China, Hong Kong serves as a model that is emulated by many cities in Mainland China. In contrast, Beijing started to establish country parks relatively late, but along with the nascent “Country Park Loop”, achiev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peration management is now the major challenge facing Beijing.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ng Kong and Beijing country park management in terms of positioning,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legal guarantees,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actors of social development stage, urban developmental history and planning, the wilderness concept and financial support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ose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hows that Beijing country parks should seek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及其互动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毅  王云  杨宇  马丽 《地理学报》2019,74(12):2455-2466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过程中存在跨社会制度、跨法律体系、跨行政等级的复杂性,必然会遭遇一系列的摩擦。发掘粤港澳之间合作与冲突的焦点与关键时间节点,是对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研究的重要补充。本文通过GDELT全球新闻事件数据库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粤港澳三地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 内地与香港关系呈现出“M”型波动,两者之间的冲突被新闻媒体有所强化。② 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政策与民意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两者之间的言语合作是互动关系的主导因素。③ 内地与港澳之间的互动关系总体上变得更加紧密,合作与冲突的频率都在上涨,内地—香港关系在粤港澳互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不断被凸显。④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实际合作项目相对短缺,缺少多元化的抓手。粤港的经济和科技的竞合关系和香港局势的发展是粤港澳互动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关注区域政策在空间上的投影,更要关注其在社会舆论与新闻媒体上的投影,促进一体化建设从实体空间建设向虚拟、话语空间的综合引导转变,强化“硬联通”与“软联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粤港经济合作中的区域矛盾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丽丽  闫小培 《热带地理》2004,24(4):346-349,360
在分析粤港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特点基础上,剖析了新时期粤港经济合作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因素.指出制定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展开全方位的产业经济合作,营造适宜的制度环境以及促进粤港文化整合等是新时期促进粤港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Urban geography》2013,34(1):36-41
From a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2001 Hong Kong census, it was found that after the political changeover, the underlying determinants of the social dimensions were education, ethnicity, age, occupation, housing, and household size characteristics, with education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reflecting a new division of labor that has created occupational polariz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When compared with factor analyses of the 1971 and 1981 data, a high degree of continuity is present in the social landscape. However,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these determinan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mixing of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soci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so much so tha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rural areas (the New Territories) and the traditional urban areas (Hong Kong Island and Kowloon) has become blurred. Nonetheless, a strong spatial polarization has also emerged. The driving force of this spatial integration and demographic/socioeconomic change was the population decentralization policy and the new airport construction which have transformed Hong Kong into an efficient, unified, polycentric city,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that services the global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