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天山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前兆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卡尔曼滤波法计算处理了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分析了断层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资料较好地反应了各断层地震前后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流动水准测量对北天山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跨越同一断层的各水准测线垂直运动速率不一致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地震前兆异常,速率变化大小对地震震级具有一定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山西地区跨断层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得到断层形变速率、异常强度值、异常强度等值线和区域性异常变化的时序曲线,并根据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及时空演化等特征,结合山西地区中、强地震,研究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在山西地区发生MS≥4.0地震前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均出现强烈异常,表现为R5,可以作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前兆标志。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30.3°N,101.7°E)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km。地震发生在有跨断层形变测量场地的鲜水河断裂带康定至道孚之间的色拉哈断裂。结合该断裂带2000年以来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笔者重点对老乾宁、折多塘监测场地在康定地震前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从2013年5月开始,老乾宁基线观测曲线持续上升,反映出鲜水河南段断层张性活动有所增强;②老乾宁、折多塘场地短水准观测曲线2014年5月至9月加速下降,断层压性活动增强,有明显的短期异常;③老乾宁、折多塘短水准异常对康定6.3级地震的短期预测有着明确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断层形变测量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杰  唐廷梅  荆强  楼关寿  刘文义 《地震》2010,30(2):100-111
在统计近40年我国强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基础上, 对异常持续时间、 异常空间分布、 异常幅度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跨断层形变观测异常特征和监测不同震级地震跨断层场地的最大间距及观测周期。 结果表明: 异常主要以中短期和中期异常为主, 尤其在震前1年内异常最多; 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呈正比例的关系; 异常在空间分布上有随震级增大而扩大的现象; 异常幅度有随异常持续时间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震中距在160~350 km范围内异常幅度较大; 异常形态主要分为趋势型和突变型两种。 监测不同震级的地震跨断层形变场地间距可以不同, 监测7级地震形变场地间距应小于450 km; 6级应小于300 km; 5级应小于200 km; 4级应小于100 km。 跨断层形变观测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区地震前跨断层数据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四川7.0级以上大震前观测场地的异常情况。在核实2个大震震前异常的基础上,将传统异常判别方法进行汇总。总结近年来针对跨断层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识别异常的方法:原始数据反映的断层活动速率异常以及转折异常。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大震前的异常进行判别。对小波分解得到的两个趋势项进行分析,发现了大震与小波分解项异常的对应性。最后,基于对原始数据和小波分解项的分析,提出利用跨断层数据分析大震前兆的参考意见,为以后的震前异常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天山流动水准重复测量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值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各断裂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由于各断裂带、各测线与震中的距离不同,它们所反映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和变化量也不相同.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河子跨断层水平向的整点值观测数据,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2003年以来石河子周边200 km内发生的MS≥4.0地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异常现象,主要异常形态有两种:一是节律性的脉冲式波动,这种异常一般持续4~10天,异常结束后5~80天发震;二是快速阶跃与平静交替,该异常一般持续5~40天,异常结束后数小时内发震。不同的异常类型可能与地震的大小、震中距的远近以及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川滇交界东部地区汤家坪跨断层形变异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四川宁南汤家坪场地出现加速变化重大异常,为此中国地震局组成异常落实工作组开展现场落实,现场调查研究表明:(1)汤家坪场地观测点跨过次级断层,从破碎带中出现的石林现象,其物质组成不是第四系地层,石林陡立变形,方向性较好,与次级断裂的走向一致,应为构造岩受到挤压后变形的结果;(2)汤家坪观测场地各观测点位是...  相似文献   

9.
对北天山地区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_S6.2地震周边300 km范围内跨断层精密水准资料进行分析,运用二倍均方差对异常进行判定,计算出2012~2016年断层的趋势累积率Dc,认为地震前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应力积累、加速运动、尖点突跳等中短期前兆异常,地震发生在形变异常显著及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率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变化率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山两地区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资料变化特征,发现:在张北6.2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特别是地震孕育中短期阶段,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且一致性好,主要表现为:①断层异常活动集中在震前3.5-0.5年且存在阶段性,断层异常恢复后发生地震;②断层异常活动性质发生剧烈快速的变化,离地震发生越近断层异常活动幅度越大、变化率越快;③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异常特别是前中短期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山西带的北部地区,范嗣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500km左右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用1972~1992年期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对地震危险度D值进行了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前2~3a,在未来震中周围出现较大范围的D值中期异常区域.文中就D值用于中期预报的方法、预报效能、D值与实际地震活动的关系、计算结果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固体潮汐分析等方法,对阿克苏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形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部分中、强震前出现了较好的短临异常反应,而且异常演化过程比较完整。尤其在Ms≥6.0地震前,异常表现的更为突出。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前兆异常图像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天祝电磁波地震前异常信息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天祝电磁波观测资料在5次Ms>4 0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天祝电磁波在震前10~15天出现较明显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日均值剧增,出现大幅度上升、突跳等变化,这些分析研究结果曾在省、市地震前兆和短临预报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以中强震为主。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中强震前地下水位动态异常的形态,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地震预报的指标,并用1989年10月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实例进行了其信度与预报效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震前磁偏角短临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自1987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各地磁台地磁偏角在Ms≥5.0级以上地震前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离各地磁台300h以内的中强地震前地磁D分量会在短期内出现异常现象(可通过斜率值和相对速率值变化提取异常信息),该异常对地震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判断具有实用价值,而对震级的判断较差,异常可显示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判别指标:斜率值或相对速率值超过预定的警戒值视为异常,异常大都在震前2个月至1个月前后的时间内出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震例及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收集辽宁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震前形变前兆异常信息,对震前形变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辽宁地区中强地震前形变前兆异常具有分布范围广、异常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异常变化幅度大且具有同步性变化特征等特点;形变异常的主要发震特征为破年变异常,异常具体体现为趋势转向、短期加速等动态特征;异常主要集中在300km范围内;异常主要以倾斜和应变为主;持续时间以中长期异常为主,出现时间同步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F综合检验的理论,讨论了形变异常的定量化及检测准则。利用潮汐观测中的非潮汐形变讨论了大同和丽江地震前形变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并与地震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震前1.5年左右,能检测出区域性的准同步形变异常,出现的异常空区可能是未来的地震危险区,且形变异常空区在震前应有强化或补偿现象。因而,在地震危险区的判定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地震孕育所处阶段的判定;在无法判别地震孕育阶段的情况下,形变异常台站周围和异常强度场中所出现的形变异常空区都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祁连山中东段及共和盆地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强震的地磁短期异常特征和预报指标.结果表明,磁暴、低点位移和地磁垂直分量的相关性在强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发震时间距低点位移异常开始的时间在1个月内,距磁暴出现的时间为倍九日期的±3天内.发震地点一般位于低点位移异常形成的分界线附近或低点位移异常所围绕的某个区域内.若相关系数异常持续5个月以上,在异常区内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王道 《内陆地震》2004,18(1):45-55
重点分析了新疆及边邻地区1980年以来6次7级以上地震前后北天山地下流体动态异常资料,其中3次地震前地下水有短期前兆异常变化,震时同震地震波效应普遍存在,震后异常十分突出且幅度大;以水位为主的水动力学效应反映了大区域应力调整过程具有不可逆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不敏感。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