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TOC,Cu,Pb,Cd,Cr,Hg,A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TOC,Cu,Cd,Hg和As的质量分数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Pb和Cd在个别站位超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呈现相近的来源特征,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风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依次为Cd>Hg>As>Pb>Cu>Cr,除Cd达到重的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乐清湾滩涂采集的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Cr、Hg、As)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乐清湾滩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别明显,该海域滩涂沉积物主要受到Cu污染;大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达到轻度等级;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依次为AsCdHgCuPbCrZn,沉积物对水域具有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对2009年春、秋两季辽东湾西部海域共25个采样站位4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和Cd平均含量范围分别为8.0~32.1、4.3~56.9、20.0~102.6、0.12~0.34 mg/kg;Cu、Pb、Zn和Cd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渤海重金属背景值.在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元素平均含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Cd的风险等级已经达到"中等",Cu、Pb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低";各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属于"中等",近岸及河口等海域的生态风险等级相对较高.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和Zn属于0级污染,Pb和Cd属于"轻度"污染.因此,作者建议应控制该海域近岸养殖区密度和减少养殖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和Zn具有一定的同源性,TOC含量对重金属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九龙江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九龙江河口水域的沉积物为对象,以地质累计指数法、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水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可能的来源。地质累积指数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水域沉积物中Zn、Cr均属无污染,大部分站位的Cu、Pb、Hg、As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大部分站位的Cd则为轻度或中度污染: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7年11月珠江口外陆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As、Cu、Pb、Cd、Zn、Cr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标准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定量评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究了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地累积指数显示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整体处于清洁状态,部分站位中的As和Cd属轻度污染。总体来说,研究海域沉积物环境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RI 150)。单项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Cd Hg As Pb Cu Cr Zn,研究海域西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值达到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r、Cu和Zn元素具有相近来源,主要为工业产生的陆源污染物; Pb、As和Cd元素来源相似,来源于陆源工业和农业污染经大气沉降及海上交通污染;而Hg与其他重金属元素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于2007年秋季对我国北黄海海域进行调查,采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沉积物Cu,Pb,Zn,Cd,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11.6±1.9),(25.2±2.4),(52.7±5.4),(0.22±0.02),(0.07±0.01),(13.3±1.3)μg/g;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未受Cu,Pb,Zn,Cd,Hg污染,但部分站位As已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PbCuZn,采样区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文章基于2017年3月辽东湾西北部12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Hg、Cu、Pb、Cd、Zn、Cr、As)的测定,对辽东湾西北部海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SPSS用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并通过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方法评估重金属污染和生态危害的程度。结果显示:(1)辽东湾西北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只有Cd符合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Zn、Pb、Cu,汞和镉受人为来源控制最高;(2)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Zn、As、Cu、Pb;(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Cu、Pb、Zn、Cr,Hg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在233.77~4785.15,平均1224.12,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文章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为该海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2018年8月长岛海域表层海洋沉积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通过单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各种元素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岛表层沉积物各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P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s、Cr、Cu、Cd、Zn、Pb、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Hg,重金属指标污染情况较理化指标严重;全部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05,属低生态风险;Cd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为47.0%,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长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元素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大气沉降、海上交通排污带来的重金属污染;②周边区域的养殖面源、生活污水污染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③煤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开发等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对渤海典型海湾近年来沉积物重金属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Hg,Cu,Cd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均超过中国海域的平均值,其中Hg和Cd超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锦州湾、大连湾附近海域,南堡镇和曹妃甸以南海域以及东营、莱州沿岸海域。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重金属Cd污染属于轻度污染,其余重金属未发生污染。渤海典型海湾生态危害风险最大的重金属元素为Cd,Hg次之,其余Pb,Cu,As,Cr,Zn这5种重金属均为低生态危害等级。辽东湾海域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的顺序为CdHgPbAsCuZnCr;渤海湾海域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的顺序为CdHgPbCuAsCrZn;莱州湾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的顺序为CdHgPbAsCuCrZn。目前辽东湾沉积物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严重,主要分布在长兴岛、秦皇岛至锦州湾沿岸;莱州湾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一般,潍坊沿岸部分地区总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高;渤海湾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3—2015年黄浦江表层沉积物数据,利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Cu、Pb、Zn、Cd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5年黄浦江沉积物Cu、Pb、Zn和Cd的数据低于黄浦江背景值,表明重金属污染有降低的趋势;就单个重金属元素而言,3种评价方法中,地质积累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无污染或轻微污染,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为Cu、Pb、Zn元素属于中度污染,3种评价方法得出4种元素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黄浦江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或综合生态风险均处于较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