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钟庆禄 《江苏地质》1998,22(1):56-61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银矿床,其成因类型为“断褶带内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双循环热(卤)水后成层控型矿床。矿床的发现发展经历了单一锰矿找矿阶段、铅锌矿找矿阶段和银、金矿找矿阶段,并已逐步进入铜矿找矿阶段。几十年来,随着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矿种不断增高,储量不断扩大,矿床经济价值不断提高。此种发展趋势还将继续,并有可能发现铅等新矿种。  相似文献   

7.
金、铜、铅、锌(银)矿是辽宁地区的优势矿种,过去和现在都曾从多个不同角度或多个方面予以研究论述,但从成矿系列理论研究则是作者(1994)在Ⅱ轮区划工作中所做的一种新的尝试。根据程裕淇先生的成矿系列理论,辽宁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铜、铅、锌(银)矿床属变质成矿系列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六个成矿亚系列,九个矿床(种)类型和十二个矿床式。成矿系列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与原岩的含矿性关系非常密切,成矿物质或元素具有随原岩建造时空演化而演化的特点,成矿具有鲜明的专属性和层控性,是典型或比较典型的层控变质矿床。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均与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有关,表明辽宁前寒武纪金矿床的形成不仅与变质作用有关,而且韧性剪切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成矿条件;铜、锌(银)和铅、锌(银)矿床以块状硫化物型为主,其成矿多与火山作用关系十分密切,变质作用过程中,发生重就位或再富集,或热液交代富集成矿。由太古宙至早元古代不同成矿系列或成矿亚系列中的矿床具有自下而上有序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炎金才 《地质论评》1995,41(4):293-300
大西沟-银洞子矿田由两个相邻的大型矿床组成,西部为大西沟菱铁矿矿床,东部为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在两个矿床接合部位的11号矿体中,发现一套典型的小型滑塌构造,其变形层为薄层菱铁矿,非变形层为条带状重晶石岩,两者均为海底喷流成因的水沉积而成。滑混构造的发现表明,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两个矿床接合部位存在着一个近南北向水下高地,将沉积盆地分割成两个次级沉积洼地。该水下高地控制着两个洼的沉积环境和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热液中铅、锌、银共生分异的热力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元素基本性质的对比以及热力学计算分析,探讨了热液中银、铅、锌的共生分异机制。在酸性至近中性条件下,氯配合物是它们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其中锌氯配合物最稳定;在近中性到碱性条件下,硫氢配合物占主导地位,此时,银硫氢配合物相对最稳定。温度下降、[Cr]降低、pH升高及f(O2)降低,引起银、铅、锌配合物溶解度减小,发生沉淀分离;对于硫氢配合物,其稳定性主要受pH及还原硫浓度的影响。因此,配合物的不同存在形式以及配合物稳定性之间的差异,使得它们对热液条件的改变做出不同的响应,从而导致了热液中银、铅、锌在成矿过程中的共生分异。  相似文献   

11.
12.
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Ⅹ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银矿化积数呈明显带状分布,集中了矿体品位与厚度的分布规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矿体形态,特别是矿体的分枝情况.这对研究该区赋矿断裂的特征和勘探工程布置甚至储量计算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寿源银铅(锌)矿区位于武夷隆起北侧.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洪山组上段的层间破碎带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具尖灭再现、膨大缩小特征,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矿体产状:倾向177~196°,倾角61~75°,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块状构造为主.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方铅矿、深红银矿、辉银矿、自然银、闪锌矿、黄铜矿、金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高岭土化等.矿床属于层间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4.
赵波  高子英 《云南地质》2000,19(1):97-101
在矿床勘探、开采等地质工作中 ,需要知道矿体矿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然而 ,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采用“点储量”方法研究矿体矿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东南沿海发育的中生代酸-中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和富钾弱碱性岩系,为同源同熔岩浆结晶分异产物;与火山岩系有关的Pb-Zn-Ag矿床产于流纹质火山-侵入杂岩体中,受火山基底断裂和火山构造的双重控制;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岩浆,Pb、Zn、Ag主要来源于火山基底岩石,部分来源于岩浆,火山热液形成于次火山期后,成矿早期热液具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性质,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6.
郭锐  曾国光 《矿产与地质》2008,22(3):236-240
通过对粤东地区地层和岩石中成矿元素含量和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粤东地区铜铅-锌-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的构造-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中银-铜-锌以下地壳来源为主,铅则以上地壳及沉积地层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17.
吴宏伟 《矿产与地质》2008,22(3):221-226
白石坡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产于以中元古界龟山岩组为基底的NE向白石坡正断裂带内,与中生代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文章较系统地从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微量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介质来源和控矿因素及成矿机理。认为该矿床属火山活动后期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划分为早期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中期潜火山热液活动银多金属及后期浅成火山热液活动主银成矿的三个成矿期,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盂恩陶勒盖矿床产于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组成的海西期盂恩花岗岩基的中心部位,矿体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呈脉状。矿床主要有用组分为Pb,Zn,Cu,Ag,含Sn富In,Ga,Cd等分散元素,为一典型的多元素共生的多金属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赋矿的海西期花岗岩和矿区外围燕山期花岗岩的长石及全岩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显示出矿石铅既不是由这两期岩浆活动提供的,也不是来自这两期花岗岩的改造,矿石铅与不同期次岩浆岩铅的对比显示,矿石铅来源于地幔岩浆分异,矿区深部可能存在地幔来源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19.
江西铅山下湖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平  魏英文  李伯春 《福建地质》2004,23(3):111-118
下湖铅 (锌、银 )矿区位于武夷山隆起北侧饶南坳陷的黄岗山隆断束与永平—广丰坳断束的接触地带的下湖断陷盆地内。矿体产于侏罗系下统水北组层间破碎带内 ,呈层状、似层状 ,产状平缓、倾角为 9°~ 1 3°,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平均品位 :铅 2 .86%、锌 0 .73%、银60 .8%。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 ,次为细脉状、网脉状。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 -叠改型铅 (锌、银 )矿  相似文献   

20.
热液中银、铅、锌共生分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NaCl—HCl—H2O体系中银、铅、锌氯络合物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液中银、铅、锌氯络合物的稳定性受体系温度、pH、Eh以及组分浓度的控制。相同温度下,H^ 、Cl^-浓度降低,还原硫增加,均使络合物趋于不稳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淀分异。当t=300℃,[Cl^-]=0.24mol/L,pH=6.86时,铅氯络合物的沉淀量达55%,锌氯络合物的沉淀量超过92%。热液体系中硫化物的存在,对银的影响最大,溶液中的银氯络合物几乎沉淀完全,浓度可降至检测限以下。而铅和锌的氯络合物相对稳定。热力学计算表明:溶液中的银是以硫化银或自然银的形式沉淀析出。因此,还原硫的存在是导致热液体系中银与铅锌发生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