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大量岩芯、薄片、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围绕南翼山—大风山地区的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咸化湖沼沉积,研究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建立沉积模式,分析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沉积时期,南翼山—大风山地区为咸化湖沼环境,因咸水与淡水频繁融合,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发育适应性的水生生物与微生物等,由生物、化学、物理沉积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咸化沼泽沉积组合。②明确了咸化湖沼相识别标志,主要包括沼泽土以及大量近地表暴露标志等,并伴生湖沼相微生物岩与微体化石组合等。③沼泽环境共发育7类岩相,进一步分析主要岩相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④沼泽环境可分为滨岸带、植被带及浸没区,不同环境可形成不同的沉积层序、发育不同沉积岩相组合。咸化湖沼相的沉积层序主要包括退积型准层序,进积型准层序以及加积型准层序等。  相似文献   

2.
姜洪涛 《江苏地质》1996,20(1):59-63
较系统地研究了苏州市铁表至其下30m的浅层第四系的岩性、岩相、物质成分、古生物类型等特征,将该区浅层第四系划分为8层,除楔层为人工填土外,其余7层自上至下依次对应于湖沼相、河流泛滥沉积、强潮河口堆积、潮汐沉积、滨海浅滩相、浅海相、陆相冲积沉积等积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3.
息烽—遵义早石炭世大塘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取得岩石学、矿物学及古生物—古生态学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指相微量元素、古盐度及同位素等测试成果分析,对大塘期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大塘期沉积的含铝岩系下段粘土岩属海相沉积,上段铝质岩属海陆过渡相沉积,顶部为大陆湖沼相沉积。表明大塘期的沉积环境,是在海侵早期所形成的陆表海基础上,逐步发展成淡化泻湖形成粘土岩沉积,随着泻湖淡化程度的强化,泻湖范围缩小,盐度降低,进而形成铝质岩—铝土矿沉积;最后以富有机质的大陆湖沼相沉积而告终。因此,沿上述脉络追踪整个含铝岩系的沉积序列,当属海退过程中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4.
李胜祥  陈戴生 《铀矿地质》1996,12(3):129-134
本文从研究伊犁盆地不同地段含煤系地层岩性变化特征入手,提出冲积扇快速入湖的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讨论了4个沉积亚相,即冲积扇、扇前辫状河、滨湖三角洲、湖沼相的沉积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研究了含煤系沉积相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了滨湖三角洲相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5.
河北白洋淀全新统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白洋淀老河头剖面全新世沉积物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粒度组成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重建了白洋淀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全新世以来白洋淀沉积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特征表现为早期开始出现湖沼相沉积,气候寒冷偏湿;中期湖泊沉积发育,气候温暖湿润;晚期湖泊退缩,以河流-沼泽相沉积为主,气候向凉干转变。综合沉积特征、环境演变阶段与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资料对白洋淀全新统沉积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全新统划分为三段:下全新统(11000—8500 a)以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粉砂为主,夹黑色粘土,冲积-湖沼相沉积发育;中全新统(8500—3200 a)为灰黑色粘土夹粘土质粉砂,湖沼相沉积发育;上全新统(3200 a~)以黄色、褐黄色粉细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冲积-沼泽相沉积发育。白洋淀全新统中段含有黑色粘土沉积和大量微体与腹足、双壳类等古生物化石,为华北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划分及区域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综合大地构造和单剖面相分析,从定量化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早株罗世富县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三叠纪末印支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抬升,遭受剥蚀,形成起伏不平地势。侏罗纪早期,在相对低凹地区接受沉积,形成了以剥蚀,残积相为主体,冲积,湖沼相为辅的古地理景观,在这一背景上,大面积发育了中株罗世沉积。  相似文献   

7.
重庆綦江县篆塘角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2):149-152,161
通过对重庆市綦江篆塘角铁矿矿床地质、矿体规模及形态的特征分析,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属于“綦江式”铁矿,而其成因类型属内陆湖沼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利用典型钻孔P5孔沉积物的岩性、测年、孢粉和有孔虫的分析结果,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长江三角洲东南部古河谷区记录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阶段性上升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古河谷沉积模式。研究发现本区古河谷末次冰消期(15~10 ka BP)以淡水湖沼相沉积为主,4 m厚的泥炭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的反映。10~9 ka BP 发育滨海相粉细砂、粉砂沉积,反映此时海平面较为稳定。9~8 ka BP发育溺谷相泥质粉砂、粉砂质泥沉积,厚达11 m,反映海平面快速上升作用下的高速率充填。至全新世大暖期,古河谷区沉积顶界已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第一硬土层埋深大致相同,反映古河谷已基本被填平。  相似文献   

9.
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河北省三河市泃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全新统沉积环境特征,将研究区成土母质划分为冲洪积相沉积母质、冲积相沉积母质和湖沼积相淤积母质,探讨不同成土母质区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成土母质中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呈冲积相<冲洪积相<湖沼积相变化趋势。对比不同成土母质的土壤质地、养分特征及理化性质,表明土壤通过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土壤动植物、微生物活性、有机碳固存机制等,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发挥直接或间接作用。研究区由冲积相→冲洪积相→湖沼积相,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土壤粘粒组分增多,促进与土壤有机碳有关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降低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土壤含水率和养分含量增加,利于植被生长,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代谢产物及死亡残体作为土壤有机碳的碳源,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该研究成果为流域土壤有机碳的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西藏措勤地区“乌郁群”上部是一套红色碎屑沉积,原来被认为属湖沼相,划归上新统。在1:25万措勤县幅区调中,在这套碎屑沉积中发现一些含较丰富有孔虫、固着蛤化石的灰岩层。根据有孔虫化石组合,措勤地区的“乌郁群”上部应为滨浅海相沉积,其时代归属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Aptian-Cenomanian)。  相似文献   

11.
西北侏罗纪盆地沉积层序演化与储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吴因业  罗平 《地质论评》1998,44(1):90-99
笔者研究了西北侏罗纪盆地沉积层序及储层特征,根据露头观察,井下实钻资料及实验室内分析结果,提出中,下侏罗统主要为湖沼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主要发育河流中冲积相及三角洲相的砂岩集集体,上统为红色或杂色碎屑岩,侏罗纪计导氏孔低渗为主的富含火山岩屑的碎屑岩,局部可发育较好砂岩储层,侏罗系本身可构成妨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一、导论现代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壳相矿床和更新世以前古风化作用形成的古风化壳相矿床,既不同于一般陆相沉积,如河流相、湖沼相沉积,也不同于一般海相沉积。它们有大同小异的形成机制和物质组成,后者包括风化壳物质的结构、构造,如碎屑、砾块,豆鲕、结核(结石)及矿物组成。它们都是现代风化作用或古风化作用形成的,不是水体中沉积的  相似文献   

13.
杭嘉湖平原西部,地处太湖和杭州湾之间。本区第四纪晚期沉积主要为粉砂粘土、粘质粉砂、粉砂和部分细砂层。根据微古化石和沉积结构的分析,这一时期的沉积具两层海相层,整个层次可以划分为两次由陆——海——陆的岩相旋回。自下而上,下部旋回层的沉积序列是,河流相——河口、滨海相——河湖相;上部旋回层的沉积序列是,河湖相——河口、滨海、近岸线海相——湖沼相。两旋回层呈假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廊坊东A27钻孔岩心资料,样品微体生物、孢粉特征综合分析,结合AMS14C测年,对永定河中下游地区MIS7以来的地层进行分析,建立了MIS7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并对其进行了年代厘定,讨论了该地区大约MIS7阶段以来氧同位素分期气候下的地层及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永定河中下游地区晚第四纪可划分为U1~U8共8个沉积单元,分别对应于MIS1~MIS7以及MIS8晚期的沉积地层,与海洋氧同位素分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U1单元为MIS1形成的湖沼—河谷—泛滥平原沉积,U2单元为MIS2形成硬质黏土(第1硬土层)—下切河谷—湖沼沉积,U3单元为MIS3形成的湖沼—河谷—泛滥平原沉积,U4单元为MIS4形成的河间地块沉积(第2硬土层,暴露失水沉积),U5单元为MIS5形成的湖沼夹分支河道沉积,U6单元为MIS6形成的下切河谷夹短暂湖沼沉积,U7单元为MIS7形成的以湖沼为主沉积,U8单元为MIS8晚期形成的泛滥平原沉积,重塑了MIS7以来沉积环境模式,建立了本区晚第四纪精细年代地层框架。笔者认为永定河中下游在新石器时期以河湖共存为主,在其晚期为湖沼发育达到顶峰,出现泥炭层,直至商周时期后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湖沼消退转变为泛滥平原面貌,为区域古地理环境及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钻探证实,镇江市谏壁镇长江北岸高桥镇北部埋藏硬粘土层,之上为冰后期松散沉积物。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粘土质粉砂、砂泥互层,中部局部夹含细砾中细砂,顶部见淤泥质粘土;夹数十层植物炭屑层;以水平纹理为主,局部见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表明冰后期以来该地处于水动力较弱的河湖环境,为多期湖沼相沉积夹汊道河流相沉积,局部有海相沉积物加入。根据碳化植物碎屑14C年龄,推测冰后期底界年龄约13 000 aBP,海侵到达该地的时间约为9 000aBP,海侵最高位时间约为6 500 aBP。冰后期平均沉积速率约为4.9 m/ka,湖沼相3.4~6 m/ka,河流相10~15 m/ka。对全新统的底界年龄和海相层的埋藏深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油气形成的环境类型有五种基本类型,即淡水-微咸水湖相、盐湖相、河湖-沼泽相、泥沼滨-海沼泽相及海相。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的沉积,陕甘宁盆地三叠系沉积、松辽盆地、酒泉盆地白垩系沉积、华北第三系沉积多为淡水-微咸水湖泊沉积环境;柴木达第三系,中原第三系和江汉第三系是盐湖环境;柴达木侏罗系,陕甘宁侏罗系、澳大利亚(?)珀盆地侏罗系属于湖沼相与河湖沼泽相;新西兰白垩—第三系为滨海沼泽相。各种类型之间存在着一些过渡环境,陆相原油主要形成于第一种环境。成油环境的类型受不同时期气候带的控制。淡  相似文献   

17.
水下冲积扇是山间谷地被堵截堰塞,山麓堆积进入水盆地的一种特殊“相”,以重力流堆积为主体,间夹湖沼和上迭河流沉积。熔岩流多次堵塞增高,堰塞坝的侵蚀和盆地的沉积充填,这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不同沉积类型组合。各类沉积因其搬运分选机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聚锡能力,决定了对砂锡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早侏罗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结合大地构造和单剖面相分析,从定量化角度对鄂尔多斯盆地早休罗世富县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三叠纪末印支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抬升,遭受剥蚀,形成起伏不平地势。侏罗纪早期,在相对低凹地区接受沉积,形成了以剥蚀一残积相为主体,冲积、湖沼相为辅的古地理景观,在这一背景上,大面积发育了中休罗世沉积。   相似文献   

19.
山东淄博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淄博铝土矿,是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它在本区有两个层位,一个是中石炭世的浅海和滨海相地层,另一个是早二叠世的陆相湖沼沼沉积地层.通过分析该区铝土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本区的铝土矿的成矿作用,认为该区铝土矿经过红土风化成壳、密度流搬运沉积、矿质定位成矿、后生蚀变改造和表生氧化富集等五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20.
郭云麟  刘忠平 《地质论评》1983,29(5):451-452
渡口煤田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杨子准地台上康滇地轴的西部边缘。北北东方向的攀枝花—姚安大断裂带直接控制着煤田的形成。大养地含煤系厚2200多米。主要由粗碎屑岩组成。含煤系数为2%,含煤达130余层。根据岩石成因标志,含煤系可以划分为山麓相及河流-湖沼相沉积两大类。每一类沉积相还可进一步划分出若干沉积亚相。含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