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对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的需求, 对我国40余所高校、8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地质学人才存量、结构、培养状况和14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7名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全国现有4418人从事地质学基础研究工作, 年龄峰值为41~45岁, 人数随年龄降低而大幅度减少; 地质类博士毕业生占全国当年博士毕业总人数的比例从1993年的8.76%下降到2003年的4.7%.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青年地质学人才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 未来5~10年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远不能适应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为了加强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规划, 实现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的战略目标, 提出了设立“国家自然科学育才基金”、创新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模式和改善人文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庄寿强 《江苏地质》2000,24(1):11-13
地质创造学根据创造学中的综合原理 ,将地质学与创造学结合成一门交叉性学科。地质创造学主要研究地学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活动 ,探索地学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纳米地质学:一个正在兴起的战略性地学科技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纳米物质和纳米科技学术概貌,总结了纳米地质研究成果,指出了有待研究与开发的纳米地质领域,明确提出了纳米地质学这一地学新学科及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述了发展纳米地质学的战略意义和高层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纳米科技是研究0.1~100nm粒级范围内物质特性的科学,纳米颗粒处于纳米尺度,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的物化性质。纳米科技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并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能源地质学和矿床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作者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纳米地质学的概念: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以纳米技术与地学研究方法为手段,以固体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对各种地质体中已知或有待探知的纳米颗粒和纳米孔隙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地质过程中纳米效应与地质现象的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系统地分析了纳米科技与地质学结合产生的各分支学科:纳米矿物学、纳米岩石学、纳米地球化学、纳米构造地质学、纳米能源地质学、纳米矿床学、纳米地震地质学和纳米环境地质学等;全面阐述了纳米地质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由此指出,纳米地质学的兴起和发展将必然带来地学领域革命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6.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力求及时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相关领域中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地学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质通报》2007,26(12):I0019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力求及时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相关领域中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地学应用基  相似文献   

8.
《地质通报》2007,26(9):I0002-I0002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力求及时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相关领域中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地学应用基  相似文献   

9.
《地质通报》2007,26(10):1398-1398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力求及时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相关领域中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地学应用基  相似文献   

10.
地质与考古     
秦颍  冯敏 《安徽地质》2001,11(1):74-77
考古学的发展与地学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作用,交叉渗透即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一地质考古学或考古地质学。我国现代考古学是由一代地质学者和考古学者共同奠基的。本文探讨了地质考古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考古工作各阶段中地学工作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朝生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5):1037-1040
2016年5月6~7日,第5次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三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学术会议,共有355位青年工作者参会。会议结合南京大学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特色,以“土体工程地质特性与结构”为主题,举行了20场特邀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深度与广度兼备。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开展讨论和深入交流的一次盛会,对推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与岩土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学术纽带、锻炼青年学者的沟通组织能力、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范宣梅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5):1389-1394
2017年7月21~23日,第6次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三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二次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学术会议,共有来自全国68家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的185位青年工作者参会。会议结合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学科的研究特色,以“复杂条件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评价”为主题,举行了13场特邀专题报告、10场学术报告、3场圆桌讨论和1天的地震灾区野外考察,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深度与广度兼备。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开展讨论和深入交流的一次盛会,对推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成果转化、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学科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助概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3年至2007年工程地质学科的基金申请情况、资助情况、研究队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科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基础研究队伍在各单位之间还不均衡。工程地质学的基金项目申请数量和资助数量与其研究队伍的状况是匹配的,申请经费基本得到了满足,但申请项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地质学科在国家层面上的领军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年青领军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素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的地方,从1863年9月美国学者庞培莱调查京西地质开始,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国学者编写了第一部基础地质专著《北京西山地质志》;民国时期“燕山运动”的提出和“北京猿人”的发现成为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基础地质重大成果;解放后,地质工作者在北京率先实现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全覆盖,出版了《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和《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在唐山大地震后,开展北京平原基础地质的综合研究,提升北京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北京现在和将来的城市地质调查应立足于基础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其基本任务。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即城市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或者说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陆春榕  艾惠珍 《地球学报》1991,12(1):197-206
本文主要从区域地质与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矿产综合评价与综合利用、岩矿测试技术与方法、地质科技情报与图书工作6个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建国40年来我国地质科学的光辉成就;各类地质专业研究机构由解放前屈指可数的几个发展到今天的100多个,从事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已达约2万人,建立了一支专业学科比较齐全、能够联合攻关、独立作战的地质科技队伍,取得各类地质科技成果80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成果奖750多项、省和部级成果奖2500多项。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地质找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技木进步建树了历史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质是基础地质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领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是城市地质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中普遍存在基础地质薄弱、灾害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的成因分析、第四系覆盖区地质调查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基岩出露区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结构构造分析等问题。基础地质调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应该被忽视。如果城市地质在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基础地质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成为薄弱环节,是严重的策略性失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之效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必将发展,因为它具箅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基础技术三个科学发展的条件。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本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迅速工。自70年代珂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走向互相交驻融合,形成综合的和  相似文献   

19.
李继亮 《地质科学》2010,45(1):1-11
我已年逾古稀,垂垂老矣。地质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和问题,理应贡献给年轻一代,以期经验能够相传,问题得到解决。年轻地质学家需要寻求名师指点,锤炼踏实的基本功;要踏遍世间群山,阅历地质现象,胸中累积千百地质实例;要熟读文献千卷,把文献中的实例与胸中实例融会贯通。如此,就可以把野外、室内识别、理解地质现象的能力和地质学最主要的工作方法—对比与联想融合在一起,能够解开任何地质难题。年轻地质学家还需要学习近年来科学哲学的内容和进展。为的是理解科学的本质,地质学的本质,以及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这有利于青年学者选择最接近科学范式的、最重要的研究项目;也有利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地质学和科学哲学功底最好的年轻学者,可以为地学哲学作出贡献。本文提出6个方面的问题,供年轻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