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外有关井筒涌水量预测方面的文献,指出国外是在综合研究井筒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借助于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运用多种预测方法,对井筒涌水量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注浆堵水和对井筒进行预测处理,以实现打开井。 相似文献
2.
为了地下矿体开采,需要打一定深度的竖井或斜井,井筒直径一般5m左右,若遇井内地层漏水,要安装吊泵或卧泵,会妨碍施工;水太大时,井筒有可能打不下去。故在井筒施工前,除了从地质角度需要考虑打检查孔外,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煤矿井筒检查孔的特点和技术、质量要求,总结了以往工程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如取心、孔斜控制、抽水作业和冲洗液选择与维护等影响质量、工期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技术措施,为优质、高效施工此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两淮、徐州、大屯等矿区先后发生了多起井筒破裂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和正常生产。该文在分析已产生井筒破坏矿区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井筒破坏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井筒破坏的地质因素及力源,提出了选择较好的井筒位置、减少井筒处新生界水位降低值、防止井筒外跑漏水、局部加固底部含水层,开展井筒监测及井筒垂直压力预测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7.
8.
在井筒十字中心线恢复标定工程中,由于现场条件限制,传统仪器无法架设,通过RTK、电子全站仪及电子手簿等手段和四等导线测量方法间接测定井筒十字中线点,快速精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顾桥井田主井井筒检查孔资料,采用现实可行的方法,原则,在井筒开凿地其开凿技术条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岩土体变形破坏机制及井筒破裂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北临涣矿区为例,在详细调查分析了破裂井筒的矿井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它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矿区底含土体及煤系基岩风化带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本文首次论论了岩土体变形破坏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井筒破裂的四种模式及其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井筒破裂的,从而为防治井筒破裂和评价井筒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屯硫铁矿井设有主、副、风、措施井四个井筒,利用主井检查孔揭露的各地层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基岩段含水层补给条件好;依据抽水试验,采用地下水动力学大井法承压转无压公式计算,井筒涌水量为363.88 m3/h,水量较大.建议在后续的工作中,井筒开挖前需进行预注浆,然后采取井筒冻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矿坑涌水量预测是矿山开发建设与安全保证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尖山磷矿区详查阶段勘查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尖山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涌水量预测分析。通过对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分析研究,确定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指出了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矿床充水方式为直接充水,充水水源由地下水涌出形成地下径流与雨季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两部分组成;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估算了单日最大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估算了1 900 m及1 840 m采段的地下水涌水量,以及"大井法"估算1 840 m采段的地下水涌水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井简俭查孔施工中的技术难点,采取了钻前修建钻错底座,使用合理的钻具组合,强化套管作业过程,按照不同地层.选用不同的泥浆配方的技术措施,从而使井筒检查孔的质量达到了设计及规范的要求。根据抽水试验成果.运用稳定流的裘布农公式进行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采用大井法进行井筒涌水量的预算。预算井筒涌水量为6454.96m^3/d.该成果与流量测井结果较为吻合,可以作为建井工程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预测系统,实现了立井井筒破裂预测的智能化。最后将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认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立井井筒破裂时间的预测比较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它的建模方法,并介绍了利用它对环境水评议地质要素进行预测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深水分析总结了潘谢矿区井筒施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和提出了井筒检查钻对策,并通过在张集矿井5个井筒检查钻施工中的具体实践,取得 理想的效果。特别是采用流量测井、扩散测井等多种技术方法互补,划分和确定含水层,并分层计算涌水量,以及冻土试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井筒检查钻效果拓宽了思路,提供了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20.
郑黎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24(3):32-33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归一化加权排队法,用于确定多种量化评价方法的综合预测结论。该方法能够合理地考虑预测矩形中元素的具体数值和分布规律,避免了简单排队法的一些缺陷,从而使综合评价结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