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壳形变与地震》1982年第二期发表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周坪地震台“略谈当阳1981年3.8级地震与地壳形变”一文。根据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也想对当阳1981年3.8级地震与地壳形变谈谈我们的肤浅看法。 《略谈当阳3.8级地震与地壳形变》一文中认为,周坪地震台1981年4月—6月份短水准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且1981年和1980年相比气象又无异常,因此认为1981年7月5日当阳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协作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商定由湖北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负责举办一期地形变学习班。最近,在武汉从1981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举办了学习班,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1982年4月6日至8日,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在武昌召开了由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编绘的《1976年唐山地震震害图(1:20万)》审定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所,河北省地理所、河北省测绘局、湖北省测绘局、武汉测绘学院及其国家地震局直属的有关单位等共二十个单位。代表共26人。 会议听取了地震研究所作的编图报告,同时介绍了1981年5月初审会议的评审意见,并对首次会议所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1月27日—27日在武汉联合召开了“固体潮水平分量与资料处理”和“地形变观测技术”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地震战线46个单位,共100余人。会议进行了大会学术报告、分组学术报告、联组学术报告和小组学术讨论。还参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构造、前兆二判式鉴别了唐山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并论述了卢龙M_L6.2级地震前的中期异常和短临前兆特征。以此为据,阐明了这次地震是在1981年下半年华北区域应力场明显加强时,唐山7.8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反向逆冲异常运动所造成的。 宁河、唐山、东台子三处短水准形变异常的相应出现,再次表明即使埋设在地壳运动强烈区土层中的跨断层短水准测线亦有较好的监测地震的能力,而其所受干挠通常是可以识别和排除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1年道孚6.9级地震的地面形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中区并未发生明显的、前兆性的连续形变,前兆信息在震中外围,以非连续形变——破裂面蠕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呈中、短期前兆蠕动图象。 震时形变表明,这次地震是鲜水河断裂上又一次继承性的水平剪切破裂活动。它与道孚宽谷盆地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运用自由网平差和统计检验分析来综合处理垂直形变网复测资料的方案,叙述了该方案各步骤的原理及特点。以四川道孚1981年6.9级地震前后水准环线复测资料的处理为例,介绍了该方案的具体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欧洲第48届地球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卢森堡大公国瓦尔弗当日召开。出席本届会议的有比利时、西德、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等国代表20余人。正在比利时访问的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的蔡惟鑫、李树德、谭适龄以及赵晓晨等四人作为中国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由西德波恩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家地震局系统的重力测量资料,以及在绝对重力点间专门进行的相对重力联测,初步检核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绝对重力仪于1979-1981年期间施测的12个绝对重力点的精度水平;对于1981年我国用意大利绝对重力仪所测的某些绝对重力点的实际精度水平,本文也有所涉及。所得结果表明,两种绝对重力仪的测量结果中都发现了有些绝对重力点的绝对重力值存在较大的误差,已超出仪器设计者所宣称的精度指标。本文明确提出地震重力测量工作对绝对重力测量的精度要求;并建议仪器设计者继续改进绝对重力仪,特别要在提高绝对重力仪的稳定性和保证实际精度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在无锡太湖机械厂的协助加工下研制成功了ZYZY型海洋重力仪,并于1981年2月15日至19日在上海由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联合主持召开了鉴定会。 在鉴定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六机部、海司航保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等系统共21个单位的四十多位代表对仪器的技术资料和测试结果进行了审阅和  相似文献   

11.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吴大铭教授于1981年4月22日至25日访问了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吴大铭教授在汉期间,作了关于维那滤波法分析形变前兆资料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利用我国大灰厂、牛口峪、香河等台站所取得的形变资料,对降雨、温度干扰因素进行滤波排除。报告指出,通过滤波法,排除了噪声之后,结果发现均有前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自由网动态平差法,处理了滇西地区最新水准资料,描述了该区近年来垂直形变场概貌,指出其垂直形变差异分区具有似象限分布特征。通过1981-1983及1983-1985年两个不同时段垂直形变场的对比分析,得出:该区在一九八一年以来的垂直运动的长趋势背景下,以隆起、沉降区所围的鞍部区为中心,各象限小区此起彼伏地波动。在波动初、末伴有5级左右地震发生。最后讨论了“鞍部区”成为孕、发震区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粘弹性模型,进一步分析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应力变化对2016年杂多地震的影响,讨论玉树地震和杂多地震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库仑应力使杂多地震震中位置应力升高1.476 kPa。2010年玉树地震至2016年杂多地震的6 a内,震后粘弹性松弛作用使研究区域库仑应力增强区域应力持续集中,并使应力影区进一步释放应力,杂多地震位于玉树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增强区域。2016年杂多地震发生时,其震中位置应力升高3.902 kPa。采用多组不同模型参数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玉树地震对杂多地震孕育起促进作用。2016年杂多地震同震破裂仅影响震中周边小范围区域的应力状态,在杂多断裂带西北端出现应力高值区域。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作用使甘孜-玉树断裂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洛须段、当江段、巴塘乡断裂中段及五道梁-曲麻莱断裂称多段应力明显升高。甘孜-玉树断裂西北段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相古段地震空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近10年跨仙女山、天阳坪断裂带上6处短水准垂直形变资料分析,指出:控制葛洲坝库区西南邻域地壳垂直形变的是仙女山断裂;其断层东(下)、西(上)盘升降趋势,受力状态南北地段不一致,且发生明显的反向运动。前5年(1981—1985年),南段的东盘下降,区域力为挤压;北段东盘上升,区域力为拉张,1985年后发生明显的反向运动。库区南侧的天阳坪断裂的东段近期较稳定,西段变化则是受仙女山断层变化的影响,产生同步运动,东西向的区域力对断层两盘的作用一致。1988年12月16日兴山县北发生M_L为3.9级地震,认为与仙女山断层明显的反向运动关系密切,断层运动趋势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由于库区西部仙女山断层的活动,能量有所释放,不可能发生大震,因此库区及大坝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肃民乐至青海门源的多期跨断裂水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6年、2016年两次门源6.4级地震前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1)两次地震前的孕震背景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大幅上升,区域压应力呈增强状态;2016年门源地震前祁连山相对民乐盆地上升不明显,区域压应力相对松弛。2) 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表现形式不同。1986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加速上升,2016年门源地震前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上升和下降相间的不稳定变化。3)两次门源地震前在发震断裂附近都观测到地表隆起区,与地震孕育的膨胀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模型及2017年九寨沟地震接收断层参数和断层面有效摩擦系数等不同模型参数,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在考虑不同模型参数条件下,2017年九寨沟地震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增量(同震及震后)约为3~7 kPa,尚未达到地震触发阈值10 kPa。综合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九寨沟地震的发生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及地壳流变结构。分析不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不同破裂模型的选取对2018年汶川地震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大,这可能是导致前人研究结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结合测震学和大地测量学方法分析日本2011年9级地震之后依舒断裂带北段的地震活动性认为,2012年至今研究区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是由于日本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依舒断裂带北段震后1 a内受影响较大,2 a后地震活动减弱,b值的时间扫描表现出其目前处于低应力场控制。依舒断裂带北段2012年至今5 a未发生4级以上地震,当前存在发生4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模型对短边测距资料进行了处理并识别异常,发现在绝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如1989年大同6.1级地震,1991年大同5.8级地震,1991年唐山4.8级、5.1级地震,1995年唐山古冶5.0级地震,1996年包头6.4级地震,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均有比较明显的异常显示.对所建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证明这一方法识别异常可靠,可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9.
选用云南腾冲地区2009~2019年地震目录,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分析地震活动的潮汐相位角分布特征,并结合2019年地震活动与月相的对应关系,探索腾冲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文潮汐应力可能存在的关系。Schuster检验结果显示,腾冲地区的地震发生时刻存在优势潮汐相位角,Schuster检验P值远小于5%;2019年地震的发生时间与朔望呈现一定的对应关系,尤其是中强地震发生时其月相效应更明显。2种统计检验均表明,腾冲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天文潮汐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主要是较浅的地震活动受到天文潮汐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诱发了频繁的地震活动.至今延续时间已超过10年,目前还在继续活动。其间共诱发地震1200余次.其中最大震级是1996年4月21日发生的ML4.1地震。根据诱发地震序列资料,对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时空特征、地震序列性质、地震活动趋势以及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