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对区内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地质灾害严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中以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为基础,围绕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重点应放在优化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和层位,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滨海河谷建设地下水库;利用地下空间和雨洪水资源,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扩大咸水资源改造利用;勘查、建立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等措施,建立以城市、港口为重点的地下水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则放在确定海岸基准线,开展重点城市、港口以及湿地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海岸带地质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1981年以来对察尔汗盐湖三次渗漏试验结果表明,盐田渗漏是盐田土层与外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盐田建设和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地点的土层特性、工程地质条件和其它有关条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平顶山盐田的发现及地质勘探开发过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综述。对前人地质工作作了评论,对目前地质勘探程度,盐田地质特征和利用进行了总结,对盐田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工程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衔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山川地势变化大。地下水流动、埋藏条件受其影响,类型和特征复杂,在这种地质条件地区修建隧道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隧道区域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流动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式,降低对隧道危害,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小;成为隧道建设较关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晓东 《福建地质》2014,33(4):293-299
根据福建沿海湄洲湾、江阴、可门3条支线港口铁路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局部出现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软土、块石填土、不均匀地基、地下水的腐蚀性等.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地质问题导致的设计变更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工程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衔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山川地势变化大。地下水流动、埋藏条件受其影响,类型和特征复杂,在这种地质条件地区修建隧道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隧道区域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流动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式,降低对隧道危害,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小;成为隧道建设较关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工程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衔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山川地势变化大。地下水流动、埋藏条件受其影响,类型和特征复杂,在这种地质条件地区修建隧道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隧道区域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流动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式,降低对隧道危害,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最小;成为隧道建设较关注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彭淑惠 《云南地质》2005,24(2):232-239
论证云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建设的重要性;介绍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经验、结构及功能,为今后应用GIS技术对岩溶内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可采资源量情况进行空间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海水补给型地热系统具有补给资源量大,但温度低、水质咸化等特点,查明沿海地热水循环补给条件和成因机制,对东南沿海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泉州官桥盐田地热区分别采集了地热水、地下水和海水样品14个,利用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分析和地球化学温标法,揭示了官桥盐田地热水循环补给和地热资源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水,与海水水化学类型一致;H01和H02的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分别为2 610 mg/L和3 090 mg/L,地下水以TDS小于400 mg/L的HCO3—Na型水为主;地热水富集Br-,地下水中Br-未检测,表明盐田地热水存在现代海水或者海相沉积层古海水补给。根据盐田地热田H01和H02地热水Cl-混合模型计算,地热水H01海水混入比为9.13%,H02海水混入比为10.76%,显示H01在出露于第四系地层后混入了更多的地下水。综合分析认为,海水是盐田地热水的重要补给资源,地热水化学组分受海水混合作用影响明显,深层热水上升过程中存在两次或者多次地下水或者海水混入从而形成浅层热储,采用SiO2地热温标和多矿物平衡法估算的浅层热储温度在89~1...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未来工作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地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简述东北地区区域水文、环境地质条件等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讨论了存在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认为未来在东北地区应加强战略性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提高全区研究程度,加强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在东北西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以解决生活用水、经济建设用水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的地下水勘查工作,加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地热资源勘察工作,对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格应加以补充、完善,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加强矿山环境地质工作,开展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建立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预报、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戴长寿 《江苏地质》2001,25(3):146-149
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江苏的环境地质工作经历了寻找地下水资源及区域性基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城市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全省市、县地下水资源评价,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走向市场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发展阶段.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勇 《地下水》2009,31(6):134-136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量逐年增长。同时,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表沉降、塌陷、裂缝,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下降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文章描述了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了因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所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下水的开采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焦玉国 《山东地质》2014,(12):59-62
通过对泰安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深入分析,系统阐述了泰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受到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城区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并有可能提高城区岩溶塌陷发生的机率,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布设成果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宇红  周政辉 《水文》2017,37(5):74-78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建设,建设监测站20 401个,其中,水利部建设监测站10 298个,国土资源部建设监测站10 103个,有效监控面积达350×10~4km~2。站网布设遵循"满足需求、继承发展、全面布设、突出重点、方便管理、避免重复"的原则,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在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平原、盆地等基本类型区进行全面布设;在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海咸水入侵区等特殊类型区进行加密布设。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全国监控区监测站平均布设密度达到5.8站/10~3km~2,站网布设基本满足现阶段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及地质环境保护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吕程  苗思达  聂发运 《安徽地质》2022,(S1):111-114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密切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经济建设。本文通过对繁昌区地质、构造以及范围内地下水取样分析,对该区地下水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查明了繁昌区的地下水质现状,对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尚桥铁矿是一个大型露天磁铁矿,由于矿区的特殊位置,建设生态矿山、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生产对环境的扰动势在必行。矿山工业布局、独特的水文地质环境和安全生产需要,均给矿山地下水疏干提出新要求。根据该铁矿露天采矿场不同地段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地表和地下联合疏干的方法。利用所建立的地下水疏干预测模型,模拟该方案疏干矿坑地下水的可能,为矿山安全生产、地下水综合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珍 《地下水》2004,26(3):185-186,199
通过对运城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的分析,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加强沿黄地下水水源地的建设开发,加大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调整开采层位,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定价,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海(咸)水入侵主要有面状、带状、脉状或树枝状和越流等4种入侵方式。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风暴潮是发生海(咸)水入侵的自然因素;地下水超采、上游修建蓄水工程、发展海水养殖、扩建盐田、河道采砂和海岸带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是诱发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防治海(成)水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全新世时期是一个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地质时期。因此,研究长江三角洲前缘的全新世沉积物及其沉积过程,对上海地区的城市建设、地下水资源、港口发展及长江河口演变过程的探讨,理论上、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大量钻孔资料和实验数据(包括孢子花粉、微体古生物、C~(14)测年、沉积物结构和物质组成等),对长江三角洲前缘全新世沉积过程作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6,(2)
当前,运用多种技术方法解决某项地质问题成为地质调查工作的常态化需要,技术方法之间的相互协作、综合集成、一体化应用是地质工作发展的趋势。本文在梳理地下水勘查领域技术方法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的内容与集成模式,表明技术方法的集成与综合运用能有效支撑当前我国地下水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