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渭北东西部隐伏岩溶地下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致远  刘方 《西北地质》1998,19(1):66-68
渭北岩溶具有我国北方岩溶的典型特征,而渭北东百部岩溶发育及岩溶地下水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本文分析了这种差异及其制约因素,认为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渭北东部西部岩溶地下水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瑞成  田级生 《中国岩溶》1989,8(3):213-221
碳酸盐岩的岩溶发育过程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古气候环境对河北古岩溶发育起到控制作用。喜山期早第三纪河北南部显示了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根据古地磁测得的磁矢量值推算河北邢台内邱一带古纬度值为20.6°,要比现今纬度靠南16°左右。早第三纪是河北古岩溶发育形成的主要时期,该期形成的数层溶洞分布于太行山,燕山区和河北平原几千米深的古潜山。河北存在古岩溶而且发育的还很强烈,因此,不能用现代气候去否认北方曾有过古岩溶的事实,也不能把古岩溶与现代岩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中国岩溶作用产生的大气CO2碳汇的分区计算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根据中国岩溶碳汇计算的需要,将我国岩溶地区划分为南方岩溶区、北方岩溶区、青藏高原岩溶区和埋藏岩溶区4种类型区,各区的岩溶面积分别为56.48万km2、32.58万km2、55.60万km2和200.1万km2。各区岩溶水的径流模数和岩溶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南方岩溶区比其他区的岩溶作用强度明显大得多。以取得的调查监测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对4种类型区和中国的岩溶碳汇量进行了重新计算,南方岩溶区、北方岩溶区、青藏高原岩溶区和埋藏岩溶区岩溶碳汇量分别为1909.9万tCO2/a、600.5万tCO2/a、580.1万tCO2/a、608.6万tCO2/a,由此获得中国岩溶碳汇总量为3699.1万tCO2/a。该结果比前人的研究更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岩溶地区碳水钙无机循环产生的大气CO2汇量。   相似文献   

4.
北方岩溶水,储量丰富,紧靠产煤区,是北方能源建设的主要供水水源。文章概略的归纳出北方岩溶水和岩溶水源地的主要特点;对岩溶水源地和岩溶水资源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岩溶水资源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详细论述了主要类型水源地的资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鸿汉  张永祥 《地学前缘》2001,8(1):185-190
从中国北方岩溶水资源环境动力系统特征出发 ,论证北方岩溶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的意义。以济南泉域为例 ,探讨了封闭千佛山断裂 ,开发西郊地下岩溶水库和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以达到保泉供水目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中国北方岩溶区进行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 ,将可有效地截取地表洪水 ,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调节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环境。从而为解决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岩溶研究的形势和任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10,29(3):219-22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北方岩溶还出现了许多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不仅受到国家的重视,还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国家及各级政府正加大对岩溶研究的投入,北方岩溶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同时也肩负重大的责任。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出发,简要阐述了北方岩溶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当加强对北方岩溶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重视对岩溶形态等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岩溶陷落柱、古岩溶与深部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已有成果的总结与交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上,一方面要逐步推进岩溶碳汇调查和岩溶地质储碳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开展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与岩溶水及岩溶含水层关系的研究;此外,还应当重视岩溶知识的普及,加强后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岩溶战略科学家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物质及能量多频次、大范围的输入,极大程度上改变着岩溶水系统的水环境质量,岩溶水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岩溶水水质日趋恶化。本文归纳分析了我国北方岩溶水系统水质特征、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我国北方岩溶水水质类型中硫酸盐型水和氯化物型水的分布逐渐增加,主要污染组分为总硬度、SO42-、F-、NO3-和TDS等。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污染强度和范围最大,呈现出显著的人类活动影响特征。依据我国北方岩溶系统结构及水力学特征,将岩溶水污染途径概括为:①连续入渗型——主要包括岩溶区地表水(河流、水库等)渗漏污染,城镇污水渠或排污管道破损引起的污水渗漏污染;②越流型污染——污染孔/裂隙水(含矿坑水/老窑积水等)越流污染岩溶水;③间歇入渗型——固废淋溶入渗和污水灌溉渗漏污染等。据此提出了推进岩溶水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周宁  刘波 《中国岩溶》2009,28(1):1-6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个体形态复杂多样,表层岩溶带发育与鄂西南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发育演变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收集"沪蓉西"高速公路勘察资料.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岩溶带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部位及深部岩溶水补径排区的发育强度及其变化规律.详细论述了表层岩溶带的空间发育强度.首次定量界定了该区表层岩溶带的最大发育深度为56.54m,最浅为4.5m,阐明了表层岩溶带从山顶、山脊到山脚、沟谷由弱到强的总体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六盘山东麓地区岩溶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盘山东麓地区岩溶具有我国北方岩溶的基本特点,地表岩溶形态以常态山和干谷为主,地下岩溶以溶隙为主。该区岩溶发育程度除受岩性条件决定外,同时还受构造因素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在分析影响岩溶发育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岩溶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同时划分了岩溶含水岩组,并论述了各岩组的富水性。  相似文献   

10.
陈鸿汉  曹以临 《中国岩溶》1991,10(2):162-170
以鸭园洞穴系统为例,阐述北方岩溶区中此类岩溶洞穴系统形成与遗存的特殊地质、构造条件,进而为评价它们在北方岩溶水渗流场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方岩溶区建设项目地下水资源论证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北方岩溶区地下水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我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形成过程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关于地下岩溶水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关于我国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论证内容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地下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与取退水对周边影响分析等级的划分不协调、在取用水合理性论证方面,节水措施不具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中国南、北方岩溶水特性及其水资源。在中国南方主要岩溶地区,已知有3358条岩溶地下河系统,枯季流量有420×108m3/a,目前开发量只有8%~15%。而在中国北方岩溶地区主要形成平均流量在1m3/a~13m3/a、流域面积在几百至4000km2的近百个大的岩溶泉系统,其水资源开采量已达70%~80%。对一些典型中国岩溶生态水文特性,主要由6个方面,包括水环境、生态特性、母岩与土之间的特质、结构、生物-地质作用及孢粉等方面予以探讨。根据主要的生态条件和人工效应,对有关地质环境与石漠化予以评判。中国主要岩溶地区地下水系统及其生态水文特性@卢…  相似文献   

13.
云南南伞盆地岩溶塌陷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伞盆地的主要地质灾害现象———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岩溶塌陷的控制条件、影响因素及岩溶塌陷机制。将岩溶塌陷发展演化过程划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发展演化趋势,并结合人工影响因素对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数十年来随着北方岩溶区降水量的趋势性下降和气温的不断升高,岩溶水补给资源量大幅度衰减,气候变化成为引发一系列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以岩溶水系统为单元,采用大量气象系列资料研究北方岩溶区降水变化与分布特征,分析了气候变化发展趋势及成因,从区域角度出发,估算了气候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方岩溶区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我国北方岩治区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模型。给出了一个实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预报,对各种不同的建库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岩治区,进行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将可有效地截取地表洪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从而为解决我国北方岩治区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岩溶水资源的形成、分布与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工、农业及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许多重要的能源、钢铁、化工基地分布于岩溶地区,主要依靠岩溶水供水,很多重要的农业区也以岩溶水进行灌溉。 1987年—1989年期间,笔者参加了核心课题《中国北方岩溶水资源的分布、评价及预测的研究》。为使更多的同志了解、利用研究成果,特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写本文,作为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皖北豫东地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皖北及豫东地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区内可溶岩地层为震旦纪、寒武纪及奥陶纪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岩溶形态有岩溶丘陵和干谷、溶沟和石牙、溶痕、岩溶石鳞、岩溶裂隙、溶洞和溶孔等。属于中国北方岩溶类型。   相似文献   

18.
邯郸市西部岩溶地下水的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华解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2):23-25,65
根据区域内岩溶地下水供需水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岩溶地下水最新开采动态资料分析,认为邯郸市西部岩溶水区尚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并提出了解决岩溶山区(革命老区)人畜用水的可行性和拦蓄滞洪、人工补给的有效途径,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北方类似岩溶地区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和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本文从水资源系统的观点出发,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内外联系及其结构,类型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就岩溶水人工调蓄与资源评价,扩泉与保泉问题和强径流带集中取水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岩溶裂隙水动态系统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淄河北部岩溶裂隙水系统为例,运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在模拟分析岩溶裂隙水动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北方岩溶区不同类型含水岩溶裂隙介质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和含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