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多煤层含煤地层中,往往形成垂向上叠置发育的多个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严重妨碍了煤层气井的有效排水降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查明不同系统之间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基于水文地质勘探成果,分析了黔西织纳煤田红梅井田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不同含煤段的水动力条件和水化学特征,提取视储层压力、压力系数、钻孔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与煤层气开发相关的有用信息,发现不同含煤段之间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显著,垂向上可能发育与三级地层层序格架相吻合的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基于水文地质信息的煤层气开发条件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不同含煤段的煤层气开发潜力,对煤层气开发顺序进行了概念性设计。研究认为,17~30号煤层段的煤层气开发条件优于其上、下2段,应优先开发,其次是6~16号煤层段;31号煤层至底部开发条件相对较差,应最后开发。  相似文献   

2.
鹤岗煤田煤层发育层数多、厚度大,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潜力。通过对鹤岗煤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动态的研究,认为鹤岗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系含水层补给、径流条件较好,会影响煤层气开发气井产能,而地下水的存在又可使排水作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皇甫玉慧 《地质论评》2019,65(Z1):153-154
正吐哈(吐鲁番—哈密)—三塘湖盆地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低煤阶煤层气成藏规律认识不足。本文在分析吐哈—三塘湖低煤阶煤层气含气性和成因的基础上,从水文地质条件和构造条件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重要条件,提出该区的成藏模式,明确低煤阶煤层气勘探方向,对研究区后续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煤层气开发方式,对煤层气抽采非常重要。分析研究芦岭井田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显示:芦岭井田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目标煤层发育层数多,厚度大,煤层埋藏较深,且分布较稳定;煤层主要为构造软煤,渗透性较差,气含量较高。通过对目前煤层气不同开发方式的适用性分析,结合芦岭井田的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优选出地面垂直井为本区煤层气的首选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5.
阜新刘家区煤层气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较高的煤层气含量,因此被列为煤层气开发的重点靶区。根据刘家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实际,论述了有关地质因素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认为在诸多的地质因素中,岩浆岩、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围岩是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6.
镇雄县煤炭、煤层气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熊洞煤矿煤矿瓦斯、煤层气实测资料,通过对研究区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初步得出以古向斜轴部及压扭性断层周边煤层气含量高,运动的地下水溶解、运移甲烷,煤层气含量低,滞流的地下水封堵煤层气,含气量高的结论。建议熊洞煤矿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获取评价参数并进一步深化煤储层煤体结构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晋城目标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资源条件.本文从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化作用控气3个方面,分析了晋城目标区煤层气的富集机制,并针对煤层气资源和煤层气储层参数的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区煤层气的可采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晋城目标区是中国煤层气开发潜力最好的区块之一.  相似文献   

8.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资源与可采性评价是煤层气开发的基础.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分析了井田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厚度等地质因素与煤层含气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演马庄井田煤层含气量分布呈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趋势,并划分出4个煤层气开发有利块段及开发顺序.另外,从水文地质条件、顶底板岩性、构造煤发育规律及煤层渗透性等地质因素和重要可采性参数方面,评价了该井田煤层气的可采性,认为演马庄井田具有地面开采煤层气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煤层气赋存及开发理论,运用煤层煤心含气量等测试手段,以重庆观音峡矿区新店子井田为研究对象,对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优选出适合于研究区的煤层气开采利用模式。研究认为,煤化程度、地质构造、围岩物性及封盖能力、煤层埋深、煤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因素,其中煤层埋深起主导作用,煤层埋深与甲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是区内压扭性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构造应力相对集中的断层附近煤层甲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研究区开发层段的煤储层属超压、较高渗透率储层,层数多,倾角较大,高角度沿煤层钻井、排水降压增渗的开采技术更适合研究区的煤层气开发。  相似文献   

10.
河东煤田中南部煤层气地质及其勘探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层生,储,盖,构造演化史及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讨论了研究区煤层气开发的前景。结果表明:区内主要煤层具有良好的生气潜能,储集和盖层封盖性能,构造演化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因素;煤层气藏的浅部区主要以中小规模构造圈闭气藏的形式存在,深部区的较大规模的水动力圈团或复合圈闭气藏;柳林西南煤层600~1500m埋深区域是目前进行进一步开发工作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11.
天然焦型煤层气储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焦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含有大量的瓦斯气体,是一个理想的储气层。但在煤矿生产中却经常是遇到天然焦因瓦斯增大而中止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根据天然焦的物性条件,结合阜新矿区井下实践,论述了煤层气在天然焦内的储存特征,并指出了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彬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彬长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结合煤层实测含气性特征,探讨了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构造简单,延安组煤系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不具明显水力联系,有利于煤层气富集成藏,同时使得煤系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只能来源于区外侧向径流补给;矿区划分为3个水动力强弱不同的区域:侧向径流补给区、弱径流区和相对滞流区,其中位于矿区东南部的相对滞流区,也是水势低洼带煤层气汇集区,有利于煤层的富集成藏。同时,东南部煤层的含气量最高,说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实对煤层气成藏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开发利用与辽宁能源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辽宁省主要煤田煤层气赋有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进行了研究评价。同时对辽宁省煤层气市场与煤层气开发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重点目标区和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煤层瓦斯的生成、赋存、运移理论,结合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分析了山东黄河北煤田赵官井田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从区域地质演化、煤的生储气能力、岩性组合特征、地质构造、埋藏深度、基岩厚度、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浆侵入等因素综合研究发现,影响赵官井田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为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岩浆侵入事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的控气作用明显,浅部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主要表现为水力运移逸散作用,不利于煤层瓦斯保存,向深部主要表现为封闭和封堵2种类型,有利于瓦斯的保存。岩浆侵入煤层的方式及其程度是造成下组煤(11号、13号煤)瓦斯含量普遍低于上组煤(7号、10号煤)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天然气需求逐年上升,寻找常规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已迫在眉睫。木里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煤炭钻井录井及含气量现场解吸,对木里盆地木里组煤层赋存特征、成藏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及煤层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里盆地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以气煤和焦煤为主,整体处于中-高变质阶段,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潜力良好;煤层的变质程度及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控制了煤层气的富集;木里盆地侏罗系煤层气主要有宽缓向斜富集和大型单斜构造富集2种成藏模式。煤层气主控因素分析及成藏模式研究为后续开展木里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地质学是以煤的形成、组成、煤系伴生矿产、煤层瓦斯和煤层气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质学分支。近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的要求逐渐提高,煤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分析2011-2015年《国际煤地质学》杂志发表的717篇学术论文,总结了近期煤地质学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与煤层气开发关系最为紧密的煤储层物性研究是各国煤地质科技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煤中的矿物质和元素地球化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与煤的形成、开采和利用相关的煤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煤的自燃、燃烧与环境,沉积环境与煤炭演化,地理信息系统与矿区环境监测,矿井瓦斯,矿井构造,矿井水和煤的热解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极软质岩石地基进行原位测试,以及对极软质岩石地层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结合国家颁布的有关规范,就如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极软质岩石饱满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来确定桩端阻力特征值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极软质岩石地基中的基桩宜按非嵌岩桩理论进行设计及桩端阻力特征值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天然气需求逐年上升,寻找常规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已迫在眉睫。木里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度大,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煤炭钻井录井及含气量现场解吸,对木里盆地木里组煤层赋存特征、成藏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及煤层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木里盆地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以气煤和焦煤为主,整体处于中—高变质阶段,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潜力良好; 煤层的变质程度及顶、底板的封盖能力控制了煤层气的富集; 木里盆地侏罗系煤层气主要有宽缓向斜富集和大型单斜构造富集2种成藏模式。煤层气主控因素分析及成藏模式研究为后续开展木里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矿区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对区内主力煤层的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含气性、顶底板封盖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生烃物质基础丰富、含气量高、封盖条件较好,具有较有利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矿区构造形态、顶底板封盖性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断层与盖层封堵型、叠瓦扇式逆冲断层与水力封堵型、多煤层自封闭型3种煤层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煤系水矿化度是影响低煤阶煤层气生成、运移和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为研究区,把研究区划分为8个水文地质单元,分析了研究区煤系水矿化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产甲烷菌生存的影响。以1 000 m埋深为例,估算了各个水文地质单元内煤系水的甲烷溶解度,据此分析评价了各水文地质单元溶解运移甲烷的能力。通过煤系水的矿化度分布、氯离子浓度和区域地质构造形态分析,综合判断区域内煤系水的大致流向。以准南地区硫磺沟水文地质单元为例,探讨了矿化度与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化度分布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后峡水文地质单元、玛纳斯河-呼图壁河水文地质单元的南部、硫磺沟水文地质单元的南端和阜康水文地质单元的西部地区矿化度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生存和产气。后峡水文地质单元溶解运移甲烷能力最强。地下水的流向大致由南向北,地表水的径流会使地下水流向发生偏转。指出了硫磺沟水文地质单元内高矿化度中心和低水位的汇水洼地是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