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练江帆 《广东气象》2012,34(6):45-47
分析了当前气象影视行业的大致形势,认为气象影视科普创作是气象部门内部影视制作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回顾了气象影视科普创作的历史,总结出内容应科学严谨、形式应通俗易懂和风格应贴近时代等创作原则。还通过对广东气象影视科普创作历程的分析,提出广东的作品兼具科普和宣传作用的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年岁尾 ,收到山东教育出版社乔友福寄来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上下卷 ,读后竟爱不释手。本书入选了对繁荣我国科普创作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科普翻译家、科普评论家、科普美术家、科普编辑家、科学记者和科教影视编导 ,对发展我国科普事业、繁荣科普创作做出较大贡献的科技界领导、专家、学者和科普事业家以及受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的成绩突出的各类人士的简介 ,主要科普作品和科普论著目录和 4 0 0 0字以内的主要科普代表作 1篇。“十年磨一剑” ,由我国科普“大家”章道义主编的这部大书刚好经历了 10年的运筹。本书所选的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交流气象科普创作经验,表彰先进,提高科普创作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四川省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于1991年12月18日,在成都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气象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曾熙竹同志主持。省气象学会副秘书长藤建民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一位省级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公务中挤出时间来搞科普创作,主编了6部共443万字的科普读物,还撰写了22万字科普作品,表现了对科普创作事业的极大热情。他就是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受到表彰,并被选为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的辽宁省副省长林声。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中国气象学会于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在杭州召开气象科普创作会议,到会代表一百二十余人。会议评选了先进集体十七个、先进个人五十八人和一批优秀气象科普作品。我区气象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被评为先进集体,鹿寨县龙江公社哨吴龙山、梧州地台吴晖和区局梁文吉被评为先进个人,柳州地台曾培淦、区台邓善来获大会表扬。会议还交流了气象科普创作经验,讨论了今后气象科普创作任务。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普创作,是传播气象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过去搞科普创作,意在把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广大群众,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然而,过去搞创作,多数是遇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主攻的方向是不很明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大众对气象节目的日益关注,气象科普节目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气象科普节目的创作思路,将气象知识与电视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普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做好气象科普对于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气象科普方式多为专业图表加上气象知识配合的形式,内容主要是天气过程的重现和灾害天气防御指南。这种展现方式虽然在科技性上面满足了科普要求,但是由于形式不够"生动",从而很难获得年轻科普群体的关注。通过对布克·私议轻科普原创的漫画科普节目从创作到推广全过程进行分析,浅议使用漫画方式进行气象科普的优势,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服务的形式,增强气象科普服务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评完全区气象科普作品及影视片,我们想说点什么,是贺词,还是希望?兼而有之。 从送评作品中可喜的看到,我区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先有一支热心于科普创作的队伍,从自治区到县,直至农村,都有气象科普工作者的足迹,他们有的担负着繁重的领导职务,有的是工程师、专家,有的是农村农民。尽管他们很忙,但他们挤时间支持或亲自动手创作,在这些积极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的因特网上 ,频频地传来这样的信息 :科普需要文艺 ,让文艺亮丽科普创作。科普工作需要努力开拓新局面 ,这是注定的 ;科普创作 ,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也是注定的。中华民族既需要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 ,又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一种高品味的文学欣赏与需求欲 ,从哪里获得与满足 ?科普文艺两者兼之。时代呼唤科普文艺 ,科普文艺当然应运而生。一边是我们的民众发出强烈的呼声 :“我们需要高科技、需要实用技术 !”“我们需要———孩子们更需要新鲜的有趣的科普读物。”一边是我们的上层人物强调指出 :要把科普工作作为实施“科…  相似文献   

11.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它是将人类已经掌握的一些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推广传播到社会的各有关方面,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识,增长才干,使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提高科普作品的质量,应从多方面进行努力。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科普创作实践,对科普作品的科学性粗陈管窥之见。 科普创作是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气象学会于6月26~28日在西安召开了全省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地市、有关院校、省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从事气象科普工作的代表40余人,还邀请省广播电台、陕西农民报社、西安晚报社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检阅了最近4年来的科普成绩。大家围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开展了科普创作,据不完全统计,编写气象科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80,6(12):19-19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0年9月23—28日在杭州召开全国气象科普创作会议。在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学会评选推荐的基础上,这次会议共评议出优秀气象科普作品书籍11种、短文4篇,气象科普先进集体17个、先进个人58名。它们是:  相似文献   

14.
在专门化气象科普作品之外,一些科普作品以嵌入的方式出现,同样发挥着阐释气象学原理、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嵌入式气象科普。嵌入式气象科普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嵌入到纸质出版物、嵌入到广播电视节目、嵌入到新媒体。嵌入式气象科普的传播尚面临着嵌入式传播意识不足、公益性让步于市场化、创作力不足等诸多挑战,其发展应从增强传播意识、强化嵌入式气象科普创作、打造纸质出版物嵌入式传播阵地、提供高质量广播电视嵌入式气象科普服务、搭建新媒体嵌入式传播平台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6月7日,陕西省气象局和气象学会在西安召开了全省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气象各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科普作者,各地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共30多人.会议由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省气象科普委员会主任丁汶同志主持.与会代表深刻探讨了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真讨论了我省"八五"期间的科普计划及地市气象局科普工作的设想.现将部分代表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象学会第三届科普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于1987年5月19日至5月24日在青岛举行.这是本届科普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委员和气象科普委员会电影、电视协作组成员;中国农影、吉林、宁夏电视台等单位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期间,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少峰同志代表常委会作了《气象科普工作大有作为》的报告.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下,在国家气象局党组的关怀下,第二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一定贡献.1985年第二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被中国科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日益频发,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也越发多元化和精细化,因此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凸显.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气象科普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当下气象科普短视频备受大众欢迎,已经成为气象科普宣传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天气快手号上发布的一些短视频为例,结合个人从事气象编...  相似文献   

18.
《气象知识》2014,(2):77-77
《气象知识》2013年优秀文章评选工作于2014年2月19日进行。为鼓励面向中小学生的气象科普创作,在常规优秀文章评选基础上,继续增设校同作品评选,并新增优秀图片作品的评选。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和县气象站的热情帮助下,我利用业余时间共出版了六十八期气象小报,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赞扬,今年九月被自治区、地区气象学会推荐,出席了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创作会议,并被评为气象科普先进个人。我是一个民办教师,一九七四年冬由大队推荐参加公社气象哨工作,我学习了桂平县罗播公社气象哨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县站的科普宣传资料,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想,气象工作为农业生产服务很重要,要使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懂得气象科学,按自然规律领导农业生产,就要做好气象科普工作。我怀着满腔热情,下定决心办气象小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期气象小报就碰到刻钢板的困难,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刻  相似文献   

20.
谢海瑛 《贵州气象》2014,38(5):56-59
科学技术普及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一部分的科普基础设施以及面向全社会开展的科普活动等全社会可共享的科普资源,既为公民接受终生教育提供了机会,也体现着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该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视角,结合多年从事科普工作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科学技术普及的现状,并从明确科普社会定位、营造科普良好社会环境、提升科普能力等3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