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出4点组斜率信息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大同台短水准测量结果,证明几次中强地震前大同台短水准均有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同时发现跨断层测站高差曲线能较好地反映震前短、临异常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薄万举  卢良玉 《内陆地震》1997,11(2):136-142
介绍了4种单项形变,应变资料信息提取方法,即多点组信息法,信息标准化方法,畸形参数法和信息丛集度法,按定义,μ值亦可归属多点相法,故对μ值法亦作介绍,这些方法提取出了新的信息,具有不同的新特点和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均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四点组斜率异常信息标准化法及其二次应用,并给出了实例的具体计算和分析结果,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探索笥的解释,量后提出了广义相空间,广义速率,广义加速率和广义力的概念,供各种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处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波变换在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由于数字化前兆具有高精度特点,因此,如何分离数字化前兆中的高频与低频信息,以及如何识别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是数字化前兆资料分析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了小波变换应用于正常的数字化前兆资料高频与低频信息的分离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结合实例给出了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识别思路,从而为数字化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别提取地震三要素的异常指标,建立了辽宁地区异常指标体系。通过梳理辽宁及周边中强地震前测震学科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指标,研究各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给出异常指标的权重;根据历史震例研究前兆学科典型趋势和短临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变化幅度、持续时间和形态变化特征等定量指标,同时给出各异常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依据地震对应情况给出各异常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辽宁地区测震学前及前兆学指标,以及各异常指标权重信息集成,建立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指标体系,为辽宁地区危险区判定和跟踪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川省地震局的数据资源,进行计算机扫描,研究中短期尤其是临震异常信息,发现大地震前所记录到的固体潮观测逐时值曲线,与地磁日变形态曲线,多发生了一定异常变化。这一发现捕卟未来大地震前兆临震信息判别提供重要参考。文章最后为捕捉临震异常信息,提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建省电磁辐射台网记录的资料,对闽台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前的异常信息与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震前电磁辐射异常的一些基本特征,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山西省的洞体形变(倾斜)观测资料,使用实效检验较有效的连续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结合具体的震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适合山西洞体形变有震异常提取的两种方法即:多台异常信息提取法和相关距平去年周期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预报效能统计检验,得出了它们的R值评分分别为0.40和0.24,其中多台异常信息提取方法R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石绍先  程万正 《中国地震》2004,20(2):170-178
本文给出了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3种方法,即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利用这些方法,对川滇地区地形变、地下流体、水化学组分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统一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地区,单个6级地震与成组强震的前兆群体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成组强震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更为丰富。所给出的多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和计算结果,可在川滇成组强震预报实践中应用,其中前非群体韭均匀度是以群体前兆异常分布特征是否被突破作为异常标准的,能够自动识别异常。  相似文献   

10.
卫星热红外温度异常点是天线附近背景噪声与地球信息随机共振的结果。温度异常点是卫星热红外图像新的信息源,温度异常点在利用卫星热红外信息和研究地球脉搏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卫星热红外温度异常点的发现开拓了随机共振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研究和应用需要,设计了地震异常数据库。本文描述了数据库的功能,并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的架构以及数据库的基础信息内容,给出了数据库的表结构。最后进行了系统操作界面的综合展示。作为地震异常综合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地震异常数据库涵盖了地震专业异常信息、地震群测宏观异常信息以及《中国震例》中历史地震的震例信息,能够为地震预报方法模块和基于WebGIS的异常信息采集和综合展示系统提供数据接口服务。   相似文献   

12.
重力仪高频信息和地脉动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磁反馈零位检测技术改装的重力仪进行高频信息的观测。阐述重力仪高频信息频谱分布特征、数据采集、数字计算和随机信息的处理方法。利用高频信息可以很好地观测和研究地脉动,给出北京香山地震台利用重力仪高频信息观测所得的地脉动功率谱。分析了地脉动特征及其与台风过程的关系;讨论了某些大地震前所出现的地脉动异常现象。得出北京地区正常地脉动频率分布范围为0.13-0.32Hz,优势频率为0.2Hz,相应的卓越周期为5s的脉动频率异常,也可能在地脉动的正常频率处(0.2Hz左右),出现幅度很大的脉动幅度异常,后者又往往与台风引起的幅度异常相混淆。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四川地磁台"十五"观测仪器GM-4磁通门磁力仪Z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研究了四川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特性,给出了运用分钟值空间相关法在四川地区的异常判别指标。6级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法是捕捉短期、临震异常的方法之一,连续异常和单日异常的有效结合,是短临地震信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永安  王世芹  付虹 《内陆地震》2003,17(4):294-299
采用速率合成和趋势合成两种方法对云南定点形变倾斜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旨在提取形变准同步群体异常的信息,分析研究倾斜与强震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前1—2年形变场的群体异常信息较为显著,对云南地区强震的中期预测有一定的效能,倾斜南北向的观测变化结果对强震的反映优于东西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下水位预报地震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井孔水位的不同反应,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对水位进行含水层应力的演和异常信息的提取,并分别给出了对应地震的概率。对含水层应力异常展开了时空演化和频次分析,从而提出了大同地震是区域应力场演化的结果,在这一演化过程中,井孔含水 应力异常具有异常空间分布的区域性、异常时间分布的阶段性和异常时空转移特征,以及异常频次与震中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集整理了1980~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变、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对每一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20年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地震综合预报指标体系在中短期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磁波异常幅值与震中距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文祥 《华南地震》1996,16(1):16-20
介绍了利用MDZQY型地震前兆预测仪测得的震前电磁波异常幅值大小计算未来地震震中距的3种方法-异常值换算法,数据类比法和对数坐标量板法,并给出了四川、西藏和台湾3次地震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将首都圈大量的跨断层流动短水准、短基线资料进行了全时空的处理,先后有四点组斜率法和信息标准化方法将全部资料处理成标准化信息流,然后分别进行效益判定,从中选择出了七项信息效益指标相对最好的资料进行了信息合成,合成后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王秀文 《山西地震》1994,(4):48-52,64
应用动态分析方法对30余个台项的前兆资料进行了处理,对资料变化分4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随机干扰的影响量级、信息分辨能力等,客观地建立了评定信息和识别异常的定量标准,计算表明,在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有21个台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此外,还对民 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冯春皋 《地震研究》1994,17(2):183-190
本文由麻雀,燕雀和刺猬的定量观测,给出了正常活动和震兆性异常活动,结果表明,某些野生动物震前异常活动在临震预报中比驯养动物更有一定的成效性。麻雀和燕雀的正常活动节律基本相同,都呈现“M“型。冬季早震7点开始活动,到晚上19点进入休息,夜间基本不活动,刺猬在非冬眠期,正常活动节律呈现“W”,即早晨6点到晚上19点处在休息状态,夜间活动频繁,21点到23点为活动高峰时间。地震前麻雀,燕雀和刺猬出现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