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黄河口凹陷不同层位的原油物性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原油物性不仅受原油族组成的影响,而且也受成熟度、埋藏深度、保存条件和组分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原油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含量、沥青质和含蜡量等;而原油黏度主要受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含量的影响,沥青质和含蜡量对其影响不大。分析认为,影响黄河口凹陷原油物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油源差异、生物降解、油气运移以及保存条件等是导致该区原油性质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唐森铭 《海洋学报》1992,14(2):130-134
近30年来,海洋围隔生态系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学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1984-1987年,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中国厦门和加拿大悉尼分别使用围隔装置进行了重金属和工业区沉积物[2]、尾矿[3],石油和石油分散剂Corexil 9527[4]对围隔系统中浮游生态系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唐森铭 《海洋学报》1992,14(2):130-134
近30年来,海洋围隔生态系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学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984—1987年,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中国厦门和加拿大悉尼分别使用围隔装置进行了重金属和工业区沉积物、尾矿,石油和石油分散剂Corexil 9527对围隔系统中浮游生态系影响的研究.本文使用4个浮游围隔装置研究了分散剂BP-110OX及其分散了的石油对围隔系内的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并就浮游植物在污染压力下的动力学,种群结构和浮游动物的作用作  相似文献   

4.
以2种原油和3种溢油分散剂的混合物为对象,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基于诊断比值的原油分类,旨在判别分散剂对原油的影响。KOM值近似等于0.6、Bartlett球形度检验对应概率P值为0,表明原始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F1和F2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为81.433%,多变量可降至2维。根据F1和F2表达式得到主成分分类图可知:两种原油中加入不同分散剂后还可在图中大致区分,富肯-2号分散剂对两种原油几乎没有影响,GM-2分散剂对渤海原油分类程度有一定影响,但对华北原油却有较大影响;海鸥4号分散剂对两种原油分类程度都有影响。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添加分散剂的溢油分类辨别,研究发现一些分散剂对原油影响较小,而某些分散剂对原油有复杂的影响。因此,溢油指纹鉴定需考虑分散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上原油泄漏在其风化迁移过程中会形成不同浓度的乳化物,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合成孔径雷达(SAR)因其不受雨、云影响,可昼夜监测的优势,在海上溢油监测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它在原油乳化识别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本文利用C波段全极化散射计观测原油的自然乳化过程,并利用人工制备的不同含水率的乳化油品模拟原油乳化进程观测油膜后向散射系数(N_(RCS))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原油M_(RCS)高于未乳化原油,且油膜乳化程度越高相应的N_(RCS)越大。通过油水散射差值(Δσ~0)与阻尼比(D_R)发现能够识别乳化与未乳化原油,反映油膜乳化程度的变化,且在VV极化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主要产油区,本次研究选取该区79口井共计261个原油样品的密度分析数据,剖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原油密度以轻质油(140样品)和中质油(57样品)为主,含有少量凝析油(13样品)和重质油(51样品)。其中,轻—中质油在区内各个油田分布广泛;凝析油仅在惠州凹陷惠州26油田珠江组上段油层中分布;重质油主要分布在恩平凹陷、西江凹陷、惠州凹陷流花油田珠江组上段及其上覆地层,油藏埋深以2 000m为主,且现今油藏温度低于85℃。珠一坳陷所发现的凝析油主要为凹陷内浅湖—沼泽相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其密度偏轻主要受油源所控制;轻—中质油密度主要受油源和成熟度控制,与浅湖—半深湖相原油、混源油及浅湖—沼泽相原油相比,半深—深湖相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度,随着原油成熟度增加,其密度降低趋势明显;重质油密度主要受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控制,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导致原油轻组分丧失,原油密度变大。本研究成果可为珠一坳陷不同区域、不同层析原油类型、油品特征、资源量计算及产能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环渤中凹陷挥发性原油特征、成藏主控因素和有利区带,利用原油族组分、原油物性、PVT高压物性实验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渤中凹陷及围区多个油田和含油气构造的原油组分和物性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渤中凹陷挥发性原油“五高三低”的特征以及各特征的数值范围。基于多组分相态变化的机理分析认为,渤中凹陷易于发育挥发性原油油藏的主控条件有3个:①优质烃源岩经过较高的热演化能够为挥发性原油提供轻质烃类组分;②渤中凹陷埋深较大,高温高压能够满足挥发性原油赋存的条件;③渤中凹陷快速沉降形成的区域泥岩盖层是挥发性原油能够保存的有利条件。基于渤中凹陷的温压梯度,推测渤中凹陷及围区埋深在2.5~4.3 km且有区域泥岩封盖的地层中易于发现挥发性油藏。  相似文献   

8.
化学消油剂的使用已成为国内外海洋溢油事故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分别从光明化学消油剂GM-8的用量、油水比及环境pH等方面,对正十四烷及原油乳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GM-8对正十四烷及原油的乳化效果较好,当化学消油剂的用量为原油的5%时,正十四烷及原油的乳化指数较高。在消油剂与原油用量比为一定值时,原油的乳化效果与海水的量几乎没有关系。环境pH对GM-8乳化原油的影响不大,乳化后的原油可以在海洋环境中稳定7 d以上。GM-8对原油的微生物降解有一定的增强作用。N/P、环境的pH以及微生物的接种量等均对乳化原油的生物降解有较大的影响。当微生物的接种量由培养基的1%增加到10%时,乳化原油的微生物降解率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91.6%。  相似文献   

9.
原油污染对栉孔扇贝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油水溶性成分(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crude oil,WSF)为污染物,采用暴露实验法,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和消化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WSF污染下,鳃和消化腺组织SOD和CAT酶活性随暴露时间增加一般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酶活性达到最高的时间随浓度不同而变化.第1天时消化腺SOD在0.08 mg/L浓度下被诱导,而后随时间增加表现为抑制效应;浓度为0.21和0.88 mg/L时消化腺SOD酶活性被抑制,随暴露时间延长而活性增加.暴露时间为4d时,石油烃浓度在0.08和0.88 mg/L时鳃组织SOD酶活性均被抑制,而浓度为0.21 mg/L时被诱导.消化腺和鳃组织SOD可以作为扇贝被污染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海洋原油外输软管广泛用于海上FPSO和油轮的原油外输,软管在海洋环境作用下会受到轴向拉力,拉伸刚度是影响轴向受力的关键结构性能参数。根据《API SPEC 17K》标准和《GMPHOM2009》规范的要求,需要确定软管的拉伸刚度。基于Rebar方法定义海洋原油外输软管的帘线增强层,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某国产海洋原油外输软管的轴向拉伸模型,并计算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的软管拉伸刚度。计算结果表明:帘线增强层是海洋原油外输软管的主要抗拉伸结构层,帘线铺设角度越小其拉伸刚度越大,软管抗拉伸能力对帘线层数比较敏感,帘线层数越多软管抗拉伸能力越强;螺旋钢筋层的钢筋直径和螺距在一定程度的拉力范围内与软管的拉伸刚度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软管的拉伸刚度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螺距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海洋原油外输软管的结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胜利原油对对虾受精卵及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于1980—1981年系统地观察研究了胜利原油对渤,黄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受精卵及各发育阶段幼体成活、变态、摄食的影响。为今后对虾人工育苗、养殖及渤海对虾资源增殖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石油污染生  相似文献   

12.
渤海原油的蒸发风化对油指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渤海3个不同区块不同平台的原油样品,进行室内蒸发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在不同风化程度(最大风化、最大风化的1/3、最大风化的2/3)下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用于溢油鉴别的诊断比值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渤海不同原油的蒸发变化过程,对渤海溢油鉴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备受诟病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让全世界为之震惊,海洋环保警钟骤然响起。这场堪称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不仅使出事海域的各类生物遭遇灭顶之灾,也几乎毁掉了美国南部海岸的整个渔业及渔民生计。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学分散剂是溢油处置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分散剂对原油分散效果是人们重要的关注点。本文以6个渤海原油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化学分散剂作用下不同原油分散效果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粘度的原油表现出的"不同寻常"分散效果进行了探究。沥青质与胶质含量是影响原油分散效果和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实验温度低于原油析蜡点时,随着析蜡量增多,原油分散效果变差。对于粘度高、密度大的原油,分散后产生油滴粒径大,短时间内不易上浮,所以短时间内检测的(30 s、10 min)乳化率高。实验结果有助于指导溢油处置中分散剂的正确使用和了解溢油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省三 《海洋学报》1992,14(3):121-127
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为油溢事件中化学分散原油的生物降解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化学分散原油的生物降解是溢油净化的重要途径。分散剂的分散作用促进了原油的生物降解过程。石油烃的浓度变化、细菌生物量增长、多糖的生物合成和絮凝物的形成都是分散原油生物降解的结果。降解速率是评价生物降解能力的重要参数,本文介绍和推导生物降解速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17.
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近岸海洋环境中的4株降解石油烃丝状真菌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海洋丝状真菌与海洋细菌相比,其降解速率高;适应油种、油量和油组分的范围广;并且在降解石油时不需要增加溶解氧和氮、磷营养盆等附加条件,这些证明,应用海洋丝状真菌清除海上油污更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张超  李永仁  郭永军  梁健 《海洋科学》2020,44(3):113-122
为研究港原油对毛蚶部分抗氧化酶和代谢酶的影响,设置0.01、0.1、1、3mg/L大港原油水溶液性成分(WSF),采用暴露法研究毛蚶天津群体的鳃、斧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氧化酶等抗氧化酶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钠/钾泵(Na+/K+ATPase)、钙泵(Ga2+/Mg2+ATPase)等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整合生物标志物(Integratedbiomarkerresponse,IB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蚶鳃和斧足中SOD、CAT、GPX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3 mg/L组表现出MDA累积; ACP、AKP、Na+/K+ATPase、Ga2+/Mg2+ATPase表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酸性磷酸酶较碱性磷酸酶响应更迅速, Na+/K<...  相似文献   

19.
局部冲刷引起裸露甚至悬空是造成管道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舟山册子岛—宁波镇海海底原油管道自2006年运行以来,其赋存状态由全线掩埋逐渐演变为局部裸露甚至悬空的严峻局面,并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基于管道2006—2012年历年检测资料,从多个层面分析造成海底管道冲刷的原因,认为造成管道冲刷的基本条件是研究区的自然冲淤规律,极端天气条件、镇海侧的大型围垦工程、舟山连岛大桥建设、长江来沙减少等其他因素的叠加也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0.
沈亮夫  黄文祥  朱琳 《海洋学报》1986,8(6):729-735
本实验共使用三个海上围隔实验生态系统,模拟海上溢油事故,测定了渤海原油对黄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和2毫米厚度溢油的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即小型硅藻和鞭毛藻代替了大型硅藻.同时,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多样性和总细胞数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溢油量的增多而增大.由于降解作用,水中油含量随时间而逐渐减少,在溢油入海后的第8天,水中油消失,第12天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大体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