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气象,这是个几乎与每个人有关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出资兴办的公益事业。一些人也确实以此为业干了一辈子。但是最近得知的吕银山先生竟然把工作(在纺织厂)业余的时间、精力、资金全都用于他的个人气象站上,这确实令人非常感动。据曹铭宗在一文中介绍,吕银山从小喜欢气象,小学时作天气纪录,中学毕业已经写成了一本气象书──认识台风,并自己搞气象仪器作观测,在自家屋顶上创建了个人气象站。工作后他用纺织厂给他的工资进一步购置气象仪器配了电脑和传真,一个自建、自行观测的“银星研究气象站”在台湾彰化县和美镇就这么建成了。…  相似文献   

2.
从事气象工作的人都知道,气象观测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但何谓代表性,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如何保证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呢?不管是人工气象站还是自动遥测气象站,所取得的气象资料都存在这一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测百年气象观洞庭风云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在洞庭湖和岳阳楼之间,一个气象观测站静静矗立,记录着洞庭湖区的潮涨潮落、风云变幻,这就是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是全国唯一建在大型水体附近、且观测资料时间跨度逾百年的气象观测站。  相似文献   

4.
胡尔勒气象站业务体制改革以前为国家一般气象站,2006年1月变更为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属国家垭在艰苦台站,承担着每天8次地面气象观测编、发报和生态监测等任务。这一年,40出头的张维胜调任胡尔勒站站长。胡尔勒站在岗职工仅5人,其中4人为复员军人,且都是异地工作。办公条件不好,工作环境非常艰苦。面对这样的环境和即将开始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张维胜压力很大。上任伊始,他首先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带领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区、盟气象会议及有关“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精神,将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到…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气象观测苏联农业气象观测由地面观测和遥感探测两部分组成. 1.地面农业气象观测网地面农气观测网包括进行农业气象观测的水文气象站、专业农业气象站(相当于我国的农业气象试验站)、农业气象哨.专业农业气象站的人员编制为7-9人,进行农业气象观测的气象站编制为1人.  相似文献   

6.
吴龙山原是鹿寨县龙江公社龙江大队民办老师兼公社气象哨观测员。一九八○年回家务农。回家种地,家务事多起来了,气象工作是否还要搞?农业上需要,搞!于是他要求把气象哨搬到自己村寨去办。他的要求得到公社批准和县气象站的同意,把气象哨的仪器,搬到靠近自己的住地继续进行气象观测,发布天气预报和搞好气象小报,开展科普宣传等工作。几年来为当地农业生产丰收,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落实生产责任制后,做出了新的贡献。吴龙山同志没有经过气象专业训练,可是他现有的气象知识和天气预报经验,却是很丰富的,这主要是他平时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刻苦研究科学技术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贺楠 《气象知识》2010,(1):56-56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宣传室着力推进“校园气象站”建设工作,2009年7月份开始对全国中小学“校园气象站”进行调研。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共建立中小学“校园气象站”1063个,通过校园气象站近距离体验气象科技的学生约66.5万人,参加气象兴趣小组的学生约61万人,但是,目前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披荆斩棘 ,风雨兼程 ,深圳气象迎来了 5 0岁诞辰。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 ,一代又一代的气象工作者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风雨无阻的每一个气象记录 ,印证着深圳气象人 5 0年来的每一个足迹 ;现代化的探测设施和预报服务手段 ,展示了深圳气象辉煌的业绩 ,深圳气象事业已成为中国气象事业的闪亮点之一。1 95 2年 7月 1日 ,深圳建立了气象观测点 ,原名宝安县气象站。 6个人、几间平房、简陋的设备成为创业的初始。 1 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宝安县气象站升格为深圳市气象台 ,人员也只有 1 7人。为适应特区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的需求 ,1 982年 …  相似文献   

9.
旬阳气象站建在县城以北的丹凤岭上,人们很少知道它准确的位置,更甚少知晓有一位气象工作者,他就是扎根山区40年的省级先进工作者,国家级优秀观测员,首创全地区“250班测报无错情”,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气象工程师杨继仁同志。杨继仁同志是湖南省武岗县人,1958年毕业后背上行李卷来到旬阳,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里程。当时他,一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要在远离城区荒无人烟的山顶上建起气象站谈何容易!就连一日两餐都很难保障。但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顶风雨冒严寒选站址、运器材,经过两个月苦战,1959年2月1日“旬阳县气象站”正式…  相似文献   

10.
没有过多的语言,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没有惊天的壮举,只默默奉献着自己青春的光辉,辛勤耕耘在测报这片热土上。平凡、朴实、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然而,他的自强不息、无私奉献正是气象事业希望所在。他就是华山气象站测报组长贾金海。一九八六年七月,不满十八岁的他,还带着孩提时那天真的梦幻,来到华山气象站。山高路远,气候恶劣,艰苦的条件,单调的生活,也曾使他徘徊。是退却、还是向前?生活过早地向他出了一道难解的题。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末,在沈阳举办的辽宁省气象行业测报技术表演赛闭幕式上,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观测员,从主席台上领取了全能第二名的荣誉证书.人们使劲地为他鼓掌、并赞扬他“老将未减当年勇”.他就是丹东市东沟县气象站测报股长、工程师、全国优秀气象观测员魏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气象科学研究院从日本横河电机公司引进了高山自动站一台,安装在山东省泰山气象站;数据收集平台(简称DCP)两台,安装在青海省乌兰和铁卜加气象站;从美国SUTRON公司引进两台DCP,安装在新疆自治区鄯善和七角井气象站。现在这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象站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对气象信息关注度的提升,气象站的管理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移动互联网与气象站监测结合方面的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大部分气象站数据以气象工作者在办公领域PC机上获取为主,受地域和时间等限制,使气象工作者不能随时查看实况气象数据,及时获取设备报警信息。为了更灵活便捷地获取气象数据,对设备报警及时做出维护处理,系统使用Android软件开发工具包Eclipse和Java语言进行开发,结合移动应用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在移动客户端可以随时查询气象站相关数据的信息查询系统,为气象工作者监测台站设备状态和维护设备提供便利,扩展了气象业务的安全运行空间,提升了移动气象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拐子湖 ,建有一个国家基本气象站。虽说这里是“湖” ,却见不到水 ,年降水量非常少 ,一年之中 ,有近一半的时间刮着大风。气象站的周围 ,满目荒凉 ,人迹罕至。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15名年轻的气象员夜以继日地监测着风云变幻。说到拐子湖气象站 ,许多人并不陌生。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 ,这个站已闻名全区 ,在全国气象系统也小有名气。当年的站长和副站长 ,分别荣获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和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章。 1984年《中国气象》杂志创刊号 ,刊登过反映该站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农牧战线一面鲜艳的…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75,1(6):34-34
湖南黔阳地区洪江镇幸福路小学的红小兵,人小志大。他I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于1964年冬成立了红小兵气象站。165年正式担负了洪江镇的天气预报任务。他们在老师的辅导‘,坚持每天早、中、晚观测三次,并做天气预报,11年来从:间断过。从建站到现在,先后已有数百名红小兵参加了气象;动。通过这些气象活动,红小兵们既练红了思想,又学到了然科学知识,同时,也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本版图片由新华社供稿)▲红小兵气象站观测场一角。●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向老农爷爷学习看天本领。 ..蹦自己的切身体会,批判林…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统一部署,气象传真机已逐渐在我国县级气象站投入使用。这一新设备的配备,使我们的单站预报准确率和时效大大提高。对于气象工作更好地为工农业建没服务,无疑将起到很大作用。(一)目前,我省在县气象站装配的气象传真机及其配套设备有:有源环形直线阵天线(型号有4E—1A和YYE—2),79型短波定频接收机和气象传真收片机(型号ZSQ—1  相似文献   

17.
1985年秋,45岁的崔成祥从辽宁省气象职工大学毕业了。当学校领导把盖有省高教局钢印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发到他手中的时候,他这个全校年龄最大的学员竟激动得象个孩子。俗话说:“人过四十五,身埋半截土。”但崔成祥不这样看,他决心把所学的知识用到气象工作中去,为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添砖加瓦。崔成祥回到原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气象站后,整天捉摸如何把气象技术转化为生产  相似文献   

18.
气象站     
气象站矗立在平原、高山,把警觉的衬经仲向浩渺九天:雷达纵览千里追云迹,气球奔驰长空探风源,风向标上系着风雨雷电,百叶箱里装着春夏秋冬变迁.天海茫茫,银河灿灿,气象科技人员理想飞驰宇宙间,不断探索大气奥密的峰巅里气象站@张建斌$凤翔县陈村公社气象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广大县气象站都发布中长期预报。有不少公社的气象哨也在做中长期预报。关于气象哨的天气预报工作介绍并不很多。湖北省黄陂县塔尔公社气象哨对他们的长期预报方法作了初步总结,我们摘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象站“两室一场”的建设和维护张素洁(通化市气象局)气象站值班室、气压室、观测场是索取气象资料的基地。这“两室一场”建设的好坏,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资料如果失去这“三性”,也就失去了其自身价值。所以,必须把“两室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