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1975,1(12):29-29
测雨雷达是利用云滴、雨滴、雹粒、雪片等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来探测云、雨、雪、雹的。当从雷达天线发射出去的电磁波在云、雨中传播时,云滴,雨滴、雹粒、雪片等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使一部分电磁波能量返回到雷达天线并被接收下来。这时在雷达显示器的荧光屏上就出现了许多明亮的图象,这就是云、雨、雪、雹的回波图象。所以用测雨雷达可以随时提供几百公里范围内云和降水的分布和结构的气象情报。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701测风雷达跟踪垂直气流仪,入云探空气球和711测雨雷达跟踪小块积云回波等办法,测示了雹云低层入流资料,证明了无回波区内有辐合上升气流存在。配合相应雷达回波资料,研究了雹云低层入流区的雷达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万李玲 《四川气象》1996,16(1):51-53
711测雨雷达显示器干扰的排除与分析万李玲(雅安地区气象局,邮码625000)雅安711测雨雷达已使用15年,至今未进行过任何级别的保修,前不久出了这样一故障:平面显示器(PPI)和高度显示的(RHI)上均出现了扫描线不稳,并有所周期性晃动,开始只是...  相似文献   

4.
爆炸影响雹云流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XDR—WRDPS测雨雷达获取的外场防雹作业个例演示的雹云流场,探寻爆炸对雹云流场影响的证据,改进爆炸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5.
施文全 《气象》1979,5(3):36-38
认识冰雹云结构和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是有效地进行人工防雹试验的基础。为了逐步加深对冰雹云结构的认识,我们于1977年8月6日在昭苏县防雹现场,用一部711型测雨雷达和一部701测风雷达,同时对一次冰雹云进行较细致的探测,并对探测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测雨、测风雷达和相对垂直气流仪,所获得的冰雹云体重要部位的雷达回波、垂直气流、水平气流和探测器空间轨迹等资料,研究了冰雹云的上升气流、下沉气流及颮锋等雹云气流特征。  相似文献   

7.
测雨雷达作为探测云、雨的工具,已在气象台站得到较多的应用,目前对测雨雷达的使用已由对降水回波的定性描述逐渐走向对回波的定量测量和分析。为了适应对降水进行定量的测量,在雷达上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如Pin二极管的高频衰减器、对数中频放大器、视频积分处理器及荧光屏上的多层显示等等。现就这几种技术在测雨雷达中的应用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陈良栋 《气象》1979,5(6):6-11
本文利用三度空间的711测雨雷达回波资料和其他气象资料,对1978年4月26日发生在贵州省修文县的一次强雹云作了较细致的分析。由于修文雹云在其整个生命史中距雷达站较近(30—50km),并偏向测站方向移动,因此3cm波长的雷达仍能较好地揭示雹云回波的结构。分析表明,修文雹云具有弧状回波的状态特征(即在平显回波前沿有一弧形缺口),这种回波状态与国外超级单体雹云模式十分相似,但修文雹云却是多单体雹云。文中对不同观测角度的弧状回波作了比较分析,对雹云的内部气流结构及弧状回波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雹云弧状回波模式,并指出在雹云的右后方还存在另一个悬挂回波区,这可能是更重要的冰雹生长区。  相似文献   

9.
多单体冰雹云降雹过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吉宏  宫福久  郭恩铭 《气象》1996,22(11):41-43
1995年6月14日辽宁省中南部一次多单体冰雹云降雹形成于冷锋系统,先后在4个地区降雹。当冰雹云在PPI上回波强度大于60dBz,回波顶部出现V形并且在RHI上回波宽度大于20km时,将出现降雹。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冰雹尺度谱分布分析对于冰雹和人工防雹的研究都是很重要的,它是研究成雹机制、雹量参数化、估计雹灾程度的基本资料.本文以1982年7月16日和19日昭苏两次雹暴的地面雨雹谱作为基本资料,对雨雹谱参量、降雨雹动能通量、冰液水含量,降雨雹强度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雨雹参量作分析和讨论,并给出这些参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自动雹雨分测计所测16次降雹天气系统自记纸做雹雨分档、同步读数分析,得到5种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1)降雹强度特大类;(2)降雹强度中小类;(3)降雹总量特大且具有毁灭性灾害类;(4)雹量成脉冲式涌动;(5)降雹云系弱、持续时间长、降雹量小及强度弱。这对研究冰雹云的结构、雹胚的生成起引导作用,为模拟冰雹生成和落地提供了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2.
CHILL、NEXRAD雷达测瞬时暴雨数据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达可以获取较高时空分辨率的瞬时降水信息,这对河流流量、洪水预报等至关重要.但由于雷达测雨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测雨结果仍存在误差.本文针对美国丹佛机场附近范围内2008年8月9日的一场降雨,对CHILL及NEXRAD雷达获取的降雨数据,利用METv3.0软件,采用l km×1 km网格及UW-MEAN插值方法,对测雨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利用METv3.0软件可以进行雷达测雨数据质量评估,能得到测雨可靠的统计分析结果,CHILL雷达的RZK反演模式中研究区的测雨效果最好,降雨强度高估或低估的趋势减弱.所给出的结果对雷达测雨效果的进一步研究及METv3.0在雷达测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双线偏振雷达测雨公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滴谱理论为基础,用模拟雨滴谱分布的方法,讨论了雨滴主普变化以及降水强度变化对双线偏振雷达测雨式的影响,分析了双线偏振雷达测雨式优于普通雷达的原因,进而对回归所得双线偏振雷达各测雨式的测雨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子双线偏振雷达各测雨式中的最佳测雨式。  相似文献   

14.
夏军  徐太安 《山东气象》2000,20(2):45-46
分析1998年4月23日潍坊地区一次高炮消雹作业过程雷达回波跟踪观测资料表明,高炮消雹作业的效果是显著的,作业前后,回波在强度、高度和强回波高度上都有明显变化,有效地扼制了雹云的发展,化雹为雨,起到了防灾减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张家口地区气象局的同志共同研制的雹雨分测自记仪已获国家专利,填补了我国人工防雹观测仪器中的一项空白。该仪器能够准确地将降雹降雨的起止时间记录下来,并能有效地将雹、雨分开并进行  相似文献   

16.
张培昌 《气象》1979,5(1):30-33
目前,国产711测雨雷达已普遍使用。如何在探测中积累有价值的探测资料,是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的面较广,在《测雨雷达观测手册》中不可能做详尽的具体规定,因此主要还是应根据各测雨雷达站的任务、服务侧重点以及准备研究、总结的问题而自行考虑。本文从测雨雷达观测记录要求,711测雨雷达的探测特性,雷达气象的基本知识,以及摄取各种尺度天气系统回波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测雨雷达观测手册》中要求探测的内容有:回波性质、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回波底高、回波移向移速、回波演变情况、强中心位置等。这些项目可以  相似文献   

17.
雹暴逆温层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1971年—1978年6~8月永登防雹试验基地09时施放的660次无线电探空资料、测雨雷达及地面实况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各类天气系统的到来,在逆温层分布特征上各有不同。高层逆温的厚度、强度以及其所在的高度、对应的温度具有指示雹云强弱的意义;对流层顶下降,逆温层愈接近或突破对流层顶,则冰雹愈强。文中还阐述了雹暴逆温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它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这些都有助于正确预报冰雹天气,为进一步揭示雹暴的环境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逐步消空法在雹云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用天气型、对流参数、雷达回波参数作雹云识别因子,采用逐步消空法找出雹云识别指标集合以及对雹云进行识别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雹云的特征及其雷达识别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本文分析了平凉地区1972—1976年用三公分测雨雷达得到的153次雷暴资料。结果表明雹云和一般雷雨云的雷达特征有明显的差别。若以雷暴中心的雷达反射率(η=10~(-8)厘米~(-1))的顶高超过6公里和反射率(η=10~(-7)厘米~(-1))的顶高超过5公里作为识别雹云的指标,其准确率可达88%。雹云中心的反射率随高度分布特点是下部和中部(直至6—9公里)的反射率均较大(>10~(-8)厘米~(-1)),即反射率区伸展较高较厚。雹云低仰角PPI强回波(η≥10~(-7)厘米~(-1))面积也较大,大于6平方公里。雹云越强这些特征越明显。降雹前雹云的强回波顶高度出现剧烈的增长,增长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后是一段准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一次高炮消雹作业过程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 1 998年 4月 2 3日潍坊地区一次高炮消雹作业过程雷达回波跟踪观测资料表明 ,高炮消雹作业的效果是显著的。作业前后 ,回波在强度、高度和强回波高度上都有明显变化 ,有效地扼制了雹云的发展 ,化雹为雨 ,起到了防灾减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