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杂交籼稻旱育抛载适期分析表明:3月下旬连续5d平均气温〉8.6°、或4月上锡〉8.0°时,可作为该时段保温旱育秧适宜播种期的起点温度;育秧其间分阶段加强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调控管理是培育壮秧的重要措施;适宜抛载期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6°为起点,依当年天气预报、苗情和荐口确定,正常年份平坝和丘陵川道地区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4月下旬后期至5月下旬,丘陵浅山区杂交中籼中熟组合为5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2.
袁应泽  李润发 《气象》2003,29(10):51-53
对杂交籼稻旱育抛栽适期分析表明 :3月下旬连续 5天平均气温在 8 6℃以上或4月上旬气温在 8 0℃以上时 ,可作为该时段保温旱育秧适宜播期的起点温度 ;适宜抛栽期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 6℃的保证率 >80 %为起点 ,考虑高产秧龄和安全齐穗因素 ,依当年天气预报、苗情和茬口确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8-2002年油菜茬杂交籼稻晚熟种软盘育秧不同叶龄抛栽的大田产量和2a软盘育秧试验与气象条件分析,实验证明:油菜茬5月中下旬晚熟杂交籼稻软盘育秧的适宜抛栽叶龄为4.5~7.5叶,苗期>12oC有效积温139.2~236.0oC·d,候平均气温在19.1oC以上;以5月中旬叶龄4.5~5.5叶,苗期>12oC有效积温139.2~173.1oC·d抛栽,有效穗较多,产量较高。栽培上应以培育适龄壮秧为前提,适时播种,双膜覆盖,控制苗床温湿度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汉中4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气温≥10.0oC的保证率,7月10日—8月20日的逐日降雨频率,7—8月连续两天以上降雨频率,7—9月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分析,确定汉中水稻的最佳抽穗扬花期为7月下旬,其次是8月上旬;汉中盆地晚熟组合应在4月10日前,中熟组合应在4月20日前播种育秧才能获得水稻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气候资源利用率、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风险变化,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适宜品种、适宜播期,提出了若干建议。主要结论有:(1)湖北省一季籼改粳能进一步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2)籼改粳后抽穗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增加、低温冷害风险降低;(3)在中稻供试品种中,甬优1540(籼粳杂交)是籼改粳最适宜的品种,热粳优35、中稻1号在各生态区适应性均不如甬优系列;(4)北部地区一季粳稻播期应安排在4月下旬,南部地区播期安排在5月上中旬,能保证80%的年份抽穗一开花避开高温热害高风险期。  相似文献   

6.
袁应泽 《四川气象》2003,23(3):36-38
分析了汉中盆地杂交稻空秕率与温度的关系。表明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 <2 3℃ ,空秕率迅速上升 ,<16 5℃达 10 0 % ,各品种间有 1~ 2℃差异 ;空秕率不但受 <2 3℃低温强度影响 ,还受持续日数影响 ;日平均气温 >2 8℃空秕率逐渐增大 ,籼稻各品种间有 1℃差异 ,粳稻不受影响 ;空秕率受高温强度和空气湿度影响 ,但对高温持续日数并不敏感 ,当日平均气温 >2 9℃且日最高气温 >35℃空秕率较大 ;日平均气温 2 3~ 2 9℃宁秕率 <2 0 % ,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安全温度 ;日平均气温 2 5~ 2 8℃空秕率最小 ,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最适温度。空秕率还受灌浆结实期温度影响 ,但影响程度较抽穗扬花期轻。由此确定汉中盆地杂交晚稻安全齐穗期为 8月上旬 ,适播期为 3月底到 4月上旬 ;早中稻及粳稻安全齐穗期比晚稻提早 5~ 10天 ,适播期推后 5~ 10天。  相似文献   

7.
利用荆州试站1994~1997年杂交晚稻观测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度方法,分析了该地气温高低对杂交晚稻灌浆充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晚稻齐穗期后3~7天有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秋寒天气极易造成其高空秕率;杂交晚稻灌浆初期温度较高的日期持续较长,对籽粒充实存在负面影响,适宜的温度对增加千粒重有利,而适宜上限温度为25.0℃,适宜下降温度为16.6℃。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对杂交籼稻开花结实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在干旱高温年份开花结实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8 月上旬开花期旬平均气温24.5~26.5℃产量较高, 稳产丰产性较好; (2)8 月上旬开花期日照较多, 降水较少, 湿度适宜, 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3)开花后30 d 平均气温23.1~25.3℃、平均最高气温<31.9℃、日照155.3~213.8 h 有利于灌浆结实, 平均气温> 26.9℃、平均最高气温> 33℃、日照< 151.2 h 秕粒率增加, 粒重下降。由此提出促进适期开花结实的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4—2015年观测资料分析刺葡萄落花落果、果实膨大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刺葡萄4月下旬开花,5月下旬生理落果基本结束后单穗果粒数减少缓慢,但若遇连阴雨等不利天气,易滋生灰霉病、霜霉病等,致第二次生理落果过重,正常情况下最终每穗平均果实粒数40粒左右;刺葡萄从坐果到生理落果结束期(5月)是横茎增长最快的时期,6月中旬进入硬核期后,膨大不明显。在幼果膨大期及硬核期,一般要求日平均气温20℃,最适宜温度24~28℃,成熟期横茎为1.8~1.9 cm。海拔差异对最终果实物理参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汉中盆地杂交稻空秕率与温度的关系.表明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23℃,空秕率迅速上升,<16.5℃达100%,各品种间有1~2℃差异;空秕率不但受<23℃低温强度影响,还受持续日数影响;日平均气温>28℃空秕率逐渐增大,籼稻各品种间有1℃差异,粳稻不受影响;空秕率受高温强度和空气湿度影响,但对高温持续日数并不敏感,当日平均气温>29℃且日最高气温>35℃空秕率较大;日平均气温23~29℃宁秕率<20%,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安全温度;日平均气温25~28℃空秕率最小,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最适温度.空秕率还受灌浆结实期温度影响,但影响程度较抽穗扬花期轻.由此确定汉中盆地杂交晚稻安全齐穗期为8月上旬,适播期为3月底到4月上旬;早中稻及粳稻安全齐穗期比晚稻提早5~10天,适播期推后5~10天.  相似文献   

11.
沈国权  龙国炳 《气象》1978,4(1):22-23
杂交水稻对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常规品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高温强光是发挥杂交优势的重要条件,但抽穗前后它既怕低温又怕高温,如果温度条件不良,则会增加空壳,降低结实率。造成空壳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恢复系的恢复力还不够强。因此,研究杂交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适宜播插期的农业气候条件,以及开展相应的情报、预报服务工作,是杂交水稻栽培中的重要课题。 一、生育期与光、温特性 在南方稻区,为了夺取双季丰收,水稻品种的熟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3号、6号是我省目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组合,可以作中稻,也可以作晚稻,其熟期主要是受亲本热期和杂交种光温特性的影响,生育期较长。中稻  相似文献   

12.
灰腾梁是蒙古族语,译成汉语是寒冷的山梁。灰腾梁位于乌兰察布北部,位置为112°19′~112°50′E,41°00′~41°16′N,总面积约490km2。一、气侯特点灰腾梁地区常年太阳斜射,加之海拔较高,常年温度很低。该地区最暖区域近30年年平均气温为0.2℃,最冷区域近30年年平均气温为-1.3℃。一年中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低于-17.0℃,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不高,为16.0℃;气温年较差为33℃,大陆度指数高于65%,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该地区从5月21日至9月5日候平均气温为10~16℃,特点是春秋相连,其余时间候平均气温低于10℃,其中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候平均气…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观测站1961-2004年春小麦生长发育期(3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长期的气候明显变暖。t检验结果表明,春小麦生长发育期日平均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89年,突变后的气温比突变前升高了0.7℃。在春小麦生长发育各阶段,气温都有所升高,但没有超出春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引黄灌区春小麦的温度敏感系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及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正值,这两个时段的气候变暖有利于春小麦生产;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及4月中下旬温度敏感系数为负值,这两个时段的气候变暖不利于春小麦生产。总体而言,气候变暖对春小麦单产的贡献为-2.6%。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确定贵州烤烟适宜期,为贵州烤烟合理种植及布局提供依据。采用贵州8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分析贵州烤烟适宜移栽期起始温度,建立起始温度与地理地形因子关系模型,在GIS平台下确定各乡镇烤烟适宜移栽期。表明:贵州烤烟适宜移栽期各地差异很大,从3月中旬到5月中旬,其主要原因是贵州地貌复杂,海拔高度差异较大造成的,随着海拔升高烤烟适宜移栽期向后推迟。81.6%的乡镇适宜移栽期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与贵州烤烟种植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旱育秧龄与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 -2 0 0 1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杂交稻旱育秧龄与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用 >1 2 o C(粳稻 >1 0 o C)有效积温表示秧龄稳定可靠。得出了各品种培育壮秧 ,适宜移栽秧龄的有效积温 :早熟杂交组合 1 60~ 1 80 o C·d;中熟杂交组合 2 2 5~ 2 5 0 o C· d;晚熟杂交组合 2 60~ 2 90 o C.d;早中熟粳稻 2 4 0~ 2 70 o C· d。  相似文献   

16.
板栗与气象     
王德林  楚昌江 《气象》1984,10(5):29-29
板栗是我国著名的干果,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之一。宽甸是辽宁板栗主要产区。目前有栗树30万亩共700万株,10多个品种,素有“板栗之乡”的美称。 板栗生产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1.萌动与气温 据观测,宽甸栗树萌动期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这两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0.6、12.5℃。展叶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旬平均气温分别为14.6、16.3℃。如春季有倒春寒或持续低温寡照,旬平均气温持续偏低2.0℃左右,栗树的萌动和展叶就会比  相似文献   

17.
一、水稻冷害的气候背景焉耆垦区种植水稻已有20多年的历史,水稻生长期不时有冷空气南下,低温造成水稻冷害,影响到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北方早熟品种一般活动积温2900-3200度·日即可满足要求.焉耆垦区≥10℃积温3107.4-3533.7度·日,平均3347.6度·日,适宜播种期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11-14℃.但垦区春季升温缓慢,温度变幅大,有的年份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观测站1961-2004年春小麦生长发育期(3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生长期的气候明显变暖。t检验结果表明,春小麦生长发育期日平均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89年,突变后的气温比突变前升高了0.7℃。在春小麦生长发育各阶段,气温都有所升高,但没有超出春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引黄灌区春小麦的温度敏感系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及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正值,这两个时段的气候变暖有利于春小麦生产;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及4月中下旬温度敏感系数为负值,这两个时段的气候变暖不利于春小麦生产。总体而言,气候变暖对春小麦单产的贡献为-2.6%。  相似文献   

19.
3~5月,全疆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北疆大部分地区正常或偏多;南疆大部分地区偏少。车内低温天气影响较突出,部分地区受到霜冻的危害。1气候概况1.1气温季平均气温北疆地区6~10℃,南疆地区13-15℃,与常年同期相比较,全疆除阿勒泰及南疆的部分地区正常外,其它各地均偏低1℃左右。春季气温变化不稳定,3月上中旬,4月中旬全疆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3月下旬、5月中旬则偏高。4月上旬、5月下旬爿匕温气温偏低,南往偏高。4月下旬、5月上旬,北往气温偏高,南疆偏低。各月平均气温:3月,北疆爿匕部偏高1℃左右,北任沿天山一带偏低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变化,对科学制定新疆棉花发展规划和品种布局,促进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20年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60a影响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10℃积温、无霜冻期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疆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就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10℃积温、无霜冻期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60年新疆≥l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以75.657℃?d /10a、4.36d/10a和0.218℃/10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01)增多或上升趋势,并且上述要素均于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全疆平均≥l0℃积温、无霜冻期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升高或增多了268.2℃?d、13.5d和0.8℃。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各棉区不同品种熟性棉花适宜种植区的海拔上限均不同程度的抬升,其中,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棉区海拔上限抬升了150-200m,塔里木盆地棉区抬升了50-100m;全疆中熟、中早熟和早熟品种棉区占新疆总面积的百分率分别增大了2.1%、4.3%和1.7%,特早熟品种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减小了2.1%和6.0%。[结论]气候变暖使新疆宜棉区扩大,不宜棉区缩小,且部分棉区适宜种植的品种熟性向生长期较长、产量较高的品种熟级转变,这对促进新疆棉花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