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采用了合理的力学模型和可靠的计算方法,研究了近地小行星轨道运动,揭示了共振(轨道共振和长期共振)在其轨道演化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近地小行星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1/1轨道共振区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林  廖新浩 《天文学报》1990,31(3):201-209
  相似文献   

4.
近地小行星由于地球的特殊关系为世人所瞩目,对其研究始于50年代,近年来已成为太阳系动力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近地小行星的研究状况,包括对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的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嘉 《天文学进展》2011,29(1):105-116
采用接近真实太阳系的动力学模型,对主带小行星的动力学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的起始时间是儒略日JD=2.4540005×10~6,计算的时间长度为100万年。力学模型采用n+m体模型,计算程序基于小行星轨道演化的软件Orbit9。对演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测试粒子与木星的平运动共振对测试粒子稳定性的不同作用,以及在2:3、3:4共振处不同初始ω值对测试粒子演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地小行星由于与地球的特殊关系为世人所瞩目, 对其研究始于50 年代, 近年来已成为太阳系动力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近地小行星( 小天体) 的研究状况, 包括对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阐明了在轨道演化过程中相应力学模型的选取、有关数值方法的引用以及积分步长变化的处理等具体问题, 并介绍了轨道长期共振的作用以及对这种共振的处理方法, 最后给出了根据目前研究所知的与地球轨道距离最近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特征等。  相似文献   

7.
刘林  季江徽 《天文学报》2001,42(1):75-80
主要阐述近年来在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一些基本结果,即合理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有效算法,并以实际预报算例(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的交会状态)与有关权威性的结果作了比较,证实这些研究结果确实是可信的。在给出的力学模型中,考虑了所有可能影响近地小行星运动的力学因素,包括各大天体和较大的主带小行星的引力作用、有关天体的扁率影响以及源于太阳引力的后牛顿效应。而在计算方法中,合理地处理了变步长问题和月球位置量这种相对而言的快变化问题,使得数值求解一个高维方程组时,对各天体而言,可采用同一步长进行 积分,避免了求解过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9.
埃尔塔宁小行星是一颗215 万年前在南太平洋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它也是目前唯一的深海区与地球碰撞的小行星。根据埃尔塔宁号和Polarstern 号海洋调查船在陨击海区勘查的小行星残骸分布密度,我们估计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为2 .3 ×1013g ,对应于它的直径为0 .23 公里。这比Kyte 等人(1988) 估计的质量小了10 倍,然而它更接近埃尔塔宁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下限和半径下限更合理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小行星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在小行星搜寻方面的国际进展情况 ,侧重与ASTROD项目有关的内容。并介绍了与小行星定轨有关的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1.
12.
13.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世界上四大突发巨大灾难之一,早晚有一天会撞击地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年来我们在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研究所获得的一些基本结果,即合理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有效算法,并以实际预报算例与有关权威性的结果作了比较,证实这些研究结果确实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阿波罗型小行星1989 FC于1989年3月23日(ET)几乎掠地而过,与地球近达0.0046AU,创小行星近地纪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与兴趣。本文考虑九大行星、月球的精确摄动与广义相对论效应,精确地计算研究了这颗特殊近地小行星在未来一世纪内轨道的动力学演变,发现在2051年3月24.25日(ET),此星还将再次非常接近地球达0.012AU,但不会极度接近以致碰撞,届时将是对1989 FC作观测研究以致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6.
何妙福  张捷 《天文学报》1990,31(1):27-38
在IBKM 4341电子计算机上应用Hansen方法和运行Broucke R.开发的Poisson级数展开程序系统,自动推导了木星对Flora群小行星的普遍摄动,将将计算得到的摄动系数表与前人应用Bohlin群法所得相应表作了比对。由此得到结论:1.取代Bohlin群法,用在电子计算机上建立的Hansen方法程序能够既快又精确地计算小行星的普遍摄动;2.对于1000″<n<1100″(n为小行星的周日平均运动,单位以弧秒/日表示)情形,如果小行星轨道的偏心率e和交角i不太大,Stroemberg表是适用的,最大误差不到20″;3.对于n-1047″情形,因此时n′/n-2/7,接近通约状态(n′为木星的周日平均运动),必须计及(2-7)长周期项,而de la Villemarque所给出的公式不够精确;4.对于975″<n<1000″情形,Stromberg表因其精度低而不适用,当e,i较大时尤甚;5.对于n-997″情形,因此时n′/n-3/10,即接近另一种通约状态,必须计及(3-10)长周期项。  相似文献   

17.
小行星的搜寻和定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小行星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在小行星搜寻方面的国际进展情况,侧重与ASTROD项目有关的内容。并介绍了与小行星定轨有关的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8.
季江徽  刘林 《天文学报》2005,46(3):282-293
用直接数值积分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的行星构型探讨了HD82943行星系统(由两颗共振的巨行星组成)的长期动力演化,同时,还研究了在相空间的轨道运动.在对系统长达107年数值积分中,发现所有的稳定轨道均与2:1共振相关联.典型地,在相同的时标内,两个共振幅角θ1和θ2同时(或其中之一)存在秤动.由于共振幅角在一定范围内的秤动,因而使两颗行星轨道半长径被约束而表现为规则运动模式.另外,利用分析模型(包含了外行星偏心率e2的因素),还讨论了对于不同取值的e2和相对近星点经度θ时,内行星在相空间的运动,并发现2:1轨道共振对于相对较小的e2以及当θ=0°时易于保持.此外,适中的e2将导致系统的两颗行星进入深度共振状态.再者,分析模型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吻合得很好,两者都揭示了行星系统的2:1共振结构.  相似文献   

19.
王晓彬  张西亮 《天文学报》2006,47(2):202-211
小行星自转参数的资料不仅可以为小行星碰撞演化提供数据,还可以为太阳系的演化研究提供依据.利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对主带碳类小行星(360)Carlova进行了新的CCD测光观测,结合前人的测光资料,利用Epoch-方法对(360)的自转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该小行星自转的恒星周期为0.25780417±0.00000003天,自转轴的黄道坐标为(95°±3,°40°±1°).新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相比较为一致,其精度稍高于以前的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