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屋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大南湖-头苏泉岛弧中.矿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企鹅山群火山-沉积岩.文章提出矿区出露的火山-沉积岩以及浅成侵入岩为一火山-侵入杂岩体,发育2个旋回4个岩相:第一旋回包括溢流相玄武岩和安山岩、爆发相集块角砾熔岩和爆发-沉积相凝灰岩;第二旋回包括次火山相闪长玢岩和玄武玢岩.斜长花岗斑岩侵入到火山机构断裂系中.矿体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中.斜长花岗斑岩为成矿斑岩,次火山岩相闪长玢岩为容矿岩石,火山岩为围岩.土屋斑岩铜矿床可分为前成矿期和主成矿期.前成矿期形成于火山活动的晚期,发育青磐岩化;主成矿期形成于斜长花岗斑岩侵位时期,发育钾硅酸盐蚀变、绿泥石-绢云母蚀变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及与之有关的矿化,形成了土屋斑岩型矿化的主体.矿化阶段包括钾硅酸盐阶段、绿泥石-绢云母阶段和黄铁绢英岩化阶段等.  相似文献   

2.
3.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地质与勘探》2016,52(3):417-428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结首采区与外围的蚀变分带及脉体特征。结果表明,首采区的围岩蚀变从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泥化和碳酸盐化多叠加于其它蚀变带之上,不形成独立蚀变带,铜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带中,以浸染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北部及东部外围的钾硅酸盐化带缺失或微弱,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碳酸盐化带,铜矿化多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以脉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首采区与外围的脉体系统具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在A、B、D三大类型脉中,前二者对成矿的贡献大。矿区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符合,并与国内西藏玉龙、驱龙、多龙及多不杂等斑岩型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藏厅宫大型铜矿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床详细的地质岩相学-蚀变以及典型剖面填图表明,矿区存在2个岩浆事件高峰,即始新世的钾长花岗岩(~50 Ma)和中新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约13~17 Ma)。野外和室内研究发现,厅宫矿区存在2期重要的矿化事件,即始新世(~50 Ma)铜矿化及中新世(~15Ma)的铜钼矿化。始新世含矿岩体为钾长花岗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成矿岩体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该矿床的成矿岩体没有典型的斑状结构,而是独特的细晶-似伟晶结构,说明含矿岩浆发生过骤冷,可能是流体突然逃逸,矿物结晶的固相点发生漂移所致。同时,该岩体还发育大量显微文象结构、显微晶洞构造等,均说明岩浆曾经富水,并且曾经流体饱和;中新世含矿岩体为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以脉状的铜、钼矿化为主。该矿床蚀变分带类似于冈底斯带其他斑岩矿床。时间上,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转换阶段的青磐岩化、随后的绢英岩化及最晚期的泥化蚀变;空间上,以含矿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最晚期的泥化呈补丁状或条带状叠加早期各类蚀变。铜矿化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的黑云母化阶段和中新世的绢英岩化阶段,而钼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新世的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5.
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云南中甸地区斑岩成矿带的南端,形成于燕山晚期陆-陆碰撞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文章通过对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和脉体穿切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厘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查明了蚀变和脉体系统与矿化的关系。根据矿物组合、蚀变类型等因素,将分为A脉、B脉和D脉3大类,共16种不同的脉体类型。其中,A脉和B脉与成矿关系密切,对钼铜资源量贡献最大。早期的A脉,主要以钾长石化为主,矿化较弱;晚期形成的A脉多发育有黑云母化且与钾长石化蚀变叠加,矿化增强,以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钾长石脉为主;B脉主要贡献于辉钼矿矿体的形成,是区内矿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且叠加于钾硅酸盐化,形成于钾硅酸盐化向石英-绢云母化的转变阶段;D脉中铜钼矿化明显减弱,属于矿化体外围的脉体,对矿体影响较小。因此,铜厂沟钼铜矿床蚀变分带规律在空间上表现为钾硅酸盐化(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化)发育于斑岩体核部,向外依次是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和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岩化),对应的矿化组合分别为辉钼矿-白钨矿-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白钨矿,以及外带的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显示出成矿元素由高温向低温变化的规律。铜厂沟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与区内燕山晚期伸展作用相伴的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相关,源自深部的含矿热液在花岗质斑岩体内形成了脉状、网脉状的辉钼矿化,同时沿断裂带运移并扩散,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部位形成了矽卡岩型的铜钼矿化。因此,有利的构造环境、强烈的蚀变作用、多样的脉体类型导致铜厂沟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中甸普朗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重要铜矿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收集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结合钻探、物探、化探和遥感技术应用的成果,初步认为普朗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是经过多期次、多阶段构造-热液事件形成的,具有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蚀变作用既影响岩(矿)石的结构、构造,又导致矿石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和Cu品位的变化。矿化与蚀变引起的物探、化探和遥感异常有较好的关联性,异常是找矿与勘查的直接标志和指导工程布置的依据,对于在中甸地区寻找与勘查同类型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土屋大型斑岩铜矿床特征及发现意义   总被引:61,自引:13,他引:61  
土屋铜矿是新疆地矿局近年在斑岩型铜矿地质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准噶尔板块南缘石炭纪增生拼贴岛弧带中。矿体赋存于石炭纪闪长玢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岩体内。属细脉浸染状矿化,具有厚度大、矿化均匀、品位低、组分简单、围岩蚀变分带明显的特点。目前初步控制的远景规模可望达大型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新疆斑岩型铜矿的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促进新疆今后矿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疆温泉县北达巴特斑岩铜钼矿的蚀变带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达巴特铜钼矿赋存于酸性次火山.浅成斑岩体中,其矿化作用呈上铜下钼的双层矿化结构模式。蚀变作用可划分为二期:早期蚀变作用发生在主成矿期之前,表现为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晚期蚀变作用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硅化、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萤石化、电气石化及绿帘石化等,其成因类型可确认为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9.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容矿岩石及蚀变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4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达拉布特岛弧南部。根据容矿岩石、热液蚀变和矿化特点,结合成矿元素Cu-Mo-(Au)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是斑岩型铜钼矿床。 研究识别出含矿岩体是一个岩性和岩相复杂的中性斑岩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和各种脉岩,有少量的花岗闪长岩,岩相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中心相、主体相和边缘相,稍晚形成的深部隐爆相叠加在上述各岩相上。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化赋存于岩体各岩相尤其是深部隐爆相中,少量赋存于围岩中。热液蚀变填图和研究显示,蚀变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由钾硅酸盐化和石英绢云母化组成的叠加带、角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与Hollister的模式类似。矿体主要赋存于叠加带中,部分赋存于角岩化带中。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中性岩浆-流体活动控制着岩体的蚀变与矿化。  相似文献   

10.
普朗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朗大型斑岩铜矿蚀变及矿化较典型。普朗岩体为同源多期复式斑岩体,石英二长斑岩构成岩体的中心相,从中心向外,各类蚀变成环带状发育,由内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矿化亦相应具有分带性,从蚀变中心向外表现为浸染状黄铜矿、辉钼矿→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细脉状黄铁矿、黄铜矿→大脉状方铅矿、黄铁矿。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土屋和延东斑岩铜矿床时代讨论   总被引:70,自引:13,他引:70  
关于东天山土屋和延东斑岩铜矿的时代问题 ,前人是根据距矿区 1km左右的沉积岩夹层中生物化石和矿区附近的花岗质岩体的同位素年龄确定为早石炭世_二叠纪的 ,并推测其成矿的构造环境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活动陆缘———石炭纪火山岛弧。文章通过对矿区各类地质体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获得了许多新认识 ,归纳为 :①含矿斑岩 (斜长花岗斑岩 )的同位素年龄为 36 9~ 35 6Ma(Rb_Sr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_Pb法 ) ,属于泥盆纪末期产物 ;②辉钼矿的同位素年龄为 (32 3± 2 )Ma(Re_Os等时线法 ) ,属于早石炭世产物 ;③含矿火山岩 (原定名为闪长玢岩 )的同位素年龄变化于 416~ 36 0Ma(Sm_Nd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_Pb法 ) ,可归为泥盆纪 ;④东天山斑岩铜矿的成矿构造环境应属于塔里木板块的活动陆缘 ,是泥盆纪岛弧火山_深成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和延东铜矿床斑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南部,是中亚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脉次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土屋和延东铜矿床均划分为斑岩成矿期、叠加改造期和表生期3个期次。土屋铜矿床的铜矿化形成于斑岩成矿期和叠加改造期,而延东铜矿床的铜矿化主要形成于叠加改造期;土屋和延东铜矿床伴生的钼矿化主要形成于叠加改造期。因此,笔者认为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326.2~322.7 Ma)代表叠加改造期的成矿年龄,该期矿化与石英钠长斑岩((323.6±2.5)Ma)的侵入相关,而斑岩成矿期的矿化与斜长花岗斑岩(339~332 Ma)相关,成矿年龄为341.2~333.9 Ma。叠加改造期的存在,使得斑岩成矿期的蚀变分带可能受到了叠加和破坏。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敏  王志良  张作衡  陈伟十  杨丹 《岩石学报》2009,25(6):1446-1455
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土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开展了氢氧同位素研究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法和冷冻法测温,并对石英样品进行了气相及离子色谱测量,对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25~363℃,主要集中于140~200℃,盐度变化于0.18%~58.28%NaCl,主要集中于2%~10% NaCl。流体包裹体气相的主要成分为H2O和CO2,液相成分以Ca2+、Na+、SO2-4、Cl-为主。石英流体包裹体中∑REE 为8.07×10-6~ 12.15×10-6,轻、重稀土之比值(LREE/HREE)变化于5.39~6.75,δEu为1.80~1.91。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右倾型,并表现出Eu的正异常及Ce的负异常。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V-SMOW值为-70‰~-66‰,石英的δ18OV-SMOW为9.4‰~12.3‰,计算所得的δ18O为-5.1‰~-1.2‰。根据离子色谱分析结果,F-/Cl-介于0.009~0.024之间,SO2-4/Cl-介于0.45~1.01之间。综合以上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和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天山地区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备受关注.本文获得的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SIMS锆石U-Pb定年、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数据,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约束.土屋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企鹅山群,赋矿围岩主要为安山岩和闪长玢岩,含矿岩石主要为英云闪长岩.本文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土屋地区含矿岩体大约侵位于335Ma,土屋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或稍晚.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安山岩和闪长玢岩具有同源性及岛弧火山岩的特点,英云闪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土屋英云闪长岩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正值(+6.3~+16.1),表明其可能来源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土屋斑岩铜矿床含矿岩体很可能是在早石炭世北天山洋板块北向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大洋板片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在熔融过程中同时析出金属,随埃达克质岩浆一起上升,并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在岩体顶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The Tuwu–Yandong porphyry copper belt lies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eastern sec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The copper mineralization is mainly hosted in plagiogranite porphyries intruded into early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of the Paleozoic Dananhu island arc between the Tarim and Siberian plates. The plagiogranite porphyries have contents of 65–73 wt% SiO2, 14–17 wt% Al2O3, 0.9–2.2 wt% MgO, 3–16 ppm Y, 0.4–1.40 ppm Yb, 347–920 ppm Sr, and positive Eu anomalies. The rocks also exhibit positive ɛ Nd(t) values (+5.0 to +9.4) and low initial 87Sr/86Sr values (0.70316–0.70378). Such featur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adakite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 subduction-related oceanic slab. The mineralization age is early Carboniferous (350–320 Ma), which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porphyri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 mineralization and the porphyry is also indicated by their similar Sr-Nd-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We suggest that the copper porphyry (magma) system in the Dananhu island arc was formed by direct melting of an obliquely subducting early Carboniferous oceanic slab.  相似文献   

16.
寨北山矿区海相火山岩为一套富钠的玄武安山玢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MgO(0.51%~5.93%,平均2.54%)、FeO(0.54%~6.39%,平均2.84%)和钛(TiO2=0.09%~1.10%,平均0.58%),富铝(Al2O3=12.23%~17.75%,平均15.20%,A/CNK=0.79~1.42,平均1.11)以及富钠(Na2O/K2O平均为7.30)、富水的特征。火山岩中斜长石主要为钠长石,少量更长石。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REE/HREE)N=3.68~9.00),微量元素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如Th、U、Rb)、轻稀土的富集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相对亏损的特征。获得矿区雅满苏组钠质玄武安山玢岩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37.6±3.3)Ma,为早石炭世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钠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俯冲带近大陆方向的岛弧构造环境,是早石炭世洋壳俯冲熔融产生的岩浆在海底喷发过程中与海水相互反应后,经低变质相作用产生的。成矿元素在钠长石化过程中可能被淋滤出来进入含矿热液,后期在适当的温压等条件下沉淀形成本区的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铜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育土屋、延东大型铜矿, 三岔口、玉海中型铜矿, 赤湖、福兴、灵龙、玉带和四顶黑山等小型铜矿床。其中的斑岩铜矿带主要沿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近东西向展布, 其成岩作用集中于志留纪和石炭纪, 而成矿峰期为石炭纪。东天山斑岩铜矿带赋矿围岩包括火山岩、花岗岩和沉积岩, 围岩蚀变主要有黑云母-磁铁矿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 钾化相对较弱。成矿岩体主要为中酸性钙碱性花岗岩,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高场强元素, 具有高Sr/Y比值, 显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和埃达克质特征。成矿流体早阶段发育大量含子晶的高盐度包裹体, 为H2O-NaCl±CO2体系, 氢氧硫同位素显示明显的岩浆热液特征。锶钕铪同位素表明成矿岩体具有新生地壳和亏损地幔混合来源。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形成于古天山洋的多期次俯冲造山, 因而具有多期叠加成矿的特征。石炭纪钙碱性岩浆岩是下一步找矿的主要目标, 后期构造叠加可能导致富矿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王翠云  李晓峰  肖荣  白艳萍  杨锋  毛伟  蒋松坤 《岩石学报》2012,28(12):3869-3886
德兴铜矿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3个矿床组成。在系统的钻孔样岩相观察基础上,本文把德兴朱砂红花岗闪长斑岩划分为3种类型蚀变岩(钾化-黑云母化蚀变岩、绿泥石化蚀变岩、石英-绢(白)云母化蚀变岩),其主要标志性蚀变矿物依次为:钾长石(黑云母)→绿泥石→石英+绢(白)云母,且热液蚀变程度依次增强。以Al2O3作为不活动组分,通过Isocon分析法表明:随着热液蚀变作用的持续进行,蚀变程度的逐渐增强,主量元素(P2O5)行为较稳定,Na2O、Sr元素大量活化迁出;高场强元素Hf、Th、U、V、Co、Nb、Ta等表现为弱活动性或不活动性;成矿元素Cu、Pb、W显示出大量带入,表明热液流体和成矿流体可能属于同一流体系统。稀土元素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迁移,其中绿泥石化蚀变岩的LREE、HREE均较原岩亏损,而石英-绢(白)云母化花岗闪长斑岩的LREE、HREE富集/亏损情况因样品而异,相对增量/减量变化幅度较大。各类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球粒陨石化配分模式表现较一致,均为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富集的右倾分布,极弱Eu负异常,曲线左陡右平缓,尾部轻微上翘,形似铲状,反映岩浆源区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的Y/Ho比值与球粒陨石的Y/Ho比值基本一致,表明Y-Ho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分离。弱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Sr/Y比值、La/Sm比值以及中等Sm/Yb比值,暗示源区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石榴子石。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0,他引:19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 V 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在180℃~450℃,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多在1~9MPa。由此得出的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在100~600m。黄铜矿和黄铁矿的δ~(34)S 变化范围分别是-2.4‰~-0.8‰和-2.7‰~ 0.7‰。对该矿床的初步研究认为,矿床是在埃达克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冷却成岩后,经历了两期含矿热液的作用而成矿的。早期形成 Cu、Fe、Mo、Zn 的硫化物矿物,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晚期形成 Cu-Te-Bi-Au-Ag 的复杂矿物组合。早期矿化形成的辉钼矿 Re-Os 年龄是310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