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0,9(2):138-138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黄秉维及著名农业地理学家邓静中为顾问,地理研究所所长左大康教授主编的《现代地理学辞典》,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当代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最新研究成就的工具书。全书共收辞2726条,分为地理学总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地图学及遥感与地理信息四大部分。共中包括理论地理学、系统地理学、实验地理学、应用地理学、数量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包括以下内容:(1)从气候概念的历史源流、感性基础、气候与天气的关系及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气候形成过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人类对气候认识的发展情况。(2)把现代气候的概念总结为: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地理气候学和动力气候学四个方面。(3)在批判流行多年的鲁宾施晋和特洛兹多夫气候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气候的新定义,即气候是宏观的大气物理过程。(4)明确指出气候学不是地理学的部门学科,它们在科学分类中是并列的。  相似文献   

3.
洞穴气象学涉及洞穴大气的瞬间过程,洞穴气候学则是它的平均状况。但是风是一个例外,它们的少数参数的变化在瞬间值与平均值之间仅有轻微的差别。因此,除了观点不同以外,洞穴气象学与洞穴气候学往往是同义语。  相似文献   

4.
丘宝剑是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学和气候学的研究员(教授), 我因从事自然区划和区域开发研究,经常就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 特征和气候特征向他请教,阅读他的著作。对他只求完成研究任 务,不事宣传的精神,印象极为深刻。他主编或与人共编完成专著 和译著共计25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涉及气候区划,自然区 划和农业气候等方面,其中六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或部委级奖励。  相似文献   

5.
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空间特征、演变过程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过去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自然地理学与综合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广泛。本文结合《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的学科规划,分析自然地理学学科的形成过程,阐述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人类生存环境学的分支学科体系,提出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学科发展战略布局、优先领域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应用气候学     
地理学著作中的气候学,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和个别区域各种非气候现象影响气候的描述。这里期望地理学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各种现象或现象群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一现象的类型。其他描述也许涉及到无限制的经济生活上气候的效应;另方面涉及有机生命或特别工程类型上气候的效应;其他应用气候学涉及到纯科学的多种领域。气候可以当做一种自然资源,而重要的是应用气候必须经常确定资源是否被恰当地利用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地理学中的气候变化研究前沿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候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气候变化和当代气候增暖的影响与适应研究是中国自然地理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2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这2个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别简述研究的意义、发展历程与主要科学问题;梳理总结中国过去气候变化重建与时空特征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区划变动特征,全球增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方面影响的区域差异,气候变化的综合风险区划等方面的前沿进展,特别是在各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学认识;以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编制相关领域和学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地改良地理学可以认为是苏联应用自然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空间研究的转向:从自然到社会、现实到虚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地理空间内涵与学科内分异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理学空间研究的两个转向,即从自然空间转向社会空间、从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研究表明:地理空间是一个相对明确的概念,但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之中,特别是在人文地理学从自然地理学中分离出来以后;地理学三大分支所关注的地理空间差别极大,其中自然地理学对应自然空间,人文地理学对应社会空间,地理信息科学对应地理信息空间;地理学空间研究的第一个转向是由自然空间转向社会空间,其包括地理空间研究重点的转变以及对空间本质认知的转变两方面;地理学空间研究的第二个转向是由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这里的虚拟空间包括感知空间和网络空间;地理空间由自然向社会的转向反映了与人类发展的同步性,而由现实向虚拟的转向则反映了与技术进步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么枕生 《地理研究》1990,9(1):59-77
我国于1912年在北京设立了中央观象台(包括天文与气象),但只限于气候观测,谈不到气候学的研究。我国气候学研究迄今可以说有两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就是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始了气候学的研究。第二个转折点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大学气象系于1952年设立了气候专业。国际上的气候学发展在70年代确已从描述性进入定量性的阶段,发展了动力气候学与统计气候学数值模拟,并且向气候预报方向逐渐发展,尤其是统计预报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1.
呂炯教授(1902-1985)是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在襄助竺可帧教授开创我国的气象事业中,在组织、发展中国的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古气候学,气候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是一位深受我国气象、海洋、农业和地理界尊敬的老前辈.他的逝世对我国科学事业是一大损失.悼念吕炯教授莫过于从他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中吸取教益,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地理研究》2017,(3):F0003-F0003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关注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规律,对自然地域系统进行综合、整体研究的一门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中国兴起以来,综合自然地理学密切关注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等,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和学术大本营,北京大学即为其一。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地理事业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蓬勃发展,也大大推进了我国气候学的研究。气候是许多建设项目中必须考虑的自然因子之一,各生产部门对气候学研究的要求愈来愈迫切。我国的气候学声这一新的阶段中,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以下前沿领域与方向:①地貌学需要重点加强地貌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研究;②生物地理学有待深化属性地理学、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连接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与人类需求;③水文学需要开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生态水文学、社会水文学、水文形态学等新兴学科领域;④自然地理学有待全方位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在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研究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功能;⑤综合自然地理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⑥自然地理学需深化耦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及过程研究,建立发展复杂系统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变化环境下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机制和陆地表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气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已日益不能满足于通常的关于形成气候三因子综合作用的笼统概念。它要求对这些因子,特别忌太阳辐射因子的作用进行定量的分析,阐述它与下垫面,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气象学会已于1962年年会时提出了开展上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气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已日益不能满足于通常的关于形成气候三因子综合作用的笼统概念。它要求对这些因子,特别忌太阳辐射因子的作用进行定量的分析,阐述它与下垫面,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气象学会已于1962年年会时提出了开展上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8月在北京成立。医学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分支学科,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然地理学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立以来一直是立所的核心学科,长期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使命,在综合自然地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地理、生物地理、化学地理等各学科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进展,奠定了自然地理各分支学科在国内外的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的创新发展历程,总结了自然地理学取得的学术成就与标志性进展,并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提出以陆地表层要素—过程交互作用机制,陆地表层格局动态研究,陆地表层系统过程的综合集成与模拟,陆地表层系统有序人类活动的可持续范式和调控机制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平衡方法在自然地理中,特別是在水文学、气候学、冰川学的应用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早在三十年代,在普通自然地理学中由格里高里耶夫开始了首次具体的平衡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在我国是一条重要的自然界线,它的划分问题,引起了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和地植物学等科学工作者的争论。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是综合自然、农业、林业等区划的依据之一。所以,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的划分,能否正确地反映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关系到运用这规律来指导生产实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