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水碳酸盐沉积包括深水重力流作用形成的异地沉积和非重力流沉积,在非重力流沉积中又有深水牵引流(等深流、内波、内潮汐等)沉积和静态原地碳酸盐沉积。深水碳酸盐沉积与重力流及等深流活动有关,也受控于表层水碳酸盐产率、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及深水对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深水碳酸盐沉积对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响应明显,无论是重力流或非重力流沉积均有体现,通过深水碳酸盐沉积研究可以提取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信息,同时,某些深水碳酸盐沉积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沉积矿产。由此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于1983年4月18日——5月4日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的地质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参加活动的有22个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31名代表。考察活动特邀了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从事现代碳酸盐沉积的老师们及北京大学生物系的老师担任业务指导。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的研究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多年来,许多研究者都试图应用这个理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成岩作用与油气的关系(Lowry,1956;Scholten,1959;Wilson,1977);成岩作用与沉积矿产关系(Taupitz,1954等);成岩作用与古地理和地层的对比(Dunham,J.B.1978等)。下面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简要介绍。一、碳酸盐成岩环境与油气自沉积作用之后,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分散的油气要运移到一定的部位,构成工业油气。这个过程正好发生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显然,成岩作用的过程对油的聚集和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际和国内有关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研究范围;探讨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在地质时期重大气候和环境变化事件、全新世环境气候变化和恢复以及矿物沉淀、油气成储和天然气水合物示踪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意义;并综合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建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微生物碳酸盐目前...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三亚湾现代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沉积是了解古代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的钥匙。为此,冯增昭参加了1978年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华东石油学院等八个单位组成的“海南岛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联合考察团”。在考察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资助下,冯增昭和南海所的朱袁智、聂宝符和林宏雄以及四川局的孔金祥,共同对三亚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取样;另外,冯增昭还对东、西瑁洲的滨岸砂进行了取样,共48个(图1)。  相似文献   

6.
Lassen  M 《矿物岩石》1995,15(1):50-57
三亚湾珊瑚可以分为5个微相:生物骨架岩、生物屑、礁岩屑、珊瑚碎块,强烈改造的生物质,成岩作用包括同生沉积作用、胶结、藻缠结、细粒物充填,机械和化学侵蚀。排浦更新世白云岩与掘穴生物的钻孔有关,粉至中晶结构为混合水成因,峨曼更新世灰岩为砂质灰岩、角砾状灰岩,豆状灰岩。生物屑经重结晶,X(MgCO3)小于2%,贫铁,三亚湾潮间带海滩岩胶结物为文石和高镁方解石,见悬挂式胶结和渗滤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碳酸盐地层中寻找油气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我们与美国地质调查所合作研究“碳酸盐石油地质”过程中的体会,对以前工作中注意不够的问题,以及当前世界上有关这项研  相似文献   

8.
从碳酸盐化学共沉积的角度,对柴达木西部第三纪湖相碳酸盐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碳酸盐的沉积主要是由于吸附和包裹共沉积作用产生,共沉积作用加快了碳酸盐的沉积速度,促进了以碳酸盐为主的成分层和以碎屑颗粒为主的成分层的更快分异。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同成分层产生错动,易在碳酸盐为主的成分层中产生裂缝,同时共沉积作用对保存微孔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使部分柴西湖相碳酸盐岩层成为有效储集层。  相似文献   

9.
自一九八○年全国第一届碳酸盐岩学术会议以来,广大会员迫切要求学会组织海南—西沙现代珊瑚礁及碳酸盐沉积的科学考察活动。用“将今议古”的现实主义方法,深入了解和研究现代碳酸盐的沉积作用、成岩机理、白云化作用和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特征.将我国地质时代中的碳酸盐岩及其沉积相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大力支持并批准了这一倡议,经过有关同志长期细致的准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行政公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教育部,科学院,石油部,地质矿产部、冶金部及煤炭工业部等有关26个单位28名正式代表组成的科学考察团于1983年4  相似文献   

10.
寻求深海碳酸盐沉积含量的物理标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黄维  刘志飞等 《地球科学》2003,28(2):157-162
运用岩心物理性质求取深海碳酸盐沉积的相对含量,是古海洋学研究中一种“多块好省”的办法,在低分辨率研究中取得成功,但在较高分辨率的研究中精度问题十分突出。采用大洋钻探(ODP)184航次船上颜色反射率和磁化率数据,结合实验室碳酸盐化学分析实测结果,运用最小二乘法等数理分析方法,分别建立颜色反射率和磁化率与碳酸盐含量之间的拟合方程,估算碳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根据颜色反射率蓝色光波段值及其平方作为控制变量来拟合的碳酸盐含量,同实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误差较小;但是,用磁化率推算的碳酸盐含量同实测值比较则误差相当大。用岩心物理性质推测的拟合方程是在开展一定量实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不同站位的这种拟合关系不能套用,只有当其他影响成分含量相当稳定或有规律变化时,运用岩心物理性质求取深海碳酸盐沉积含量的方法才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南方,三叠纪大陆斜坡上的事件碳酸盐沉积包括重力流石灰岩和等深流石灰岩,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发育于中、下扬子地区的下三叠统和滇黔桂地区的中、下三叠统大陆斜坡。在中扬子地区,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北部的石门、蒲圻、大冶和南部的涟源,萍乡等地下二叠统大冶组:在下扬子地区,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安庆、铜陵、镇江等地的下三叠统殷坑组、龙山组和扁担山组:在滇黔桂地区、中、下三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发育良好的各种类型及其组合的重力流石灰岩,它们在广大地区内呈绵延不断的长带分布,这条大陆斜坡带大致沿福泉—惠水—紫云—贞丰—西林—那坡—平果—邕宁—凭祥—线分布。根据岩石组构反映出的沉积时载体内部机械行为和占优势的沉积支撑机制。可将这些重力流石灰岩分为5种基本类型。即滑动流石灰岩、岩屑流石灰岩,颗粒流石灰岩、浊流石灰岩崩石灰岩。这些基本类型组成了6种岩石组合,即:滑动流—岩屑流石灰岩、滑动流 岩屑流—浊流石灰岩,滑动流 岩屑流 颗粒流 浊流石灰岩、岩崩堆积—岩屑流石灰岩、岩屑流—浊流石灰岩、岩屑流—颗粒而—浊流石灰岩组合等。其中前两种组合主要发育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以  相似文献   

12.
13.
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14.
苏皖北部倪园组碳酸盐台地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王翔  邵洁 《地质通报》1990,(1):40-45
目前我国已报导的风暴沉积时代可追溯到晚元古代。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蓟县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存在着风暴沉积的证据。雾迷山组风暴沉积主要发育在正常浪基面之下的近源浅海盆地相及缓斜坡带之上。该组风暴沉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与重力流或浊流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其剖面结构多属不完整型及复合型。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纪碳酸盐斜坡沉积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叠系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二叠系不仅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而且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等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赋矿层位之一,因此,进一步确定其沉积相以及古地理意义重大.发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二叠系以往多被认为主要属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其次是较深水的陆棚沉积或者裂陷槽沉积.但进一步研究发现,二叠系的碳酸盐斜坡沉积相发育,它主要由砾屑石灰岩、泥晶粉屑灰岩、硅质岩和泥晶灰岩组成,斜坡主要发育于中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其次是吴家坪期和长兴期.碳酸盐斜坡主要沿安徽铜陵-东至-宿松-线以及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一线分布,其成因大致受江南断裂和长江断裂控制.同沉积断裂不仅控制着碳酸盐斜坡的发育和展布,同时也构筑了深水盆地、斜坡和浅水台地沉积体系,构成油气生、储、盖单元的组合,为二叠系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烃源岩提供了成因解释.控制斜坡发育的断裂既可以是含矿热水溶液、海底热泉和火山的通道,同时斜坡带也可以成为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富集场所,因此,它对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层控和喷流成因提供了可选择的解释.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晚二叠世断裂发育,显示盆地的伸展特征,符合古特提斯洋东扩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湘西黔东寒武纪深水碳酸盐重力沉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湘西黔东武陵山地区位于江南寒武纪边缘海的西北边缘[1],自早寒武世清墟洞期开始,本区主要表现为一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深水碳酸盐斜坡。其东南侧为深水盆地。西北侧为广阔的扬子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区发育有以表附藻、葛万藻为主要造礁生物的蓝绿藻礁和鲕粒滩、砂屑滩。由于台地边缘的快速堆积及其向海推进,造成了台地边缘极大的不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了大规模的沉积物横向位移。因此,自中寒武世开始,在斜坡带及盆地边缘形成了类型繁多的重力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方念乔  刘豪  李琦  张维  丁旋 《地学前缘》2013,20(5):227-234
将南海碳酸盐沉积体系划归3类进行检验,特别着重于将浅海碳酸盐台地和远海钙质软泥的发育历史与南海晚渐新世以来的演化过程结合,指出碳酸盐沉积在晚渐新世、中新世、中新世末期以来3个地史时期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其中,中中新世正当南海扩张高峰,该时段构造气候条件为碳酸盐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发育基础。中新世晚期南海进入大规模区域沉降阶段,封闭性增强,使得浅海碳酸盐体系与深海碳酸盐体系同步发生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19.
海相化学碳酸盐沉积中的铅同位素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铅同位素在沉积学和古海洋地质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碳酸盐的含铅量甚微 ,给铅的化学分离、富集和同位素质谱分析带来困难 ,制约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本实验经过反复、深入探索 ,合理地制定了碳酸盐铅同位素样品制备的实验流程。通过对 2 2件灰岩、白云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 ,表明该实验流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广义的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是指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高频率交互沉积及岩石中碳酸盐组分与陆源碎屑组分的混合产出。本文综述了混合沉积体系的研究意义;评述了8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认为海平面变化是混合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其次有构造升降、物源供应、气候以及突出发性事件等因素;提出了混合沉积体系的研究应该以沉积相、微相分析为基础,并与沉积地球化学、阴极发光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