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西的氧化锰矿是第四纪表生作用的产物。它是由原生沉积锰矿层或含锰岩石经风化作用后次生富集而成,主要产于第四系的风化带中,是广西重要的锰矿类型之一。与原生沉积锰矿相比,具有品位高、杂质少、易采选的特点。而且通过淋滤,矿床中的有益元素,如钻、镍等进一步富集,可综合利用,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是目前工业急需的重要矿产。本文着重对氧化锰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含锰岩系的存在是氧化锰矿形成的先决条件,气候是氧化锰矿形成的必要和重要因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等因素是控制氧化深度、矿床规模及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氧化矿石是指金属矿床受氧化作用后,形成的氧化带中的矿石。矿石受到氧化作用后,它的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因而在加工利用时也必须采用不同于原生矿石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在地质勘探阶段应该通过系统的采样和物相分析,以确定氧化带的的界限及深度。当矿床的氧化矿石占有一定的储量时,还必须进行氧化矿石的选矿试验,并圈定它的范围和单独计算储量。对于在氧化带中次生富集的有益组分,要注意综合评价。工业部门为了选择合理的选矿方法与工艺流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通常需要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  相似文献   

3.
试论靖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是原生沉积铝土矿在强烈的岩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生沉积改造矿床,主要赋存于岩溶洼地的红土层中,具有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优等特点。矿床成因与岩溶作用、红土化作用息息相关,成矿受矿源层、地层岩性、构造、气候、地貌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破山银矿床氧化作用的强度和深度受气候、地形、构造、矿石成分、围岩性质等区域因素及局部因素控制。据矿石中银的赋存状态,银、铅呈正相关关系,以及目前国内尚无银精矿产品,矿石技术加工等原因,指出据方铅矿氧化率来划分银矿石的氧化程度具实际意义。并阐述了本矿床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特征及各相带中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银的赋存状态。通过本矿床氧化程度的研究,根据大量实际资料,充分考虑多种自然因素对氧化作用的影响,以铅相测试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研究后划分的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界线,基本上揭示了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
栖霞市虎窝顶矿区金矿床位于栖霞市金山境内,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成因上属于中温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以条带状、透镜状为主,矿体规模中等,厚度、品位变化较大,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矿石结构以晶粒状结构、压碎结构为主,次为填隙结构、乳浊状结构、包含结构、镶嵌结构、骸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网脉状、浸染状构造,其次为角砾状构造和胶状构造。矿石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矿体围岩主要是新太古代栖霞超单元回龙夼单元条带状细粒含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  相似文献   

6.
周方 《南方国土资源》2009,(11):33-34,38
文章介绍了桂西堆积型铝土矿矿石粒级的分布规律及其质量的变化情况,指出堆积型铝土矿矿石粒级分布与原生铝土矿的距离和其所处的岩溶洼地、谷地或缓坡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受原生铝土矿和岩溶地貌形态的双重控制。矿石的粒度大小不一,多呈棱角一次棱角状。矿体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不同粒级的矿石质量有所差异,矿石粒度多在30-300mm之间,且该粒级范围的矿石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原生缝合线构造的地质意义,在于它可作为了解古地理环境的标志;在进行地层对比时可作为岩相侧变的证据;某些层间缝合线可作为划分地层沉积韵律的界线;在地质调查中,可作为判别层面的标志和用来鉴定岩层的顶和底。次生缝合线的地质意义,在于它可作为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及区域构造的依据。压溶作用在形成缝合线构造的同时,岩石体积缩小,结构紧密以及缝合线内有不溶物质存在,因此原生缝合线构造不利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迁移和储积。只有次生缝合线中的微缝合线才有可能成为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储积场所。  相似文献   

8.
祁零盆地为湖南省内重要的锰矿产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己探获氧化锰矿2000余万吨.随着氧化锰矿的大规模开采,资源消耗殆尽,寻找原生碳酸锰矿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水埠头矿区锰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进行总结分析,为该盆地进一步寻找碳酸锰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侏罗系地层滑坡发育广泛,研究该地层软岩夹层在不同水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破坏特性对库区岸坡的长期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侏罗系典型软岩——沙溪庙组泥质粉砂岩为例,对其进行了不同水压力下的力学试验系统(MTS)三轴压缩试验,并基于断裂力学与有效应力原理对水-力耦合效应下岩石的起裂及裂纹扩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压力的存在可降低岩石的峰值抗压强度,水压力越大岩石破坏后控制性裂纹的长度及倾角也总体随之增大,次生裂纹的数目也呈现出随之增多的趋势;原生裂纹的起裂及次生裂纹的扩展分别受控于K、K型应力强度因子,原生裂纹的起裂角最大为70.5°;次生裂纹的临界扩展长度随原生裂纹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原生裂纹倾角约为45°时,在相同条件下次生裂纹的扩展长度最大;说明水压力的存在加剧了岩石裂纹的扩展,且使岩石的张拉破坏趋势更为明显,而原生裂纹形态特征对裂纹的扩展规律亦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8号金矿脉(Q8)是小秦岭金矿田中含金量较高、具中等规模的一条金矿脉,产于小秦岭复背斜的南翼,赋存于太华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的变质岩系中。矿床属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型矿床。矿脉长4430m,地表厚0.7~1.2m,地下最大厚度可达7m。 金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尤其与黄铁矿密切相关;矿石具粒状、压碎、交代、次生四大结构类型,以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条带状为主,其次是块状、团块状、浸染状、细脉状、晶洞状、次生构造较少;矿石类型主要是黄铁矿型和多金属硫化物型两种,金品位较高且分布广。  相似文献   

11.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织金新华磷矿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超大型含稀土低品位磷矿床, 矿床平均品位w(P2O5)为17.22%, 已探明磷矿石储量13.48亿t, 稀土资源量350万t。近年研究发现, 新华磷矿矿石品位的波动变化与风化淋滤富集作用关系密切。为了进一步阐明风化淋滤作用对磷矿元素地球化学的影响及磷矿的次生富集规律, 以戈仲伍矿段为重点研究对象, 对含磷岩系开展了野外观察描述, 应用连续敲块法采集化学分析样品19件, 运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岩矿鉴定样品16件, 并对样品进行了岩石成分鉴定及综合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 风化磷矿中w(P2O5)比原生磷矿提高了8%~18%, w(MgO)比原生磷矿降低了4%~7%, 风化强度处于弱到成熟阶段。织金新华风化磷矿的形成受到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因素控制。本研究可以为深入研究该矿床的次生风化成矿作用对磷矿石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为新的矿产研究提供资料, 为丰富我国风化淋积型磷矿床的成矿理论提供新认识, 为该矿区风化磷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矿石特征及实验样品代表性 英城子银金矿自然金的粒度多在0.01mm~0.074mm区间,次为0.037mm-0.074mm区间,因此,本矿床中金矿物粒径以细粒金为主。金的赋存状态呈包裹金、粒间金和裂隙金三大类型,其中,粒间金为81.4%,次为包裹金占14.4%,少量裂隙金及孔洞金占4.2%。矿石自然类型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和原生矿,其中以原生矿为主要自然类型。  相似文献   

14.
石枕头铅锌矿位于大义山岩体西侧、塔山岩体北侧,距大义山岩体与塔山岩体各约10 km。野外观察发现该矿床的已知矿脉皆产于泥盆纪棋子桥组中,赋矿地层岩性主要为厚—巨厚层状灰岩。矿脉沿走向控制长度为50~100 m,宽2.5~4 m。矿石按自然类型属原生矿石,主要矿石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含极少量的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结构、半自形—他形晶结构、填隙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区内矿脉严格受以白云石化、大理岩化为主要蚀变类型的构造蚀变带控制,根椐矿脉的产出位置、形态特征、与地层、构造的时空关系,以及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特征,推断其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白云石化、大理岩化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矿床。通过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研究,预测矿区地表Pb、Zn异常中心是寻找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铅锌矿的有利地段,并可兼顾寻找锑矿;矿区中深部是寻找矽卡岩型铅锌矿的有利地段;矿区深部是寻找矽卡岩型钨钼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5.
渤海坳陷下第三系砂岩普遍含有两类油气包裹体,即原生油气包裹体和次生油气包裹体,它们分别记录了本区两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过程。次生油气包裹体个体大、分布广、含量明显高于原生油气包裹体,其主要充填分布在次生溶蚀孔隙和裂隙中。均一温度测量、包裹体成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综合表明,次生油气包裹体记录的第二次油气运移是区内最主要的一次油气聚集成藏过程,其油气来源于下第三系湖相泥质烃源岩。本区次生溶蚀孔隙是在早第三纪晚期构造抬升过程中,由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形成的。结合地质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渤中坳陷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应是浅部下第三系地层,而不是深部其他地层。早第三纪晚期构造运动、沉积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重砂、光薄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综合方法,查明铁炉坪银铅矿床中的独立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硫锑银矿、硫锑铜银矿和溴氯角银矿等7种。在原生矿石中,银黝铜矿为主要银矿物,并以包裹体形式分布在方铅矿之中;在氧化矿石中,辉银矿、自然银、溴氯角银矿等均占一定比例。矿石中的银主要赋存在独立银矿物之中。银矿物粒度细小,形态复杂,选矿时宜采用浮选法或浮选—重选联合流程。对氧化矿石也可采用先硫化、然后浮选的流程  相似文献   

17.
鸡公岩金矿是广西近几年来新发现一系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的一个,属氧化富集型金矿床。金矿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中上段细碎屑岩层间断裂破碎带中。成矿作用经沉积成岩作用、热液成矿作用和氧化富集作用三个阶段。其中氧化作用促使硫化物及部分造岩物质的流失,金质相对富集,氧化作用进一步加深、裸露、叠加富集,矿石采选冶性能进一步改善,是原生矿所不及的。在目前微细粒型原生矿石选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氧化矿应作为当前的主要找矿目标,扩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8.
氟元素是组成人体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人体中钙和磷的新陈代谢.缺氟可致龋齿病;过量的氟将造成慢性氟中毒,氟中毒患者轻则出现氟斑牙和非气候性的腰腿酸疼;重则关节强直、活动受限、驼背蜷缩乃至瘫痪。地方性氟病是一种地球化学病,根据地质、地理及气候因素,可以划分为原生型和次生型两大类。原生型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山区,和湿润、畅流而不利于氟化物浓集的南方.次生型主要分布在闭流盆地.淤积平原和盐渍化地区,以及干旱、强烈蒸发而有利于氟化物浓集的北方。  相似文献   

19.
杨家堡子铁矿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隶属苍峄铁成矿带,矿体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上部的变质岩中。该矿床内圈定磁铁矿体11个,求得铁矿石(333)资源量3 378.2万t,矿床平均品位TFe 33.30%,mFe 22.64%。主矿体为Ⅲ-6矿体,占矿床总资源量的83.69%,其长度1 137 m,最大斜深1 065 m,埋深707~1 369m,形态复杂程度中等,品位变化属均匀类型。含矿岩石为磁铁石英角闪岩。矿石中的主要有用组分为Fe,伴生元素含量较低,均无综合回收利用价值,有害组分S、P的含量均较低,经选矿后可达到炼钢及炼铁要求。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变晶结构和柱状变晶结构;矿石的构造主要为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的矿石较少,但品位相对较高。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磁铁矿石,工业类型属需选磁性铁矿石。该矿床成因与苍峄铁矿一脉相承,为典型的BIF型铁矿。根据区内以及邻区的见矿情况结合磁异常特征分析,杨家堡子矿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河南登封大金店乡大贾沟下寒武统辛集组、馒头组中的次生岩石——盐溶角砾岩、次生灰岩、石膏硅化岩是盐类沉积物的地表露头。这些次生岩石中角砾的成因是盐类沉积物(主要是石膏)在地表条件下吸水膨胀,在地层的重压下塑性流动使夹层岩石碎裂而成的;次生灰岩则是石膏与大气水反应的产物;石膏硅化岩则是瘤状石膏受次生方解石化后再硅化的结果。沿这些次生岩石倾向在地下深处可找到原生盐类沉积矿床。以这种认识为指导,在华北其它地区有望找到一定规模的盐类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