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查南疆1998-2000年3aGMS5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共有192次云系影响南疆,分为5种类型,南疆云系出现的次数较少,常造成中弱以下降水天气,有云无降水的情况较多,并讨论了云系的TBB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冬季南疆阴雾天气在红外云图上其TBB值为-10℃的闭合中心。  相似文献   

2.
3.
将08时展宽云图上采集的红外数字化资料进行处理,得到所需范围的初始量温场;根据08时高空资料得到天气系统场。两场对应叠加,确定量温场归属的天气系统。根据相应的移向移速公式,可得到未来12小时每间隔3小时一次的云图预报量温场。使用05-08时3小时降水量实况资料.对预报量温场进行降水量反演计算,可得出来来3h、6h、9h和12h的降水量预报场。经检验,该系统对0~6h的短时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利用1998~2000年6~8月常规高空资料、T106物理量场资料、GMS-5卫星云图资料对阿勒泰夏季短期大降水落区的预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把三方面资料结合起来做阿勒泰夏季短期大降水落区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对孟加拉湾风暴云系东扩从而造成广西“99.10”大范围、长时间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生命史长、覆盖范围大和呈准静止状态的强大的孟加拉湾风暴云系与稳定少变的副高系统的有效配置。带来充足的水气及低层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是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对1982~1991年10年夏季(6~8月)许昌市由切变、静止锋影响而产生的56次中雨以上降雨过程的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形势下阵雨的天气图和卫星云图云系特征,指出了阵水持续时间、强度、过程结束等预报思路和着眼点及产生大~暴雨的一些预报指标,为夏季切变、静止锋形势下的降水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1982 ̄1991年10年夏季(6 ̄8月)许昌市由高空低槽和地面冷锋相配合影响而产生的57次中雨以上降雨过程的天气图、卫星云图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此形势下产生降雨的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云系特征,指出了该形势降雨的特点及产生较大降水的条件和产生大 ̄暴雨的一些预报着眼点及指标,为夏季此类降水的预报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2002年河南春季的一次层状云降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对2002年4月4—5日发生在河南省的大范围春季层状云降水进行探空、雷达、卫星等综合加密观测,分析了锋面移动过程中的云系特征和降水特点。结果发现此次降水主要是700~500hPa大气位势不稳定( θse/ z<0)造成的,位势不稳定区与地面降水极值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另外,在位势不稳定层出现前后,高空250~200hPa均存在一个急流中心,而在位势不稳定层的上方或下方则会有风向切变与之对应。云层厚度小、云顶高度低、云系结构不均匀是此次降水云系的主要特点。700~500hPa之间的位势不稳定度小、水汽输送量小和云顶温度低是造成此次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2年夏季6~7月在乌鲁木齐南山山区的雷达观测资料,对回波的特征值以及回波的形态和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贺哲  刘金华  布亚林 《气象》2007,33(12):69-74
对河南省春秋季降水以及云状特征的分析表明,河南省春秋季降水大多为层状云或波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因而可采用对河南省分区分级进行降水预测的方法来确定适合飞机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以及短期增雨区域。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运用逐步回归建立分区分级预报方程,并针对个别准确率较低的区域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对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指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从天气动力学角度看云物理过程在降水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孙继松 《气象》2014,40(1):1-6
文章讨论了深湿对流过程中的天气动力学过程(宏观过程)与云物理过程(微观过程)对云的形态特征、天气现象演变的影响和它们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从天气动力学的角度阐述了雷暴移动发展过程,比较了不同性质云的降水量估算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洪延超  李宏宇 《高原气象》2011,30(5):1308-1323
利用观测资料、中尺度模式MM5和一维层状云模式,分析和研究了典型层状云系的"催化-供给"云结构及其分布、降水形成微物理机制;通过分析云的结构、降水机制和水分转化研究了人工增雨条件。结果表明,云系的不同部位,其垂直结构也不同,云系中有3个不同高度的含水量中心:高层冰云由冰晶和雪组成,含水量中心在300hPa高度;中层云为...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降水云系飞机云物理观测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佳  刘建西  石立新  刘平  张世林  董晓波 《气象》2011,37(11):1389-1394
利用2008年10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成都上空连续两架次飞机穿云观测资料,分析了探测云系的云物理特征和降水机制,以期了解四川盆地降水形成的云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探测云系为上冷下暖的混合云系,云系深厚,云顶温度在-10℃左右,0℃层较高。云系中暖层厚,约3200 m;过冷层较薄,约1800 m。在过冷层中,从云顶往下,大云粒子谱和降水粒子谱明显拓宽。在暖层中,降水粒子的浓度和尺度减小。冰晶和过冷水的存在使得冷云过程得以发动,配合暖层中的暖云过程,降水现象得以实现。而过冷水不够充沛,形成的降水粒子不多,同时暖层中液态水含量少,供水不充分,使得地面降水强度不大,形成了小雨。  相似文献   

17.
基于FY-2C静止卫星红外和水汽通道资料,简单分析了发生在四川盆地的西南低涡暴雨云团生消过程,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云团生命特征。同时,结合相应的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卫星红外和水汽通道云顶亮温与对流云团降水之间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对于一完整对流降水过程,1小时内最低水汽亮温和水汽亮温增量能很好地描述地面1小时累计降水特征。然而,用静止卫星红外或水汽通道亮温来表征的云团降水特征是非常复杂的。尽管具有相同的最低云顶红外或水汽亮温,但对不同的对流过程其总体降水量级趋势不一样。而且,对于同一对流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即使出现云顶红外或水汽亮温一样,但其地面降水特征也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于同一时刻具有相同最低红外或最低水汽亮温特征的云,其降水落区与量级都不尽相同。正是这些复杂的降水特征,使得西南低涡对流云团的降水估算具有很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田忠明  苑文华  王凤琴 《气象》1999,25(11):43-46
应用多元决策加权法,把6-9月份5种短期预报方法以不同的权重进行集成,对本地区3个降水量级作出较准确和客观的概率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loud properties over Northwest China has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ISCCP (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 monthly mean D2 data from July 1983 to September 2001.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average total cloud amount, optical thickness, and water path are 52.5%-58.3%, 2.6-6.6, and 44.9-77.6 g m-2, respectively. The major featur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that higher value areas of cloud properties are all over Tianshan, Kunlun, and Qilian Mountains, while the lower values of cloud properties are over Tarim Basin, the western desert of Inner Mongolia, and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Loess Plateau. The higher values of cloud amount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 of precipitation. For example, the amounts of stratiform clouds with large water path values are good consistent with precipitation. But the amounts of cumuliform and stratocumuliform clouds do not have de nite relation to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夏季对流云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波  陈博杰  钟小英 《气象》2005,31(7):62-67
利用广西93个站的10年地面雨量资料和南宁714SD雷达资料,分析了广西夏季对流云降水的分布特征和物理特征。从分布特征看,广西夏季对流云降水分布不均匀,具有随地域、时间、昼夜而变化的特征。采用雷达回波资料计算、分析了夏季对流云的回波特征、降水规律,并计算了Z-I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