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州湾南岸第四纪海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湾位于南黄海西部,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的东端。本区第四纪地质及海岸地貌的研究,对于我国东部沿海第四纪海陆变迁及南黄海与中国海的发育历史,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均有直接关系。二十多年来,许多单位相继在海州湾沿岸及南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第四纪大陆海侵层磁性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钱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4,(3)
磁性地层学是一门近年来新兴的学科.由于地磁极性变化具有全球性和同时性,这就提供了在地层形成过程中可将剩余磁性的极性变化,作为标准来进行地层对比.我国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的工作是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在解决第四纪下限、第四纪地层的分层和时代、第四纪海侵层的对比和年代、古人类化石的年代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得出早更新世泥河湾组地层年代为距今140—307万年左右,元谋组地层为距今150—315万年左右.北京顺 5孔中最早一次海侵的时代为距今 235万年左右.“元谋人”年代为170万年左右,“兰田人”年代为80万年左右.笔者曾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沿岸第四纪海侵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海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第四纪以来,渤海湾沿岸地区受海平面升降波动影响发生多次海进和海退事件。对渤海湾地区已发表的钻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早-中更新世海侵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局限且变化较大,对于早更新世海侵存在与否仍存有争议,而大规模海侵发生在晚更新世以来MIS5、MIS3和MIS1时期。研究表明本区海侵的发生是在第四纪以来持续构造沉降的背景下,间冰期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结果。MIS3时期强烈的区域性"视海侵"在空间上并非普遍存在:在靠近渤海湾的地区,MIS3时期海侵为水深较深的滨海-浅海相沉积;而向内陆方向,该时期沉积转变为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对于这种现象,一种解释是该区当时西高东低的地势起伏较大,海水逐渐向内陆侵入形成同期异相;另一种可能原因是由于冰盛期时河流侵蚀作用加强,靠近内陆地区的MIS3时期海侵沉积遭受后期河流侵蚀,其确切原因或者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如以前测得的MIS3海侵实际在MIS5形成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浙江沿海地区第四纪海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4个钻孔岩心的有孔虫化石群分析,并结合古地磁和14C年代等资料,笔者发现浙江沿海平原有7个海侵层位,其中上部5个可与本地区前人研究的相对比,而下部2个海侵层在浙江沿岸地区尚属首次发现;第Ⅵ海侵层形成于气候温暖、水深20-30m的浅海环境;第Ⅶ海侵层形成于气候温和、水深<20m的近岸环境。文中对各海侵层的分布、形成时代和古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四纪海侵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海洋地质的各种研究课题中,以第四纪海侵或海岸线变迁的研究历史最长,成果最丰富.一方面是由于海岸带附近远比海底容易观测和采样,另一方面亦反映了海岸线变迁对于沿海地区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重大意义.我国东部海岸变迁的研究,从1922年开始以来已经有六十余年的历史,至1983年底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至少已有135篇之多.从这些论文发表的年份分布(图1),可以看出有关研究工作迅速增长的趋势;二十、三十年代时每10年1篇,四十年代为3篇.五十年代为8篇,六十年代为13篇,七十年代为35篇,而八十年代仅头4年已达77篇.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我国第四纪海侵研究的方法与范围亦有重大进展.六十年代以前,海侵调查基本上局限于海岸带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渤海湾南岸废弃后的河口区地段的实地调查,结合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侵蚀海岸的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特征,以及波浪、风暴潮等特征,并对海岸蚀退作用机制作了综合分析.同时对渤海湾南岸的海岸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地处南海北部的珠江三角洲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海面升降过程,沉积了多套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为研究河口海岸带地区的沉积模式及古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以江门GC088孔岩芯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学及年代测试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内其他第四系钻孔剖面资料,综合揭示了珠江三角洲江门新会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新会地区第四系存在河床相、潮控河流相、河口湾相、三角洲前缘相、潮坪相、三角洲平原相6种沉积相及风化形成的花斑黏土层;(2)通过本文新获取的14C和OSL年代测试结果并综合对比区域内其他钻孔的测年结果建立了新会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年代框架,认为珠江三角洲普遍存在2次海侵-海退旋回过程,且下海侵旋回的年代应归属于MIS 5;(3) GC088孔多指标分析结果呈现出较好的周期性,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变化较一致;结合区域内部分钻孔沉积相变化及其他各类指标结果(如元素比值、孢粉、有孔虫等),揭示了珠江三角洲MIS 5阶段可能存在次一级海平面波动。本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的沉...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古地磁学是一门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年轻学科.由于它在地质、地球物理等学科研究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引起地学界的极大重视,同时也带动了学科本身的迅速发展.磁性地层学是在地层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火山岩和沉积物序列中所记录的地球磁场和岩石单元磁性特征的一系列磁极性变化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层研究方法.自1969年英国占地磁学家A·考克斯制定的最近450万年以来地磁极性变化的时间表以来,由于K-Ar法年龄测定的精度和古地磁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磁性地层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七十年代初期,我们开始对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进行研究.通过多年工作,为解决中国第四系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下限;黄土时代;古人类化石年龄;第四纪冰期和海侵时代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沙海域表层沉积及活塞钻孔中颗石藻化石相对丰度和属种分异度的分析,得出颗石藻的组合面貌,并讨论了影响颗石藻组合的环境因素及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连云港市政府研究室“突破海州湾开发研究”课题组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2):3-36
海湾型经济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海湾中心城市为枢纽,以大型港口为引擎,以现代海洋产业为主体,以腹地发展为支撑,以对外开放为动力,呈梯度式推进、网络化拓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海州湾具备海湾型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连云港以港口区域为经济中心,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为经济腹地,以海州湾沿海区域为经济载体,客观和必然地将经济和社会各优势要素向海州湾地域空间集聚。海州湾开发将形成中国海洋战略规划实施最具潜力的三大发展区域之一,是江苏沿海经济开发的突破口,是环黄海经济圈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海州湾开发应从战略思路和切实举措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晚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上海地区曹阳孔的沉积磁组构资料,对该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其结果与古生物、同位素及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相吻合,五个层段对应于晚第四纪冰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层层序特征。研究认为,K、P、L、F、q组合特征是分辨古土壤与海相层、海相层内部沉积相变界线的高分辨率标志,可作为地层划分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四个工程钻井的古生物、古地磁、同位素及沉积物资料,对钻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认为所钻遇的地层包括下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依据古生物分异度及含量作出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十个海侵期,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特征种的初现面和末现面资料,将本区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太平洋V_(28-239)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分析了本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认为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本区气候温暖,沉积环境属陆架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延庆盆地第四纪早期有孔虫化石的发现及海侵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延庆盆地位于北京西北部山区,举世闻名的八达岭北麓,海拔约500米,为一北东向延伸的狭长小盆地,长约40公里,宽约10—15公里;西南端与怀来盆地相连,为桑干河、洋河、妫水河的汇合处,永定河的上游流经此处.解放后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也座落这里. 相似文献
19.
渤海莱州湾南岸第四纪地下卤水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莱州湾南岸地区赋存有大量的地下卤水,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些水是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水经强烈蒸发浓缩后埋藏而成的,运用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理论,选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的PHREEQC(1997)地球化学模拟软件,对莱州湾南岸昌邑廒里501孔各层卤水的水化学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下卤水是由古海水经强烈蒸发浓缩后被沉积物理藏,并在赋存过程中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使地下水出现方解石,石膏及CO2气体的过饱和析出。并伴随与沉积物发生K^ ,Na^ ,Mg^2 ,Ca^2 之间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其中的浅层地下卤水还受到地表盐后排放卤水的侵染。 相似文献
20.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宁波地区B12和LK1两孔472块古地磁样品的测定,结合微体古生物、孢粉和地层等资料,对宁波地区的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划分与年代作一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宁波地区迄今钻遇的第四系地层,在极性年表中属于73万年以来的布容正向时,未见早更新世的沉积;全新世底界以哥德堡亚时为标志,距今1.2—1.3万年;晚更新世底界应放在吉曼卡亚时为宜,距今19.8—21.5万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