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008年6月25日,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顾功叙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原白家疃地震台)召开.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动态》2008,(2):18-18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于2008年1月25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张国民、石耀霖、张晓东、郝记川、陈晓非、高孟潭、马胜利、李小军、刘启元、唐荣余等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国民理事长主持。会议听取了中国地震学会2007年工作汇报;审议了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于2007年2月13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张国民、陈颙、石耀霖、吴忠良、张晓东、郝记川、刘玉辰、赵和平、修济刚、高孟潭、阴朝民、马胜利、李小军、唐荣余等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国民理事长主持。会议主要讨论了关于聘任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专委员会主任)、推荐2007年度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等工作。通过讨论,会议做出如下决定:一、会议决定聘请张宏卫、李克、卢寿德、牛之俊、何振德、黄建发同志任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3-34
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于2012年1月11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陈运泰、陈颐、张国民、张培震、陈晓非、郝记川、王兰民、张晓东、马胜利、石耀霖、孙柏涛等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20日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谢毓寿教授九十寿辰.谢老1944年开始投身地震工作,是我国在解放前就开始从事地震学研究的少数几位地震学家之一,也是目前仍然健在的唯一一位见证和参加了我国整个现代地震学发展过程的人.  相似文献   

6.
陈宗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磁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厅长,行政管理局局长等职务。2008年是陈宗器先生诞辰110周年,陈宗器先生诞生后的这110年,是中国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这些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6月25~27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了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研讨会. 到会代表45人, 分别来自中国地震局机关、湖北省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地震预测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一监测中心、第二监测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同济大学、河北地震局、河南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广西地震局、山东地震局、广东地震局、海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等各地震学会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4-35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时,其地震预警系统的明显效果引起了国人强烈关注,由此,国内加快了对地震预警的研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成都市防震减灾学会于2011年7月22—24日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公众在特定场景下的地震预警应对策略研讨会”。来自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四川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和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四川省行政学院、四川省科技厅等单位的专家与会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震动态》2010,(6):41-43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江西省地震局于2010年5月5-11日在南昌市联合举办“全国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①地震预测预警技术;②郯庐地震带地震危险性研究;③地震预测新方法;④汶川地震研究。来自中国地震局及其直属单位、各省市及地方地震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于2008年9月11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303会议室召开。常务理事张国民、陈颙、张晓东、郝记川、陈晓非、李小军、刘启元、唐荣余及有关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等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国民理事长主持。会议重  相似文献   

11.
●1907年10月15日生于河南开封,祖籍浙江吴兴。●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毕业。●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38年10月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授。●1941年兼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1947年先后任代所长、所长。●1950年任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2.
1964年, 当我作为赵九章先生当年接收的4个研究生之一(其他3位是钱家栋、胡友秋和汪宏七)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时候, 与以往不同的是, 我和其他同届研究生一起, 被安排到刚刚成立的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合办的研究生院, 开始了一年的研究生基础学习阶段. 于是, 我们戴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红色校徽, 荣幸地成为研究生院的第一届研究生. 而研究生院正是在赵九章先生的倡导下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感受与启示     
1953年的一个下午, 赵九章所长来到南京鸡鸣寺地球物理所做出国考察报告, 是我首次见到这位学识渊博的知名科学家. 晚饭后第一届地震班班主任行知带领我们几位班委到会议室与赵所长见面, 班主任作了简单介绍和汇报后, 赵所长便以关心和鼓励的口气详细询问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 他说: 你们都是从黄河流域各省调来的优秀干部, 第一次走进科学院的大门, 各方面都有些不习惯, 过一段就好了. 他接着说: 第一个五年计划, 要加快黄河流域的基本建设, 政务院会议上各部委都提出要解决地震烈度问题, 你们这些同学就是为完成这个任务调来学习的, 任务很光荣也很重要. 中国科学院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进这个门是很不容易的, 一定要有很高的学识, 你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 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15日是赵九章先生的百年诞辰. 赵先生的光辉业绩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他的怀念.  相似文献   

15.
赵九章先生是一位开拓性的科学家,眼光看得远,只要国家需要就干。他的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也是众所周知的。1950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建立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命赵九章为所长,下属气象、地磁、地震和物探4个组。在赵九章所长领导下,4个组都得到了重大发展,以致分别发展为大气物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们敬爱的赵九章所长(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诞辰100周年。抚今思昔,半个世纪前的情景,让我永记不忘。记得当我刚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的专业学习忽然从微观的原子世界(我在学校学的是金属物理专业)转变为要研究浩翰宇宙中的地球物理,这种转变使我感觉到自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有幸在九章先生领导下工作10年,所受教诲,受益终身。他不仅是一位远见卓识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开拓创新的领导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正如他的同窗好友傅承义院士所说:“……我和九章在科学院共事20年,对他的领导才能非常钦佩。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V.V. Beloussov (1907–1990), an outstanding Earth scientist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Russia, to the development of planetary geophysics is considered. Beloussov was a brilliant coordinato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irect inspirer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rogram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He took up one of the key positions in organizing and holding the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IGY) in 1957–1958. In 1960, Beloussov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and proposed the project “The upper mantl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Earth’s crust,” which subsequently became known worldwide as the Upper Mantle Project. The project underlin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the IGY should be extended to studies of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Earth and the processes taking place in the Earth’s interior. The fulfillment of this and the subsequent Geodynamic project resulted in a breakthrough in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Earth, particularly the structure of the oceans. Beloussov actively advocated integrating science of the Earth, geonomy, and in his scientific research sought a geonomic approach incorporating the entire complex of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Beloussov’s scientific heritage contains propositions that are of current importance and can be involved in modern developments of the Earth scienc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