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地震能否预测,以及地震预测对社会安定的影响是当前社科界非常敏感和关注的问题。文章对上述问题结合实例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只要敢于突破旧观念,善于创新技术途径,地震预测就能走出目前的“混沌”状态,在10年内将地震三要素的短期预报推进到可直面社会的新高度。文中最后对地震预测直面社会前的必要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检修常用地震仪器的全过程和常用的几种检修方法,并针对不同的仪器及不同的故障现象,列举了相应的的维修实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检修常用地震仪器的全过程和常用的几种检修方法,并针对不同的仪器及不同的故障现象,列举了相应的维修实例。  相似文献   

7.
8.
野外台站仪器安装结构不合理,不仅给台网的建设带不便,而且还影响台网的正常运行率,增加维护工作量,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作者在文中提出了野外台站仪器结构模块化和采用密封箱式布局的具体方案,希望与从事地震遥测工作的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小晗 《地球》2019,(9):103-103
地震台站管理以及地震仪器设备的运维保障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地震监测台网中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这直接关系到地震观测数据产出的质量,对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分析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所以如何确保地震仪器设备能够高效率、低故障率的运行就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山东省地震台站管理的现状以及地震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关地震工作人员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台站观测数据的连续可靠,提高台站运行率,中心站承担的辖区站点仪器和网络运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在日常运维过程中遇到对台站网络故障一案例的分析及处置,阐述仪器运维过程中如何查找故障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法,为中心站负责仪器运维的同事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困惑与希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震危险性分析虽已列入国家标准,但仍存在诸多需要科学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测震和强震仪器健康状态数据的集成方法,然后将方法应用于仪器健康状态分布式监视系统的服务器端设计,并通过综合应用Java EE、消息推送和WebGIS技术实现数据集成基础上的应用集成。系统具有功能实用、性能优异及界面友好的特点,在地震台网应用中有助于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同时可为测震强震台网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以及同类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报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存在的主要弊病,给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耸结构地震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2000年姚安6.5级地震Ⅶ度区文峰塔和2004年保山5.0级地震Ⅵ度区文笔雁塔震害及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两个塔的结构进行了简化,计算了两个塔各层的地震加速度,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加速度值≥0.08g时,塔的某些部位开始破坏。  相似文献   

15.
武烈  田勇 《山西地震》1993,(4):37-42
分段研究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破裂特征,表明:各个断陷盆地地震破裂随时间的非平稳过程特征与盆地的构造运动性质有关;在一个断陷盆地内,在地震破裂系统中强震的破裂起主导作用.这些认识,对研究确定各个断陷盆地内今后的地震危险地段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震区地震趋势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君 《地震研究》2007,30(2):137-141
根据中国地震局推广软件中所给出的地震区划分,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时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存在着10年、20年和30年的显著主周期。按照这个周期规律,结合测震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未来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认为东北地震区第五活跃期到2009年结束。从地震能量释放和地震频度上看,未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震台站特殊工艺要求,独立的地震计墩不允许配置钢筋,独立的地震计墩不允许埋设止水带,且地震计墩和主体建筑之间可能存在沉降,导致隔振槽、地震井套管位置不能采用常规防水处理,尤其地震台站位于地下或半地下时,隔振槽位置防水处理为设计重点。针对海边地下、半地下地震台站,通过对比分析隔振槽位置防水做法,得到最优的防水技术措施。地震计墩、隔振槽、地下室底板分别进行防水处理,采用防水砂浆、防水卷材、HDPE膜、非固化橡胶防水涂料等综合防水技术措施。为类似地震台站及有隔振要求部位的防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种测震仪器数据流接入框架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满足对测震仪器的辅助性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和交换共享的需要,通过分析地震数据采集器传输数据流的方式和特点,利用软件工程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技术,建立了一种轻量级、可复用的应用框架,为面向测震仪器的数据接入程序设计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高性能、异步流水的体系结构。对框架的实现细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将框架成功应用于测震台站运行状态监视系统中,测试结果证明了框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为框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岩溶区建筑震害分析与抗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岩溶工程建设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岩溶区的地质特点、基础选型及震害特征,总结了目前我国对岩溶区建筑的抗震措施及研究现状,并展望今后岩溶区建筑工程的抗震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区域地表背景噪声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welch方法,计算了江苏省"十五"数字地震台站地表背景噪声在0.01~20 Hz频带范围内的功率谱值,结果显示在周期10~16 8、4~8 s处分别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对比白天和夜晚时段台站三分向地表背景噪声的功率密度谱比值发现,地表台站三分向背景噪声在高频段(≥1 Hz)变化最为显著,在微震峰值频段(0.125~1 Hz)几乎所有台站之间的差异都不大,低频段(≤0.125 Hz)大部分台站垂直向白天时段的噪声水平比夜晚的值低,水平向则相反;但井下观测系统全频段内的比值变化都很小.此外,在2~16 Hz频率范围内,沿长江的苏南-上海地区的平均噪声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比NLNM(低噪声模型)值高约45 dB左右;在0.125~1 Hz频率范围内,江苏中东部的噪声水平高于其他区域,推测这可能是与区域地质构造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