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地震动态》2012,(5):48-48
近日,中国科协为促进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推动学科发展,繁荣科技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设立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简称出版资助计划),资助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科技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活动对地面基础设施、空间系统和太空飞行器等高科技设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然而,这些高科技设施却常常遭受着来自太阳活动、地震、大气和气候变化、地磁场变化,以及全球电场波动等多种危害的威胁.监测和了解这些危害,并减轻其影响,是21世纪重要的科学挑战之一.这些危害尽管形式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会在电离层和...  相似文献   

3.

尽管日本国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的1%,但发生的地震却占全球地震总数的10%左右。尤其是致灾型大地震的发生率很高。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自1965年开始推进地震预测研究计划,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计划和修订。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将信息科学引入到了地震科学研究,开展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地震研究》计划,旨在促进面向新地震预测科学的创新性研究。目前,日本地震调查本部对地震预测的总体观点“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板间地震的发生时间,但现有研究仍无法预测未来地震,当前工作的重点是预测未来地震的震动规模”。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理念正从原先的“灾害发生的预测”向“灾害发展过程的预测”转变。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25日,中国地震学会设立的“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的登记批准。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准予本奖项进行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5.
地震档案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局系统形成的各类档案,记录了防震减灾工作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的始末原委,记录了几代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是防震减灾事业历史进程的真实轨迹.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历来重视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要求重点项目形成的文件在归档前,按档案管理的要求,由文件形成单位进行整理组卷.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下旬,中国地震局举办了一次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会议展览会,展示了"十一五"以来地震系统取得的具有突出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覆盖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等体系,并大都应用到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由首席科学家高抒、李家彪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973项目 )《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及重大资源的关键问题》于 2 0 0 0年 9月 2 6日至 9月 2 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庄召开了项目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及第二次项目工作会议 ,来自中科院、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大学等八个单位共 48人参加了会议。各课题的负责人及主要研究骨干 ,项目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项目依托单位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提交了 40篇研究论文的详细摘要 ,38位科研人员在会议上以边缘海的形成演化为主题宣读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与边缘海形…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21世纪是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迅速腾飞的时代,在江淮大地上掀起了以城市为龙头的、壮大工业经济、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热潮。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工作思路及东向发展战略,为地震科技信息工作提出了冷思考。如何搭上安徽"三大推进"的快车,是地震科技信息工作融入安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震观测台网的加密,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越来越完整。本文以地震资料丰富且研究程度较高的唐山地震为例,尝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直接确定断层面参数。将小震确定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应用于唐山地震序列,对其断层面参数进行分段拟合,其中唐山断裂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13.4°和81.9°,唐山断裂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31.4°和89.1°,滦县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125.1°和76.2°,卢龙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46.1°和89.3°,宁河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46.6°和81.8°。将所得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今震源机制解参数研究的误差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活跃且地震定位精度较高的地区,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可以广泛应用于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C/S和B/S混合架构的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项目包括大震考察档案等8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云南地震科技信息数字化系统的建立为地震科研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政策规范和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有数据产生与汇交、数据保管与使用、数据共享评估与监督、数据共享保障四个领域,针对性四个领域出台不同的政策规范和建立不同的法律制度,规范科学数据共享领域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地震科技档案目前在收集、接收等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只有实现了档案材料形成积累和收集整理过程的一体化,才可保障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实现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3.
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化模式,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深入分析中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强调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探索中国地震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应该提升中国地震科技的国家战略地位、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论新世纪地震科技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发展出发,指出了地震信息工作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五”期间地震信息工作发展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原则和主要任务。从行业化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新时期如何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开创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章立 《中国地震》2001,17(3):231-245
本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地震科技发展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了简要回顾。阐明了如下3点:(1)全社会对减轻地震灾害及减轻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的强烈要求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2)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更好的保障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3)坚持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建设与地震科学研究的辩证统一,并处理好任务性、科学性、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我国地震科技进步性质遵循的重要原则。地震预报预防工作所取得的某些成功和所遭受的许多挫折不断加深了人们对地震的发生条件和孕育发生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促进了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的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和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20世纪最后5年,地震监测等技术系统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使地震预报预防研究与实践的技术支撑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既突出重点,又广泛探索的地震科学研究,使人们对我国大陆地震的发生条件和孕育发生过程,以及震害特征与机理研究等取得一些新的重要认识。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不仅使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得以明显提高,而且为加速新世纪,首先是“十五”期间我国地震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地震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应重点加强的10个方面的工作,即地震观测台网的数字化改造与建设;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改造与建设;强地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地震实验室的建设;地震信息和应急指挥与紧急救援技术系统的建设;地震短临预报的研究;地震中长期预报的研究;地震动衰减和震害机理与震害控制的研究;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震害预测的研究;地震科学和地球科学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期望通过这些努力使我国地震科技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震预报预防的理论、技术、方法显著改进,防震减灾工作实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构建完善合理的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科学数据共享立法还缺少专门的规范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行政法规,科学数据共享管理也缺少系统性,作者受科技部委托,以宪法、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为指导,将与科学数据共享相关的现行的、正在制定的和将要制定的全部政策法规组合起来,形成相互间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科学地设计与科学数据共享相关的各项政策和法律制度,为科学数据共享立法提供政策法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地震科技档案管理与归档,以及如何提高科技人员的归档意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从地震科技信息介质的转变,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障体系的完善,服务方式的改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地震科技信息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防震减灾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地震科技进步,而制定好地震科技发展规划是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本文建议了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应考虑的5个原则,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地震科技发展战略的构想,从11个方面提出了“十一五”地震科技项目建议,同时,对其中地震预报科学实验场的选择提出了原则建议,进而从科学意义与必要性、已具备的条件、科学目标、监测与研究内容和运行机制与模式等5个方面论述了祁连山大震机理与预报科学实验场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山东省防震减灾“九五”期间主要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加强“十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管理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