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性西太平洋边缘海浅水陆架的出没,这些海洋事件都可能是许多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现象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古全球变化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深  相似文献   

2.
苏翔  刘传联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1):1274-1280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CO2)并释放到大气中。CO2溶于海水,造成海水pH值降低,改变海洋碳酸系统的平衡。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钙化生物构成威胁。颗石藻作为主要的钙化浮游生物,在海洋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培养实验表明CO2浓度上升会促进颗石藻光合作用。而海洋酸化对不同种或不同品系颗石藻钙化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放射虫以其不易溶解的硅质壳体在古海洋、古环境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种类组合与海洋物理、水文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放射虫在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研究手段的改进,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研究在世界各大洋得到了广泛开展。中国加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势必会加快[JP2]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步伐,放射虫作为海洋微体古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生态学知识是重建古海洋、古环境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向我国学术界提供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趋势,促使我国放射虫的研究与国际接轨,以提供更多的古海洋、古环境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U37K与海水表层温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7是指少数藻类生物所特有的一种分子化合物(长链不饱和酮)的不饱和指数。在现代海洋沉积物中,U37与浮游有孔虫的18O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实验室培养的藻类生物体中、海洋悬浮颗粒物及海洋沉积柱样的表层样中均检测出长链不饱和酮,其U37与生物生长环境的海水表层温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古气候研究中,U37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古温度指标,且在古气候研究中已得到应用。主要介绍了U37作为海水表层温度指标的原理、定量公式及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海洋风尘沉积的古气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风尘沉积是一门海洋沉积学、古气候学、古海洋学的交叉学科,它在古气候、古环境和现代环境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海洋风尘沉积研究领域的成就和进展,重点论述了其研究方法、手段和理论的进展,特别是化学分离石英在提取海洋风尘沉积组分中的应用,以及海洋风尘沉积在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取得的认识。阐明了风尘通量与源区干旱度、风尘粒度与风力强度以及它们与冰期旋回、米兰科维奇(Mi lanko vi tch)轨道参数旋回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最后指出了该领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简要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海相碳酸盐岩中的铁:烃源岩古生产力评估的新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评估古生产力变化对了解古气候、古海洋演化, 探索石油、天然气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十分重要.尽管众多的地球化学指标被用于表征海洋生产力, 但大多指标容易受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而导致信息失真, 其应用仅限于第四纪沉积物.在现代海洋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从海水铁制约海洋生产力的生物地球化学原理出发, 提出了碳酸盐中的铁作为古生产力的一个新指标.该指标用于广西来宾蓬莱滩二叠纪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全球界限附近海相碳酸盐的研究, 发现它与响应生产力变化的δ13C有相同的变化, 说明海相碳酸盐中的铁可以表征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By PVT fractionation experiments to model phase-controlled and gaw-washing fractionation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petroleum reservoirs,the authors measur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roducts formed in different fractionation staes and made a correlat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depressurization and gas washing on oil/gas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the rule of fractionation.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gas wash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rude oils.and also can be regarded as a good genetic interpretation of marine wax-high oils in the Tarim region,Xinjiang,China.Phase-controlled and gaw-washing fractionations can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from crude oils are a direct reflection of evaporating fractionation.Phasecontrolled and gaw-washing fractionation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mposition of molecular compounds and relevant parameters.So phase-controlled and gas-washing fractionation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petroleum reservoirs are not only favorable to identifying different processes of formation of petroleum reservoirs,but also to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routine geochemic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8.
从定量岩相古地理学谈华南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地区海相地层分布甚广,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以及下和中三叠统几乎全为海相地层。但是,除四川地区外,广大华南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工作却久攻不下。这是一个严重问题。失败为成功之母,最重要的是认识这个失败。本文在华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江南盆地、扬子盆地、扬子北缘盆地等是重要的生油气古地理环境。如果能以基础地质学尤其是以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研究为基础,以生油气古地理环境为中心或前提,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则华南地区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有可能有所突破。这对华南地区油气勘探工作可能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希决策者明察、深思和善断。  相似文献   

9.
对南海北部N-31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鉴定、氧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和粒度测试以及AMS14C测年,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计算了表层海水古温度和温跃层深度,揭示了该海区约55 ka以来的古海洋环境特征.转换函数计算的表层海水古温度结果表明,夏季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7.0~29.6℃,变化幅度为2.6℃,冬季温...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污染物向海洋的输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纵观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逐渐成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热点之一的大气对海洋物质输入的研究,从大气物质入海通量,大气物质入海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大气物质入海的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等方面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给出了不同海区各种主要大气入海物质的通量或在同类物质入海总量中的比例,讨论了氮、磷、铁等营养物质和持续性有毒污染物,如PAH、PCBs、杀虫剂和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磁性矿物的性质变化能敏感记录现在和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环境磁学方法能鉴别环境演化过程中磁性物质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运移、沉积和转化的过程,系统介绍了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特征和鉴别方法以及主要的环境磁学参数和意义,着重回顾了环境磁学在以黄土、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为载体的古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了环境磁学在古气候环境研究过程中要加强多磁学参数综合应用,促进地质记录和磁学指标之间的定量研究,有利于理解不同沉积物的磁性矿物特征和环境变化过程的相关关系。同时强调沉积物还原成岩作用过程的环境磁学研究是目前以至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海洋环境中的锇同位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锇同位素示踪和定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提供其它同位素无法给出的重要信息,在海洋环境中应用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锇同位素在海洋环境中的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环境中的锇同位素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富钴结壳、海底铁锰结核、富有机质沉积物、富金属碳酸盐和深海远洋粘土中的锇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较多研究;②对海水中锇的浓度、滞留时间,以及现代海水的锇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精确测定;③初步建立了过去80Ma以来海水锇同位素组成的演化曲线;④对深海橄榄岩、大洋玄武岩、俯冲带岩石和大洋中脊喷出的热液流体的锇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⑤探讨了海洋环境中影响海水锇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制约因素,初步揭示了海洋环境中的锇同位素组成对古海洋、古气候和古地理的指示意义。较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锇同位素在海洋环境中的研究现状,对于指导以后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相盆地是油气大突破的重要领域。立足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析,通过全球超大陆旋回,认为元古代以来3个克拉通海相盆地总体经历了4个地史阶段,明确了海相层系原型盆地演化序列与并列迭加特点,总结梳理了3类原型4种控源模式,表明原型盆地决定了烃源岩发育的环境及分布模式,编制了三大盆地主要层系分类型烃源岩分布图,并明确了烃源岩特征;基于海相烃源岩生烃-排烃-滞留油气动态演化模式,建立了海相层系烃源岩有效性动态评价和“常规-非常规”一体化资源评价等方法技术体系。基于新方法计算了海相层系生排烃量和资源量,明晰了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布。提出了大于10亿t资源量区带15个、5~10亿t级区带13个,指出了下步海相层系勘探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中硫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燃烧过程中,煤中硫会以硫氧化物等形式释放出来,污染大气以至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在对中国煤中硫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中国煤中硫在不同地区、不同煤层和不同形成环境中的含量与分布规律,阐述煤中硫形成的地质成因和影响因素.以及育机硫、无机硫和元素硫的赋存状态.概述了煤利用过程中硫的转化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对煤中硫的研究趋势和今后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mprove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safety culture assess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s. The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is field.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safety assessment mentioned herein is based on SMART safety culture principles, covering safety material, safety behavior, safety system, safety belief, persistence of safety, and openness of safety. The proposed system also includes the safety material culture, in which on-the-spot analysis of the key factors of safety culture is conducted together with duty consultants. All the fuzzy membership indexes and their degrees were weighed and calculated with the final evaluation results, pres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ll the safety culture statuses of petroleum enterprises Z, S, and C were then incorporated into detailed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confirm that the levels of safety culture follow the order of Z petroleum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6.
方念乔  丁旋  张振国  刘豪  魏华玲 《地质科学》2009,44(4):1181-1198
东北印度洋存在两种典型的深水沉积序列,它们分别分布在孟加拉深海扇与东经90°海岭。深海扇以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直接剥蚀的物质材料; 海岭以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海洋环境下生成的钙质浮游生物壳体。两类沉积序列在物质组成和形成机理上存在着根本差别,但在聚积过程中都受到以喜马拉雅隆升为代表的构造运动的显著影响。本文应用DSDP218、ODP717、ODP758及其它来自东北印度洋的资料和样品,通过沉积学、微古生物学与古海洋学的综合研究,实现了9 Ma以来扇区近源相、远源相和岭区沉积记录中的事件对比。我们的工作表明,在东北印度洋所记录的众多与喜马拉雅山系隆升有关的地质事件中, 35 Ma和08 Ma代表了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十年来,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关注的大问题,1984年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实现古生代海相油气重大突破,首次证明"中国古生界海相含丰富的石油".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前景如何?其一认为是油气勘探重点战略接替领域,其二认为前景不大,只是天然气勘探的辅助领域之一。本文从近10年来古生界油气勘探重大进展、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多时代成油组合、广泛的勘探领域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前景巨大,将是中国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特殊性问题   总被引:87,自引:4,他引:83  
金之钧 《地学前缘》2005,12(3):15-22
中国至少有3 0 0×1 08t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是十分重要的勘探领域。在近5 0年的勘探历程中虽有塔河、普光等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发现,但探明储量仍然很低,这与勘探投入低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特殊性。经研究其特性可概括为7个方面:(1)碳酸盐岩层系形成于多旋回的叠合盆地;(2)碳酸盐岩层系时代老,埋藏深;(3)烃源岩具有多元、多期生烃;(4)储集层类型多、非均质性强;(5)圈闭类型多样,以隐蔽圈闭和复合圈闭为主;(6)油气藏改造、破坏严重,保存条件复杂;(7)油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要尽快实现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的快速增长,缓解国内油气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加强碳酸盐岩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文中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理论的研究凝练为三个方面的科学问题:(1)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发育环境、构造演化及其对有效烃源岩的控制作用;(2)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3)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多期成藏与保存机理;同时指出要加大碳酸盐岩地区的地震、钻井和测井等系列技术的攻关力度,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混合沉积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现阶段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混合沉积研究可划分为4个阶段:现象描述阶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海相混合沉积研究阶段、陆相混合沉积及综合研究阶段。受不同地质条件的约束,混合沉积岩石学分类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混合沉积成因类型一般包括间断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与母源混合。混合沉积现象具有普遍性,可发育于海相、淡水湖盆、咸化湖盆等各类型沉积环境中,具有多样化的沉积类型,其控制因素一般包括碎屑物质供给、气候与水体环境、海(湖)平面变化、古地貌条件、构造作用以及水动力条件等。混合沉积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与三角洲伴生的近源混合沉积、水下隆起区的远源混合沉积以及藻混合沉积可形成优质的陆相混积型油气储层。现阶段混合沉积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岩石分类方案不统一、缺乏与野外露头剖面和现代沉积的考察对比、层序格架内混合沉积发育模式不清、传统的成因类型在复杂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性、混积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确。针对混合沉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古地理环境恢复、沉积动力学分析及相关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南岛及南海诸岛沿岸,广泛发育海滩岩。1980年我队赴海南岛考察现代沉积时,对海滩岩的分布、岩性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采样。样品采自崖县鹿回头三亚湾水尾岭海蚀崖、西洲岛、小东海、东瑁岛、西瑁岛、天涯海角,乐东县莺歌海,文昌县渔业等地(图1)。有关的地质、地貌及岩性特征等,已有许多描述,对海滩岩的岩石学及成岩作用也有许多研究。本文侧重探讨海滩岩的胶结作用及与成岩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