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需要地方政府正确调整角色定位、明确工作职责。以福建为例,区分各类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测算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安全边界,并寻求合理可行的风险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地方产业保护、吸引外资优惠政策竞争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竞争等3种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呈现"倒U"关系,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和政治激励略有"走偏"倾向。需通过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法律规范等方式限定地方政府竞争行为边界,并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协调机构和对落后地区进行政策倾斜等进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2.
利用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法研究了2009-2015年期间地方政府竞争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规范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并提高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竞争对中国城市土地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竞争、土地优惠政策竞争及外商直接投资竞争都不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测算各地区土地利用的技术效率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影响下中国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个体技术效率均出现明显下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地方政府竞争关系,改革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系统研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类空间"规划"多规"分立及其演化过程,肯定了各项规划的历史地位和发挥的专业智慧作用,但由于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这些规划的目标、规划理论、编制方法和实施途径的趋同化明显,导致了规划内容交叉冲突、实施和协调难度大和规划失效现象。规划界和地方政府开始推行"多规合一"实践,但存在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规划法规依据不一、规划期限和发展目标差异以及规划编制技术标准不同,难以达到协调和协同的目的。根据中国国情和面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建立基于"多规融合"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制度框架,实现"一级政府、一本规划"和"一本规划干到底"。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规划存在问题及其调整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家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区域规划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但其理论发展长期滞后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规划实践弱化的理论、体制等根源,并从区域规划编制组织形式、编制方法和实施管理体制对新时期区域规划的革新提出若干建议,包括:建立区域规划利益协调机制;在部门规划、行业规划、次区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高一层次的区域规划;提高区域规划过程管理和理顺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间的职责分工。  相似文献   

5.
空间规划是现代政府调控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平衡各方利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地位与作用在我国已经步入城市化会的背景下日益凸显,并且具有多尺度和综合性的特征。发展特色小城镇是建设新型农村的重点,但是目前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建设特色城镇规划,并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空间规划存在着"多规"并存化及"多规失衡"的现象,集中表现在规划内容不一致,相互冲突及规划标准不统一,难协调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各项规划的实施性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多规合一"为背景,研究发展库伦旗特色城镇,并且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调与共享发展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是指导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新理念.运用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分析中原城市群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由于现有制度的缺陷或缺失,导致城市群内部存在人口迁移受阻、经济非理性竞争、公共资源不可共享、空间一体化梗阻、一体化秩序混沌、忽视协调和共享发展等问题.因此,中原城市群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保障人口自由迁移制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合作发展制度、有限的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发展规划的协调制度、协调与共享发展的组织制度,体现一体化贡献的政府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区域发展规划是特定经济体制下引导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编制的“小政府,大社会”宏观背景,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趋向应该是编制计划与市场兼容型的弹性区域发展规划、多目标复合协调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公平与效率兼容型社会发展规划、效益型发展规划和应用导向型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病理分析及根治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方创琳 《地理科学》2001,21(2):97-102
分析了我国区域发避孕药规划编制与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认为中国区域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效果总体良好,但在编制与实施中依然存在着六大病理,即规划意图表现为面向权力完成计划或追求政绩、规划阵容要么是“永久牌”,要么是“飞鸽牌”;规划目标追求脱离实际的“一步锁定”目标;规划程序沿袭自上而下的集权制;规划服务的对象追求成果至上和官至上;规划评审实行编审连体制,针对这些问题,应当立足规划病理,厉行对症下药;转换经营机制,倡导风险规划;做好规划实施追踪监控,提高规划应用导向前景。  相似文献   

9.
很多地方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延长产业链"的发展战略。一个地区的产业链能否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得以延长,不仅受到产业关联的影响,而且受生产要素禀赋结构、地理区位等静态比较优势的制约。在数理模型证明的基础上,以绍兴纺织产业的发展为例,对上述理论判断加以验证,并分析了地方政府盲目打造产业链的根源。研究结论认为,延长产业链是有条件的,忽视自身静态比较优势,盲目延长产业链,不仅难以占领价值链高端,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误导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概括了制度环境的变化与耕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特点,指出了耕地保护制度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总结了现行制度的被动性、镶嵌式、地方政府主导征用收益、违法占用耕地与地方政府GDP冲动及官员的政绩追求密切相关等特点。评估内在制度的柔性对刚性制度的化解与冲突,提出了诚信与合作意识、用地观念、计划意识与强势主导等3类因子的影响。分析了未来耕地保护制度的供需及其主体,指出耕地保护作为我国重要的管理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作为唯一的制度供给主体的行为、地方政府作为制度执行主体及农民作为耕地保护的最终执行主体耕地保护的行为与利益诉求。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改革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空间规划通过协调区域活动,合理地利用空间,辅助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事务的治理。印尼的空间规划由总统制定、落实,它体现着国家政治层面的发展愿景和任务。当国家治理结构改变时,各区域的空间规划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也随之改变。分权化和地方自治是2001年以来印尼政府体制的重大变革。通过相关规划法律条文和文献分析,发现空间规划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政策交叉现象和空间规划违规行为等。此外,印尼的地方自治制度对空间规划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在地方自治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通过系统的管理增加了区域收入,以支持空间规划的实施;其次,地方政府开始优先聘用空间规划的专业人员,制定更加有效的空间规划政策;最后,各地区加强了对空间规划违规者的执法力度,增强了区域间团结意识,从而促进地区繁荣发展。目前中央与地方之间在权力和利益分配上仍存在着大量的博弈和冲突,应加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保障地方对地方相关事务决策时的参与权,建立地方利益表达与平衡的机制,提高中央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日本、美国、英国3个国家案例分析中总结出规划管理和部门协调的经验并探讨对中国"多规融合"实践的启示。日本的国土规划体系包含多类规划,但规划间关系明确,各部门交叉进行规划制定,并在规划实施中紧密配合。美国一般对规划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各个城市和区域的规划实践比较多元,相关法律对于部门协调有明确的规定。同时,综合规划与城市投资计划、环境影响评估相协调,部分州通过城市增长管理来控制城市蔓延。英国的空间规划体系比较单一,从中央到地方呈现二级或三级体系,由地方政府制定地方发展框架总领空间规划。结合国外经验的启示,从制度改革、法律保障、规划内容与实施三方面为国内"多规融合"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多层级治理视角下跨界地区合作模式探究——以广佛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宗财  陈婷婷  李郇  谢石营 《地理科学》2016,36(9):1418-1425
基于多层级治理的视角,以广州、佛山两市为研究地区,通过深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从宏观政策尺度和微观项目尺度分别对广佛两市及其所辖的区、街镇不同层级政府在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过程中,跨界地区合作模式制度建构及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出于行政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地级市政府的角色出现了新的变化,水平联系显著增强,促成了跨界地区合作在制度建构方面的新进展,形成了“以项目库为载体的地级市单一合作模式”。研究发现,这种新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将不同城市的诉求表达程序化,可以协调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督办项目的进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受限于行政管理体制,目前的跨界合作集中在地级市单一层级,区及镇街政府缺乏直接合作的平台;合作平台不能全天候运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难以持续等。  相似文献   

14.
地方发展与地方形象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地方形象概念分析入手,探讨了地方发展与地方形象设计的关系,地方发展过程中的形象特征及形象形成途径,提出了地方形象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地方形象设计的原则、形象战略的协调、形象可视化因子的塑造及形象工程建设等。为地方发展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和溢价归公有助于缓解城市财政压力,推动公交都市建设。结合国外实施溢价归公的政策和实践模式,以东莞市为例,在资料收集、政策分析、文本和案例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城市政府在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中,以土地溢价归公反哺轨道交通融资的政策安排和实施效果。结果表明:1)溢价归公的本质是以特定方式实现正外部效应的内部化,由于土地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差异,欧美地区溢价归公主要依赖多样化的土地税收体系,而中国城市的实践主要借鉴了“轨道+物业”的联合开发模式;2)东莞市溢价归公策略的形成是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和审批、沿线土地控制和储备、土地发展权转移、土地增值分配等核心环节有效协调的结果;3)东莞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能形成可观的财政收益,潜在土地收益占轨道资金总需求的比例超过20%,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较大困难。东莞市案例能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融资、土地开发和溢价归公的政策体系编制和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Drawing upon insights from the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this study argues that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tightens local budget constraints, stimulating local governments to urbanize land to relieve fiscal distress.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triggers interregional competition among government officials for better economic performance, inspiring local governments to employ land development to mobilize more capital investment for growth. Based on official land-use change data from 2002 to 2008 for prefectural citi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this study presents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se theoretical arguments. Results imply that fiscal and political incentives derived from land development drive China’s l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urbanization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an institutional understanding of rapid land urbanization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赵志凌  罗小龙 《地理科学》2010,30(4):510-515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地方政府热衷于通过实施空间规划来提升城市-区域的竞争力。在区域规划与区域竞争力建设的理论框架下,对江苏省沿江开发区域政策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是一个区域竞争力建设的规划,配套支撑政策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至关重要。经过6 a的开发建设,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建设等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沿江开发在空间开发秩序、联动机制、发展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实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等途径完善区域竞争力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外大都市区规划体系评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探讨了国外大都市区在规划编制中的一些最新做法和特点,包括规划负责机构、规划组织体系、规划编制大纲三个方面,并介绍了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近畿圈规划的特点。由于各国管理制度的差异性和大都市区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国外大都市区的规划呈现不同特点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In irrigate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land-use conversion may have landscape-level social,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We u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interviews to analyze development effects on irrigation in the Henry's Fork Watershed, Idaho. Farmers developed irrigation there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incidental recharge from canal seepage and flood irrigation raised groundwater levels and expanded wetlands. Cohesive culture in agricultural communities sustained irrigation systems until amenity-driven demographic shifts beginning in the 1970s led to development approved by local governments with land-use planning but no water-management authority. Although only 5% of irrigated land has been converted, development has fragmented irrigated landscapes and made canal-system operation more difficult, potentially reducing groundwater levels, wetland extent, and return flows critical to downstream irrigators and fish and wildlife. We discuss future scenario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increased communication among loc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regarding land use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irrigated landscapes across the W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