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可拓学的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选取了岩土体类型、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已有灾害点数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建立了基于可拓学理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济南市为例,对可拓学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该方法获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拓工程法的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影响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重视实践中的经验,将可拓工程方法与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相结合,提出了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适合可拓学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类标准,实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黄土路堑边坡的结合。实例评价结果与定值计算、工程实际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个雹云识别的物元可拓模型 ,把单参数不相容的雹云识别问题化为相容的多参数的雹云识别问题 ,通过构造雹云和雷雨云的经典域和节域物元矩阵并计算相关关联度的大小进行雹云识别 .川南地区实例应用表明 ,该方法用于川西南地区雹云识别结果正确率达 80 %以上 .  相似文献   

4.
以基础地质数据为数据源,充分研究日照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选取地貌、构造、地层、岩浆岩、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6种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对各个因子进行分析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各个评价因子与其权重进行加权叠加计算,最终得出日照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划分出低、中和高易发区3类分区并完成精度检验。日照市地质灾害重点分布于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通过的区域和低山、丘陵地貌区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等地,此类区域需重点防治。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层次化、定量化,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日照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价和分区,分区结果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设计的一个动态的指标体系管理及指数计算输出系统,并介绍了基于这个系统的一个应用案例--农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计算、输出过程。  相似文献   

6.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措施。作为投资大,涉及面广的公益性项目,积极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对用好、管好财政资金与公共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生命周期长、动态性、可变性等特点,以能够反映事物动态变化的可拓论为基础,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来丰富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为更好地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学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但传统的辅导员选拔和考核标准存在很多局限性,影响了辅导员的选拔与任用。依据胜任力理论和模型,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构建高校辅导员评价指标,确定知识、技能、品质、个性动机4个一级指标和一般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等18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项胜任力指标的权重,构建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评价模型,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的鹊山上设立了3块岩层水准标石的原点组。使用美国Tri mble Di Ni 12电子水准仪和条码式铟钢水准标尺施测一等精密水准82.2 km,二等精密水准30.8 km,联测各类水准点35个。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在临盘采油区(以后仓西北采油四队LY18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年沉降量为54.3 mm。建议在其周边增埋地面观测标石,进行加密观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面沉降灾害以鲁北平原最为严重,在德州地区的地面沉降已对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构成了威胁,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水准测量网络及监测运行,查明了德州市地面沉降的规模和范围,研究成果表明工作区均存在地面沉降现象,截至2010年,德城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地面沉降幅度最大,目前地面累计沉降量为-1186.9~-636.9mm,多年平均沉降速率为59.35mm/a,形成了以市区西北部为中心的地面沉降盆地。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大规模地面沉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地层结构松散、固结程度低,地下水超采等原因,鲁西北平原区地面沉降持续发展。年沉降速率最快的区域位于东营南部的广饶县、滨州南部的博兴县和聊城东部的茌平区附近。德州地面沉降漏斗与周边沧州、衡水沉降区连成一片,成为鲁西北平原区最为典型的地面沉降发育区。其中德州城区国棉厂监测点1991—2017年累计沉降量已超过1400 mm。该文简要介绍了德州分层标组施工工艺、监测方法,综合利用水准测量及分层标监测数据,开展了分层沉降特征研究,查明分层标组所在区域0~60 m,60~300 m,300~500 m及500 m以深地层因压缩变形引起的地面沉降速率分别为1.67 mm/a,20 mm/a,18.33 mm/a,8.00 mm/a。对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德州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济南北跨城市规划区为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先建后采、先采后建、只建不采和只采不建四种情境下的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选取了对研究区综合效益影响较大的9个因子,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各情境下单因子内部的效益性评价分值,通过赋值叠加处理,得到不同情境下各评价单元的因子赋值结果,最后,结合济南市北跨规划区发展规划,提出了济南北跨城市规划区城市建设与煤炭资源开发优化布局方案。此外,煤炭资源开采应兼顾城市建设长远发展,选取合适的开采以及充填方式以减小地面沉陷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廊坊北部地区的33景Envisat ASAR影像进行处理,获取该地区2007~2010年平均形变速率场与季度时序沉降信息,并与沉降影响场数据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 1)宋庄-燕郊与五百户-大口屯等地区沉降发育较显著,季节性变动特征明显;2)山前与杨各庄-马坊地区呈高沉降梯度,平原区较高沉降梯度区多与-16 mm/a、0 mm/a等值线形态一致,差异性沉降特征显著;3)因第四系厚度、结构显著差异与断裂活动影响,北、东部断层两侧多表现为较高或渐变的形变梯度;4)差异性沉降展布与水源地、水位降深区具较好空间响应,且较严重沉降多为中深层承压水超采与城镇化建设所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问题,建立包含四大类、八小类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模型,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构造出的判断矩阵综合打分,得出各因素的相应权重后运用到深圳市创伤中心空间选址的实例研究上。模型中所涉及的空间数据均基于网络分析,更贴合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深圳市创伤中心的依托医院相对集中这一特殊情况,通过聚类分析划分区域后再使用层次分析模型选址。优化后的结果将改善深圳市创伤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提高创伤救治效率,为创伤救治机构规划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路段属性求权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优路径搜索功能是车载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模块的核心功能之一。车辆在道路路段上的旅行支出是综合考虑道路的各种属性,通过加权、无量纲化等计算后的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道路的各种属性加权,给出了不同类型属性的无量纲化的标准函数。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面沉降成为十大地质灾害之一。根据济宁城区地面沉降历史与现状,结合当前济宁市城市沉降基岩标建设和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研究,以GIS、数据库、测量、无线通讯等技术为支撑,建立了济宁城区地面沉降监测管理系统。通过监测数据自动化接收、数据处理与分析、报表生成、预警预报等模块设计,实现了地面沉降实时监测,为城市地面沉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政府超前决策、提前布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监测数据在水环境敏感性评价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受地形、环境、站点布设等因素影响存在缺失或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选取福建省为实验区,以2017年4-6月该省重点平台采集的网络文本数据为数据源,从水环境网络文本敏感度、污染敏感度和保护敏感度3个方面分析遴选出13个评价因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网络文本构建水环境敏感性评价模型,分类验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① 从网络文本敏感度看,该省东部-中北部地区高于西部-中南部地区,高敏感区分布集中在闽江下游地区;② 从污染敏感度看,该省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汀江中下游、晋江下游和龙江等区域;③ 从保护敏感度看,该省西北-中南地区高于东北-西南地区,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闽江上游支流建溪、木兰溪、萩芦溪等区域。综合各敏感度因子分析后发现全省水环境敏感度整体从东南-西南-北部-中部-东北依次减小,东沿海经济发达区和河流入海口等区域呈现出高敏感性,与实际情况相符。本研究使得水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对于预测或排查水环境高敏感污染风险区、重要保护区及公众关注区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矿区的地表沉陷分布及特征,可为研究大范围矿区的地表沉陷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