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研究寿山水坑石的矿物成分、内含物、微量元素及产地特征,采用了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LA-CP-MS等测试方法。红外光谱和XRD测试结果显示水坑石的矿物组成以地开石为主,珍珠陶石、叶腊石、伊利石在部分样品中作为次要矿物存在;XRD图谱显示地开石有序度较低。扫描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萝卜纹的矿物颗粒比基质部分细小,呈不定向排列;暗色颗粒状内含物以自形与它形两种形态镶嵌于地开石基质中。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萝卜纹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硫磷铝锶石,暗色颗粒状内含物为黄铁矿。LA-CP-MS测试结果显示高山石、水坑石、田黄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区别,使用判别分析建立三者的判别函数,对未知样品的判别正确率估计值为90.8%。水坑石中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较低。水坑石的原生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萝卜纹和黄铁矿均为原生包裹体。后期环境的差异造成了高山石、水坑石、田黄在微量元素含量上的差别,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水坑石中轻稀土元素的迁移;这些差异可作为鉴别三者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昌化田黄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产于浙江昌化玉岩山的一个新的田黄品种。68件样品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昌化田黄主要组成矿物为迪开石、高岭石,并可含石英、明矾石、绢云母、褐铁矿、黄铁矿、辰砂等次要矿物,未见珍珠石。昌化田黄与寿山田黄具有相同成因,并具有田黄的石皮、石形、质地、石色、萝卜纹、红格等鉴定特征。昌化田黄在产状、块度、石形及矿物组成上与寿山田黄有差异,可资区别。  相似文献   

3.
田黄素有"石帝"的美称。经过近千年的开采,资源已经枯竭。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冒充的假田黄,所以鉴识真假田黄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鉴识田黄主要凭肉眼鉴定,从田黄的形状、石皮、"红格"、"萝卜纹"、质地几个方面观察。由于现代科学仪器检测的介入,应用了红外光谱仪、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对田黄的鉴定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表明,田黄的矿物成分是以迪开石、珍珠石为主;田黄的皮与核的矿物成分基本一致。用传统的方法和现代仪器检测法相结合鉴定田黄,其结果才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对昌化田黄和田黄进行了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测试,以获得两者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比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表明,昌化田黄主要由地开石或者高岭石组成,而田黄主要由地开石、珍珠陶石或者伊利石组成.田黄和昌化田黄样品中均可含有少量的硫磷铝锶矿.有的昌化田黄中存在微量明矾石,其石皮中含有微量石英.昌化田黄中的地开石晶体颗粒为自形半自形结构,集合体呈书本状叠置排列;田黄中的地开石大多为他形结构,晶体颗粒在三维空间无序堆叠.田黄中P,V,Cr,Ga和Sr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昌化田黄,而Rb元素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昌化田黄.V-Rb,Cr-Rb,Ga-Rb元素投点图可区分昌化田黄和田黄品种.另外,昌化田黄石皮中Mg,Cr,Fe和Sn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其石肉.昌化田黄和田黄皆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昌化田黄比田黄的REE富集程度高.当所测主要矿物组成为非地开石,如珍珠陶石或者伊利石时,可能为田黄;如为高岭石时,可能为昌化田黄.当所测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时,两者皆有可能.矿物组成测试结合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微形貌特征可对田黄和昌化田黄进行产地鉴别.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寿山田黄石进行了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能谱(EDS)测试、显微拉曼光谱(Raman)测试、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测试、全铁化学分析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以研究田黄的萝卜纹及颜色成因.放大及薄片观察显示,萝卜纹与基体无明显规则的界限,并呈体状扩散.SEM、EDS和拉曼光谱测试表明田黄萝卜纹的矿物成分为硫磷铝锶石,主要呈碎屑状集合体和纤柱状集合体,为原生特征.LA-ICP-MS和全铁化学分析表明三价铁离子导致田黄呈黄色,电子顺磁共振测试表明铁在田黄中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认为是水田环境中铁(氢)氧化物吸附于组成田黄的层状硅酸盐矿物颗粒表面而呈黄色,为次生色.  相似文献   

6.
一种斜绿泥石质仿田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黄是一种产于福建寿山、以地开石或珍珠陶石为主要矿物组成的玉石,其具有"形""皮""格""纹"特征。由于田黄的价格昂贵,市场上常有田黄仿制品出现。主要介绍一种斜绿泥石质田黄仿制品材料,该斜绿泥石质仿田黄为黄色至褐黄色,玻璃光泽,半透明,具有似"萝卜丝纹"与"红筋",外貌上与田黄十分形似,较易混淆,但斜绿泥石质仿田黄的透明度较田黄的好;该斜绿泥石质仿田黄的实测折射率为1.585,相对密度为2.81,二者均较田黄的高;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斜绿泥石以14.39,7.14,4.74,3.55处的衍射峰为特征,而田黄则没有14附近的衍射峰;红外光谱的结果显示,虽然斜绿泥石质仿田黄和田黄均在3 700~3 400 cm-1范围内具有羟基吸收,但前者显示宽吸收基础上叠加了3 679,3 671,3 651和3 629 cm-1处4个极弱的肩形峰,而后者却有3 700,3 645,3 625 cm-1处的尖锐的强吸收峰。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或红外光谱、折射率和相对密度等测试方法可将其区别开。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至1982年前后,田黄的界定基本是遵循张俊勋在1934年提出的田黄"中牵萝卜纹"和陈子奋在1939年提出的"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无纹不成田"的鉴定标准。众所周知,切开白萝卜后,其具有丫形或不规则网状纹理结构(经笔者切开数以百计的白萝卜后发现,该特征无一例外),而后者是前者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云南剑川金河岩体中地幔流体交代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剑川金河岩体中的硅化霓辉正长斑岩含有较多的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岩石包体.岩相学研究表明,伴随交代蚀变,其主岩和各类包体岩石中普遍发育沿矿物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离纹贯入或穿插的呈网状和细脉浸染状分布的黑色不透明物质.对该物质进行了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发现其组成以微晶硅酸盐矿物为主,含少量微晶石英,尤其是含有微晶地幔标型矿物--含钛磁铁矿(或镜铁矿)和含铬自然铁;后两者与硅酸盐矿物构成超显微熔离结构交生.研究认为,这种物质组成和特征,是具超临界和熔浆性质的地幔流体的微观表现,其活动所引发的交代蚀变表现为硅化、钠化及深源包体中的暗色矿物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退变序列.这一地幔流体作用微观踪迹的揭示,对于分析和论证滇西地区新生代多金属成矿的深部地质作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黄宝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名贵的田黄宝石,经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及电子显微镜等研究,证实为一种罕见的珍珠石。田黄按宝石状态划分为三种:1.田黄冻,矿物成分主要为珍珠石,有时可见到一点伊利石。2.田黄石,是珍珠石与地开石成不同比例的混合物。3.银裹金,是纯白色半透明的地开石包裹着金黄色的冻状珍珠石。 这种宝石极为罕见难得,仅在我国寿山的坂田砾石层中偶然发现。文中探讨了寻找原生田黄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某些矿物中次显微金及晶格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高岭石、伊利石、黄铁矿、辉锑矿、石英等中的次显微金;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研究了黄铁矿、毒砂中的品格金;获得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从而对这些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从结晶化学观点对次显微金、晶格金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据大量民间收藏的"田黄石"工艺品的检测,按主要组成矿物,其可被分为迪开石型、叶蜡石型、伊利石型、斜绿泥石型等。"萝卜纹"、"格"和"皮"不是确定田黄石的必要条件。对寿山石、田黄石的命名需要与国际接轨,建议使用矿物名称与传统名称相结合的双重命名法。田黄石不只由迪开石和/或珍珠石组成,建议做进一步的相关地质调查和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田黄石及黄色印章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扼要地介绍和类比了寿山田黄石及相似印章石,思考了寿山田黄与昌化(田)黄石、寿山田黄与其相同母岩的掘性石及洞采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只要是质优印章石,无论产地与产出状态,均可依主要矿物统一分类命名,依优劣统一定级。  相似文献   

13.
寿山石的矿物组分和田黄石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已测定的寿山石的矿物组分,将寿山石划分为珍珠石型、迪开石型、绢云母型和叶蜡石型。讨论了田黄石的命名标准后认为,凡达到田黄石命名标准的寿山石和其他产地的图章石也应叫田黄石。笔者首次用40Ar-39Ar法测定了寿山石的成矿年龄为133.44±4.69Ma,说明寿山石是在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喷发后由来自火山岩本身的热液沿断裂或破碎带交代火山岩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昌化田黄鸡血石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化田黄鸡血石是近年来发现的田黄新品种。人们根据其外观分为两类:冻地田黄鸡血石和刚地田黄鸡血石。本文运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浙江玉岩山的昌化田黄鸡血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冻地田黄鸡血石以迪开石为主,含有少量的滑石;刚地田黄鸡血石以明矾石为主,含有少量的迪开石、石英、钠长石和滑石。依据田黄的一般概念,笔者认为昌化冻地田黄鸡血石可以称为"田黄鸡血石",而刚地田黄鸡血石只能定义为昌化鸡血石,从矿物学特征上,不能称为田黄。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静水称重法、X射线粉晶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全岩化学分析、环境扫描电镜、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等测试手段,对老挝田黄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挝田黄石含有多种高岭石族矿物,并以地开石为主.Fe3+为老挝田黄石呈黄色的致色离子.样品中高岭石族矿物颗粒直径为3~5μm,呈假六方片状,表面平整,呈三维堆垛或叠瓦状紧密排列.样品中矿物颗粒越小,结晶程度越好,自形程度越高,样品的透明度越高.微量元素分析可对老挝田黄石与田黄进行产地区分.老挝田黄石中Ga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田黄,而Co、Rb、Ni等元素的质量分数明显低于田黄.Co-Ga、Rb-Ga、Ni-Ga元素的投点图能较好区分老挝田黄石和田黄.老挝田黄石样品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且轻稀土元素的分馏明显.  相似文献   

16.
曾严谨  荣冠  彭俊  沙松 《岩土力学》2018,39(Z1):220-226
利用偏光显微镜对经历不同高温循环作用后的细粒大理岩进行观测,通过统计微裂纹长度、开度、数量等参数,探讨不同加热循环次数后岩样内微裂纹的扩展规律。结果表明,(1)经历不同热循环次数作用的岩样,微裂纹的数量和长度均不同,未经热处理岩样内颗粒致密,胶结较好,内部无明显的微裂纹。经历4次热循环作用后岩样内微裂纹发育明显,以晶界裂纹为主,开度和长度均显著增加。岩样经历16次热循环作用后开度持续增大,为55 µm,是4次热循环的4倍;(2)对不同热循环处理后岩样内部发育微裂纹的方向进行了统计,发现微裂纹无明显的方向性,还表明细观切片的取样位置对微裂纹的发育影响不大;(3)线性裂纹密度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经历16次热循环作用后岩样的线性裂纹密度是没有经历热处理岩样的2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