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5年12月~2006年3月,采用粪便分析法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密云水库北部地区越冬灰鹤(Grus gru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鹤冬季为植食性,主要的食物有5科13种。谷物为其冬季食物的主要来源,占食物总量的76.40%。除农作物外,灰鹤也取食湿地植物的种子或植株,但仅占食物总量的13.27%。将野鸭湖灰鹤和密云水库灰鹤的食物组成进行比较,发现两越冬种群虽然都主要以农作物为食,但野鸭湖灰鹤以取食玉米(Zea mays)为主,密云水库越冬灰鹤取食最多的食物则为高粱(Sorghun bicolar)。  相似文献   

2.
在哈尔滨市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法,对野生种子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该湿地公园野生种子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特征.在该湿地公园共记录野生种子植物58科170属272种(包括2亚种和2变种),都为被子植物.其中,物种数较多的科有禾本科(Gramineae)(48种)、菊科(Compositae)(37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系统了解山东省潍坊市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于2019年10月2~10日和2020年8月15~23日,对该市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维管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生态型和生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4座湿地公园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1目108科352属533种;其中,有399种资源植物、9种保护植物、3种山东省稀有植物以及52种入侵和归化植物;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单属(种)科和寡属(种)科占优势;在区系组成上,有15种类型、9变型,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21.6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占16.48%)。总体上,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各湿地公园中的乔木过多,人工种植植物的比例和数量较大,野生物种和水生维管植物相对匮乏,存在一定数量自然混入或人为引进的入侵和有害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4.
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内,进行了野外植物调查,研究了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和植物区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318种,隶属61科191属;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其中,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和野大豆(Glycine soja)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和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为《河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河北省重点保护植物。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内的5处调查样地中,官厅水库西北岸浅水河漫滩-沼泽中植物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5.
海南清澜港不同栖息位置红树林软体动物的食物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南清澜港4种不同栖息位置的红树林软体动物的食物来源进行研究,分别为栖息于红树植物枝干和树叶上的粗糙滨螺(Littorina scabra)、栖息于沉积物表面的红树拟蟹守螺(Cerithidea rhizophorarum)和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 microptera),以及栖息于沉积物底内的红树蚬(Geloina coaxans)。根据红树植物树皮、叶片、大型藻类、海草、水体颗粒有机物、土壤表层沉积物和软体动物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利用IsoSource统计软件,结合δ13C、δ15N位置图,研究其食物来源。结果显示,实验所选取的6种食物源都不是粗糙滨螺的主要食物;红树拟蟹守螺和小翼拟蟹守螺的主要食物都为大型藻类,食物贡献率分别为44%~80%和80%;红树蚬主要取食沉积物表层凋落的红树植物碎屑,树皮和叶片的食物贡献率都为26%~50%。红树林软体动物能够根据栖息生境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摄食行为与红树林区生境的多样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3种涉禽——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苍鹭(Ardea cinere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的越冬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白鹤的主要行为是取食(82.60±6.57)%和警戒(10.38±3.93)%,其取食行为发生频次比例远高于苍鹭[(8.62±4.84)%]和白琵鹭[(25.70±25.1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1边走边取食的白鹤和白琵鹭在取食时,比苍鹭消耗更多的能量,它们通过花费更多的取食时间,来弥补能量的消耗,2植食性动物(白鹤)相对于肉食性动物(苍鹭和白琵鹭)需投入大量时间摄取食物,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收入;白琵鹭和苍鹭的主要行为包括静栖和取食,但白琵鹭取食所占的比例高于苍鹭,静栖所占比例低于苍鹭,表明白琵鹭和苍鹭对能量的获取和消耗存在一定的权衡,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3种涉禽行为节律的研究结果显示,1白鹤仅警戒无显著节律变化,其余各行为节律都变化显著,各时段的取食行为频次比例较高;2苍鹭的静栖和取食无显著节律变化,各时段的取食发生频次比例较低;3白琵鹭的取食表现出早晨(7︰00~7︰59)、傍晚(17︰00~)发生频次比例较大,静栖发生频次比例峰值出现在13︰00~13︰59。3种涉禽取食高峰时段不同步,利于它们获得最大化的适合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间竞争,避免了食物资源利用的激烈竞争,以达到共存。  相似文献   

7.
粪便含水量(WC)和平均颗粒大小(MPS)反映了有蹄类动物体内水份平衡状况及咀嚼效率和消化率,是有蹄类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对策的重要体现。放归普氏野马如何适应干旱环境,是重引入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采集到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内春、夏、秋季共65份放归野马新鲜粪样,测定粪便含水量和粪便颗粒大小(湿筛法),并比较了这2个指标的季节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野马MPS在春季(3.98±0.08mm)显著高于夏季(3.65±0.05mm);春季头马MPS显著高于雌马(t=2.784,P=0.015),但夏、秋季两者无明显差异。春(73.17±1.05%)、夏(70.56±0.99%)、秋(68.12±0.79%)三季野马粪便WC依次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头马的WC在春、夏、秋三季均高于雌马,在春季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研究表明:放归野马粪便MPS和WC的季节和性别差异,与环境中可用食物和水源优劣度及不同性别在家族群中承担的角色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胚胎发育的规律,以额尔齐斯河中的野生高体雅罗鱼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的时序和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3.34±0.14)℃条件下,高体雅罗鱼的胚胎历经234 h 20 min出膜,共需积温3 136.36℃·h;高体雅罗鱼的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共7个时期(进一步细分为26个时期);其中,孵化期所需要的积温最多,其次为器官形成期,囊胚期、卵裂期、神经胚期、原肠期、受精卵期所需要的积温依次减少;历经96 h,出膜仔鱼的眼、消化道、鳃盖等器官完全形成,已经可以开口摄食,但是,此时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营养混合吸收的方式,直到第5天,卵黄囊被吸收完毕,仔鱼的营养吸收方式完全转变为外源性营养吸收方式。在早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高体雅罗鱼的仔鱼能够通过食物来源的快速转变、器官的快速发育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增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成活率。因此,深入研究高体雅罗鱼早期发育时期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提高其苗种成活率和未来进...  相似文献   

9.
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河北张北黄盖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开展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4种,隶属6目12科;其中,以鸻形目水鸟的物种数量最多,雁形目水鸟的个体数量最多;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有旅鸟41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75.93%),夏候鸟13种(占24.07%);在水鸟区系组成方面,有古北界水鸟34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62.96%)、广布种19种(占35.19%)和东洋界1种(占1.85%)。该湿地公园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秋迁徙季,水鸟群落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水鸟多样性也相对较高;冬季,湖面冰封,未发现水鸟;夏季,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最少,水鸟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
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河北张北黄盖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鸟开展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4种,隶属6目12科;其中,以鸻形目水鸟的物种数量最多,雁形目水鸟的个体数量最多;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有旅鸟41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75.93%),夏候鸟13种(占24.07%);在水鸟区系组成方面,有古北界水鸟34种(占该公园水鸟总物种数量的62.96%)、广布种19种(占35.19%)和东洋界1种(占1.85%)。该湿地公园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秋迁徙季,水鸟群落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水鸟多样性也相对较高;冬季,湖面冰封,未发现水鸟;夏季,水鸟群落的物种和个体数量最少,水鸟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11.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沿海湿地后,会与本地植物进行竞争,从而形成本土植物与入侵植物群落共存的景观。对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格局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评估植物入侵对鸟类群落的影响。2014年11月中旬至2015年2月下旬,对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中心路南侧3种植物生境中越冬鸟类的种类、数量、鸟类觅食行为与基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境中共记录39种鸟类。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生境越冬期鸟类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大,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生境、互花米草群落生境的3种指数依次减小。Jaccard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群落生境与互花米草群落—芦苇群落交错带的鸟类群落极其相似;芦苇群落生境与碱蓬群落生境、互花米草群落生境的鸟类群落分别属中等不相似;碱蓬群落生境与互花米草群落生境的鸟类群落极不相似。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等8种鸟可以分别作为3种不同生境的指示种。在剩余信息40%的水平上,冬季鸟类群落可以聚为6个取食集团,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结果表明,鸟类群落在轴1上可以分为3个类群。不同生境内的鸟类群落组成各异,且在不同生境有明显的指示种,鸟类群落的取食结构与生境内空间资源存在联系。在很多珍稀鸟类越冬过程中,本地物种碱蓬群落生境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受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的双重竞争,其面积在逐渐减少,亟需加强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2.
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在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中,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以了解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群丛特征。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该湿地公园的岛内河渠、岛内库塘、洪泛江滩、草本沼泽、森林沼泽、林地、草地和撂荒地中的植物开展调查,研究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中,记录了105科296属437种维管植物,其中有56种外来物种和8种受保护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的物种数量都≥20种,单种属占总属数的近四分之三;在437种维管植物中,有335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量的76.66%),有95种典型木本植物(占21.74%),还有5种木质藤本(占1.14%)和2种竹类植物(占0.46%);有水生植物48种(占10.98%),有湿生植物138种(占31.58%),有中生植物251种(占57.44%);在科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广布科(45科)占优势,有37科为热带分布科,有22科为温带分布科;在属的区系组成中,温带分布属(126属)占优势,热带...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候鸟的关键中转站和越冬地。为了掌握该湿地公园的鸟类状况,搜集、整理了该湿地公园的鸟类调查记录、鸟类实时监测系统的影像资料和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共记录鸟类19目55科124属203种,其中,有水鸟97种,有海鸟14种。在203种鸟类中,有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黑鹳(Ciconia nigr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和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有3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收录鸟类5种,有附录Ⅱ收录鸟类23种;有5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有4种鸟类为《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鸟类属、科物种多样性指数和G-F指数分别为4.630、25.817和0.821。在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203种鸟类中,古北种鸟类物种数所占比例(56.16%)明显高于东洋种(19.21%);繁殖鸟东洋种物种数所占比例(39.36%)明显高于古北种(9.57%);候鸟物种数(137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65种)。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虽然面积仅为31.48 km2,但是却承载着众多鸟类(特别是水鸟)在此栖息、停歇、越冬和繁殖,因此,加强对该湿地公园的保护,对保护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5月,采用直接瞬时扫描法和间接监控器摄像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顺义饲养繁育基地的一对秃鹫的繁殖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秃鹫在警戒、理羽、吃食、交配、孵化等行为存在着明显的节律性,警戒、理羽行为在行为比例中较高,警戒行为占绝对优势。取食行为多发生在上午的中间阶段,孵化行为不间断、并且轮流孵化幼鸟。孵化期内雌、雄个体的行为差异不大,秃鹫发情期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15年7~9月,在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植物调查,研究了该公园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分类和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植物280种,隶属于59科175属;调查的36个样方被划分为8种植物群落,分别为垂柳+女贞群落(Comm.Salix babylonica+Ligustrum lucidum)、狗牙根+马唐+一年蓬群落(Comm.Cynodon dactylon+Digitaria sanguinalis+Erigeron annuus)、喜旱莲子草+藨草群落(Comm.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Scirpus triqueter)、芦苇群落(Comm.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群落(Comm.Typha orientalis)、浮萍+睡莲+满江红群落(Comm.Lemna minor+Nymphaea tetragona+Azolla imbricate)、莲群落(Comm.Nelumbo nucifera)、菹草+眼子菜+狐尾藻群落(Comm.Potamogeton crispus+Potamogeton distinctus+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垂柳+女贞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各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各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鸳鸯的种群分布及研究现状,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计量与综述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检索并分析了1979年至2018年8月的文献共247篇。结果表明:鸳鸯种群分布和居留状况调查文献151篇(60.82%),鸳鸯生态学文献96篇(份)(39.18%),包括种群结构、生境选择、越冬及繁殖生态研究的32篇(33.34%)和一般习性观察的39篇(40.63%)。近40年来,有关鸳鸯调查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较多集中于种群区域性分布与居留情况调查方面的报道,而专注于鸳鸯生态学研究的并不多,且涉及的研究内容较为粗浅和分散,特别是对鸳鸯微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道鲜见。与国外相比,国内鸳鸯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还处于初步阶段。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当前或今后值得关注的重点:(1)国内鸳鸯研究的内容还有待深化与拓展;(2)鸳鸯种群与生境关系的长期监测与量化研究有待加强;(3)结合现代鸟类监测方法与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关注鸳鸯微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21年5月至9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伊敏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该湿地公园中维管植物的组成特点和科、属、物种的区系成分,旨在为该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管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内蒙古红花尔基伊敏河国家湿地公园中,记录了维管植物63科241属445种;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蔷薇科(Ros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豆科(Fabaceae)的物种数量分别为78种、47种、34种、29种和22种,其合计的物种数量占该湿地公园的总物种数量的47.19%;艾蒿属(Artemisia)、委陵菜属(Potentilla)和薹草属(Carex)的物种数量位居241属的前三位,其物种数量分别为15种、12种和10种,有155属为单种属,占总属数的64.32%;63科的区系分属5种分布区类型及其3种变型,241属的区系分属12种分布区类型及其8种变型,445种的区系分属8种分布区类型及其20种变型,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都以温带分布区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浙江省山区沼泽中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影响因素,在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山上水湖上游的沼泽中,设置了7处调查样地;于2021年5月和7月,在各调查样地,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研究不同季节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分布和α多样性;采用双向聚类分析、网络连接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分析物种间的关联、植物群落的时空差异及其环境解释率。研究结果表明,在7处调查样地的样方中,共记录20科31属35种野生维管植物,其中,莎草科(Cyp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物种占优势,单属单种科所占比例(40%)较大;5月与7月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都无显著差异;可以将35种植物划归为萱草群丛(Ass. Hemerocallis fulva)、星花灯芯草+柳叶箬群丛(Ass. Juncus diastrophanthus+Isachne globosa)、三花悬钩子-紫萁+谷精草群丛(Ass. Rubus trianthus-Osmunda japonica+Eriocaulon buergeria...  相似文献   

19.
基于祁连山西段老虎沟流域断面的径流数据与大本营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冰川区径流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对径流进行重建以弥补缺失径流,此外,对冰川区径流的年际、季节、日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冰川区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性最高0.86,其次是水汽压(0.81)、相对湿度(0.46)、降水量(0.27),径流受气温影响最大。(2)21世纪观测资料显示日平均径流量为2.10 m3·s-1,较20世纪50年代末的1.65 m3·s-1有所增加,主要因消融季气温上升0.75℃所致,强消融期(7、8月)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消融期初(5、6月)和末(9月)年际变化较小。消融季5—9月产流占比分别为5.3%、16.1%、37.3%、35.1%、6.2%。(3)多元指数非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日径流量(纳什效率系数平均为0.70),补充缺失径流后,对于径流的日变化,消融期初和末日变化较小,而强消融期径流的日变化较大。对于径流的时滞效应,老虎沟流域消融季各月径流...  相似文献   

20.
于2017年4月2日和3日,在云南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退塘还湿"鱼塘和湿地公园周边对照鱼塘,开展了野外调查,对比了补种本土植物荷花(Nelumbo nucifera)、香蒲(Typha orientalis)、李氏禾(Leersiahexandra Swartz)、水马齿(Callitriche stagnalis)和引种外来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纸莎草(Cyperus papyr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对鱼塘植物群落修复和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补种本土植物的鱼塘岸带植物物种数显著高于对照鱼塘和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的物种数(n=27,p0.001),水体浊度显著低于对照鱼塘和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n=27,p0.01);补种本土植物和引种外来植物都可以有效改善鱼塘水体的水质;补种本土植物的鱼塘的水体温度和p H分别显著下降了2.9℃和1.3,水中的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89.8%、76.5%、83.5%、82.6%、85.7%和95%;引种外来植物的鱼塘的水体温度和p H分别显著下降了3.4℃和1.0,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叶绿素含量也分别显著下降了79.6%、82.4%、73.2%、61.6%、66.1%和68.5%。与引种外来植物相比,补种本土植物在维持鱼塘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改善水质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