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合应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岩心观察描述,结合测井、录井、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上部砂泥岩段砂岩中发育羽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砂泥岩薄互层,低砂地比,半咸水生物或广盐度生物大量发育,反映了一种潮坪环境;平面上,研究区北部偏粗、含砾,反映存在河流注入,为具有河口湾性质的潮坪沉积体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主要处于潮间带,发育潮道、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河口坝等微相。下部的上泥岩段为深灰色、灰褐色、棕褐色泥岩,偶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灰质泥岩条带,发育平行层理,为泻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刘占红  陈荣  宋成兵  李思田 《地球科学》2012,37(5):1051-1065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形成于盆地演化相对稳定期的陆表海陆棚环境, 由多层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及膏岩相互叠置而成, 是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根据古生物研究及地层对比, 卡拉沙依组在国际地层表上对应于维宪阶和谢尔普霍夫阶, 时限约为±27 Ma.目前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尚较薄弱, 由于内部难于识别出明显的古间断面, 有的研究将其划分为3~4个三级层序, 这与其所跨越的地质时限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通过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处理方法对卡拉沙依组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进行了旋回地层学研究, 同时结合岩心观察及基准面分析, 对塔中及邻近区域的麦6井、中1井、中17井及顺6井的卡拉沙依组地层分别划分出了9~11个层序地层单元, 每个层序的延续时限约为2.40 Ma, 对应于地球轨道3个参数组合形成的天文周期.这在实现精细划分了三级层序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处三级层序成因于天文气候因素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作为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主要产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了该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岩心观察,利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确定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并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的研究。研究表明,卡拉沙依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CKLSQ1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分别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CKLSQ2可划分为两个体系域,分别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相为三角洲和潮坪相交互沉积,其中北部以三角洲相为主,南部盐上区以潮坪相为主,中部的盐边区为两者的过渡带。该认识为目的层段窄薄砂体的预测和精确刻画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心的详细观察和岩石薄片样品分析,根据岩石特征、测井标志、地震特征,将塔河地区塔塔埃尔塔格组分为两个岩性段,为滨海(有障壁)沉积体系。下段为高潮坪(泥坪)和中潮坪(混合坪),上段为低潮坪(砂坪)。塔河地区有障壁滨海的障壁为塔北(沙雅)古隆起高部位,广海为南天山洋。物源主要来自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及南缘的阿尔金山。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地震沉积学研究与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杨迎春  何玉萍  张百涛 《现代地质》2009,23(6):1107-1112
针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含灰质严重造成砂泥岩波阻抗值接近的特点,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在卡拉沙依组CK3和CK4砂组中划分3个最小等时研究单元及其对应的短期等时沉积界面;采用岩石-岩相物理分析确定了最小等时单元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其中厚砂岩为强振幅反射;通过定量地震属性相分析提出用伪熵和扭度属性刻画薄层砂泥岩分布的方法;采用相控属性投影技术进行相控储层预测,并将有利沉积微相平面范围投影到过井的岩性反演剖面中,在三维空间中确定了有利储层展布形态,实现了实践意义上的“相控”理念,证实了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分析及岩性圈闭预测方面具良好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6.
邓海 《世界地质》2013,32(4):808-819
以层序地层学、坡折带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 2 个三级层序和 8 个四级层序,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划分研究,确定该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等 4 种沉积体系。近岸水下扇主要分布在乌南次凹西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分布在东部缓坡带,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中心的深湖相中,而湖泊沉积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心及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的侧翼。从乌南次凹西部断阶带到凹陷中心,沉积相由近岸水下扇逐渐变为深湖--半深湖沉积,乌南次凹东部缓坡带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沉积逐渐变为滨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整体呈南北分异、东西成带的格局。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石炭系到下二叠统,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底面为紫云运动主幕不整合面及其相关面,顶界面为黔桂运动不整合面及其相关面,包含6个三级层序.研究区范围内,从连陆台地到孤立台地乃至台沟背景,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如在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并且发育较多的白云岩地层,而在孤立台地上则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特征,台沟背景中以暗色细粒沉积为主包括台盆相和台棚相沉积.因此,三级沉积层序的相序特征形成有规律的空间变化,虽然在不同的地点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和相序组构存在差异,但它们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前人大量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追索各三级沉积层序界面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黔桂地区石炭系(含下二叠统)的地层层序格架.  相似文献   

8.
根据精细岩相分析,在滇东南泥盆纪台地及台地边缘沉积区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而在深水盆地沉积区仅能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结合海平面波动及构造作用分析,认为在台地或台地边缘沉积区,能划分出的层序在盆地中难以一一对应的原因是:掀斜拉伸作用导致下沉一侧的沉降速度总大于海平面的下降及沉积速率,而保持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沉积特点或海侵沉积特点,或是以饥饿性盆地性质出现,以致形成的沉积层序相对较少。三级及三级以上(高频沉积层序)沉积层序的形成主要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因构造活动强度的差异而难以进行大区域对比,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塔河地区志留系缺失中、上统,只保留了下统柯坪塔格组及塔塔埃尔塔格组,发育滨海-浅海碎屑岩沉积,包括潮坪、陆棚等沉积亚相和中潮坪(混合坪)、低潮坪(砂坪)、陆棚泥等3个微相.该地区志留系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柯坪塔格组包括了SQ1、SQ2,塔塔埃尔塔格组为SQ3.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塔河地区志留系三级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伊朗盆地卡尚地区库姆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岩相、沉积旋回以及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建立中伊朗盆地库姆组的层序地层系统、框架模式及沉积体系,岩性地层单元与沉积层序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库姆组沉积于一个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而与波斯湾间歇性相通的弧后大陆边缘海盆地,是一顶底面以不整合界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超层序组),其内部发育3个3级层序。依据库姆组沉积时的盆地形态和沉积环境分析将盆地分为岛弧、台地、斜坡、盆地4个次级构造一沉积单元。盆地南缘为障壁岛,由于陆源碎屑少,南带及中带沉积碳酸盐岩为主;而北东缘为陆地,陆源(火山)碎屑供应充分,发育扇、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岛弧带则沉积碳酸盐岩夹火山碎屑岩为主。  相似文献   

11.
琉球弧前盆地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北部与欧亚板块汇聚部位,发育于琉球海沟北部增生楔与琉球岛弧之间,是典型“沟-弧-盆”体系的组成单元。现利用多道地震资料,首次建立琉球弧前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其新生代层序地层特征,阐明弧前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并探讨各盆地主要物源。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分析,表明:①始新世为岛弧变质基底沉积期,晚渐新世晚期-早中新世阶段发育残余伸展盆地基底沉积,属于浅海环境,主要受岩浆活动影响,发育火山碎屑岩相;②中中新世-第四纪时期是弧前盆地的主体沉积期,盆地从半深海沉积环境向深海环境过渡,发育典型深海沉积相,局部为火山碎屑岩相;中中新世时北部的南琉球群岛是弧前盆地主要物源区;晚中新世至第四纪时期,台湾岛东北部陆区成为对该弧前盆地贡献最大的物源区,而南琉球群岛的物源供给量降为次要地位。该研究结果是对琉球岛弧及周缘构造控盆作用研究的拓展,并对台湾岛陆地与东部海域“源-汇”系统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冯有良 《地球科学》1999,24(6):635-642
以构造地层、层序地层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为手段,对东营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型式、体系域构造和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在高分辨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岩相和古生物等方面,识别出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标志,建立了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将其下第三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3个层序组,12个层序;确定了该陷3个构造幕发育的3种没成因的三级层序型式,即初始裂陷型层序、裂陷伸展型层序和裂陷收敛型层序,研究表明,该盆地  相似文献   

13.
塔中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东河砂岩是沉积于早海西期角度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旋回性地层单元,它是由最底部的低水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Ⅰ类标准沉积层序,相当于三级海平面旋回的沉积地层。LST以缺失其早期的盆底扇、斜坡楔状体等为特征,仅发育其晚期的陆上河流充填沉积;TST中不发育凝缩层段,副层序在垂向上以弱退积至加积方式堆叠。一个完整的海平面相对升降旋回导致区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发育的厚层炭质页岩为寻找页岩气的有利层位。根据岩芯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陡山沱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斜坡相及若干亚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陡山沱组发育3个Ⅲ级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不同沉积背景下的烃源岩其有机质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说明岩相古地理对烃源岩的发育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各相带烃源岩物性特征,认为台内盆地相为陡山陀组最有利页岩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5.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管红  朱筱敏 《沉积学报》2008,26(5):730-736
通过对地震、岩心、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将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初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特征将每个层序进一步划分为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等三个体系域。层序格架和展布受凹陷结构和断裂活动影响,高柳断层以北地区东营组沉积厚度薄,且后期剥蚀严重。南部滩海地区的各层序完整,厚度相对稳定。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南堡凹陷东营组的沉积体系,东北部陡坡带以发育水下扇、扇三角洲为主,西北部和南部缓坡带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层序界面、准层序(组)叠加样式以及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均受到构造活动的控制,强构造活动期形成退积式叠加模式,而弱构造活动期对应进积式叠加模式。对层序发育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层序1低位域的扇三角洲砂体和层序2中的浊积砂体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
道县地区泥盆纪地层存在不同的3个沉积相区,各相区岩石组合特征具明显差异,在该区1∶2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泥盆纪地层的沉积相变规律,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划分出7个岩石层序,并对层序地层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7.
南堡凹陷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研究基础上,根据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将南堡凹陷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以初始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识别特征为依据,进一步将三级层序划分出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发育位置分析,认为柳南次凹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南堡凹陷沉积充填背景研究,认为柳南次凹的沉积体系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重力流及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及水下扇体系在低位体系域中发育,高位体系域中扇三角洲体系和重力流发育,湖扩体系域中湖泊体系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杨勉  孙文峰  陈艳丽 《地质科学》2011,46(4):973-982
本文在塔南凹陷地层重新划分对比和统一层位的基础上,利用塔南凹陷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并综合考虑构造运动演化特征、古生物资料及地球化学资料,将下白垩统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各级层序中可识别出冲积扇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体系、浊积扇及湖泊等几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露头及钻井资料的研究,河南省晚古生代煤系可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08~252 Ma);以太原组上部灰岩段底界面为区域性沉积间断面,将该一级层序又分为Ms1和Ms2两个二级层序;进而依据次级层序界面又细分为20个三级层序。通过对本区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表明:本溪组沉积早期,本区海侵方向为自东向西进行,海侵中心由南向北迁移,而到本溪组沉积晚期,海侵范围扩大,海侵中心部位继续北移,海侵方向由NEE向SWW进行;自太原组沉积开始,区内海侵逐渐达到高潮,海域扩大;到山西组沉积期,区内大面积海退,海域范围向东南退缩,经历了滨海-潮坪-泻湖-下三角洲平原的沉积演化;到下石盒子组至上石盒子组沉积期,海水基本退出华北盆地范围,致使河南境内沉积演化最后经历了从三角洲前缘-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的演变过程。研究成果对分析研究区晚古生代成煤、古地理、古环境及聚煤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划分出8个超层序.其中寒武系包含3个超层序,奥陶系包含5个超层序,下奥陶统2个,中上奥陶统3个.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具有典型的分层结构,沉积相在纵向演化上,由下部的蒸发台地、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向上变为台地边缘相、浅水陆棚相、混积陆棚相及斜坡相,代表了海水向上持续增深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