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目前正提议联合国建立一个本世纪90年代“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全球性的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由地震、风暴、洪水、海啸、滑坡、火山爆发和野火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及经济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面对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各国政府和人民纷纷采取措施,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美国科学院院长普勒斯于1987年在一次国际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倡议,得到了联合国有关机构的高度重视。1987年12月11日经42届联大通过的169号决议,确定了1990~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相似文献   

3.
在1990~2000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IDNDR)期间,我国对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监测和防治等开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减缓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综合防灾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5)
分析秦皇岛市地质灾害现状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通过总结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并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的形势,对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出建议,最大限度避免或降低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秦皇岛市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安排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10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必须推动建设自然灾害防治的九大重点工程,这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是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大重点工程的关键期.岩土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对岩土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加强.此外,2021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报告中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对包括岩土工程在内的建设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岩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岩土地质灾害风险和节约建设成本,实现绿色岩土工程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广大岩土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加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导致发生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事件,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搜集了全国省级国土部门的权威数据,通过数理统计,以及对孕灾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等,研究总结了2010—2015年("十二五")期间全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总体情况及特征:(1)在全国发生的64 530起地质灾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要灾害类型,中小型灾害最为发育;(2)强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汛期降雨型地质灾害在地域上具有随时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移的特征;(3)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向低人员伤亡、高财产损失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依据2013年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阐述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发育特征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为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2)
唐山市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有盆地、山区、平原、海洋等地形地貌,近年随着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超强度开发利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展。在各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础上,通过掌握的唐山市地质灾害现状,详细分析地质灾害成因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紧密关系。针对唐山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别提出防治措施,以避免和减轻相应地质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相似文献   

9.
美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2006-2010年滑坡灾害计划(LHP)该计划可以帮助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利用可靠的科学信息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任务。LHP的任务是提供可以降低滑坡损失的信息,促进人们对滑坡灾害的了解,制定科学的减灾战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
冯跃封 《城市地质》2011,6(1):37-39,63
我国西南地区频繁发生的"天坑"现象,在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较大损失的同时,引起了人们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慌。广西、四川等西南地区频繁出现的"天坑"确切地说是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1.
雷山县大塘镇排里村排里崩塌为雷山县现状条件下唯一一个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本文详细介绍了该高位崩塌隐患发育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稳定性及危害性等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区域预警是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地质灾害显式统计预警理论考虑了地质环境变化与降雨参数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克服了传统单一临界雨量判据方法的局限。笔者应用地质灾害显式统计预警的基本原理,以中国的东南区为例开展应用研究。选取岩土体类型、地形起伏等12个基础地质环境因素.通过确定性系数模型(CF)综合分析了地质灾害分布与地质环境基础因素的关系.选取地质灾害"潜势度"作为地质环境优劣的指标,并进行了定量计算。选取当日雨量和一个降雨过程的前期累计雨量作为降雨激发因素的指标.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地质环境因素、降雨激发因素的耦合作用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显式统计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以2006年5月18日台风"珍珠"登陆期间的实况预警情况对模型进行了应用校验。验证了显式统计预警原理及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88年初,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了1990—2000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计划(The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Hazards Reduction,简称IDNHR)的提案,使这一计划向具体实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将该计划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关专家估计地质灾害约占自然灾害的1/5~1/4,经济损失约75亿到125亿元/年.因此,对它的防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重视.为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国家决定结合国土整治,支持地方和企业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1991年以来,从国家预算的地勘费内划出少数经费,作为地质灾害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少数地区开展地质灾  相似文献   

15.
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造成损失极大,引人注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为实施非工程减灾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概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应用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四川成都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通过对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区内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为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造成损失巨大,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分析了阿坝州汶川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及汶川县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阐述了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汶川县地质灾害防治初步规划建议,提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为汶川县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安排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永峰 《地下水》2012,(3):204-205
太原市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针对地质灾害危害性从法规建设、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降低地质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四结合”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制定与责任明确相结合。重新修编新一轮《奉化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奉化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台风或暴雨期间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0.
(2010年5月19日)一、充分肯定2009年的工作2009年,全省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有效地减轻了汛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年我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9起,其中:滑坡3起、地面塌陷16起,直接经济损失186.62万元,及时避让转移人员132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