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图集主要使用了准确的详细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用计算机制图技术完成了人口数据的提取、处理、人口指标值计算、统计分析、制图分级和图形输出。在文中同时对图集的自动编制过程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地理研究》1984,3(1):65-65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是建国以来规模空前、项目众多、内容丰富的高质量国情调查。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这次调查成果,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商定共同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地图集》,最近图集编委会正式组成并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人口地图集编委会由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李成瑞同志任主任,地理所名誉所长黄秉维同志等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直接标准化方法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00―2010年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首先,分别选取2000、201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作为2次普查时的区域标准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这2次人口普查时死亡率的空间差异。结果发现:标准化死亡率与粗死亡率的区域差异存在明显的不同,经过标准化以后,有的区域甚至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其次,选用2次人口普查时点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年龄结构,以计算各地区在2000―2010年的死亡率变化情况,并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证实,结果发现:2000―2010年全国所有地区的标准化死亡率均在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都在提高。但若仅从粗死亡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可能会错误地判断部分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在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时点的人口死亡率水平需要经过标准化,否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人口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反映,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国人口总量、结构、素质、分布、迁移等大量的基础数据,揭示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是一笔极为宝贵的信息财富,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其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甘肃省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统计分布检验的结果表明,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肃省人口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口的地区分布差异反而有所减小,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市人口增长差异有所缩小。实现甘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有效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对人口发展区域差异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6.
五、建制镇预测与规划 1、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 (1)指标选取 为了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可比性和有效性,我们选择1983~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公安部统计的市镇非农业人口及其比重为原始数据,然后按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二统计口径(将设区的市的市辖区人口、不设区的市的街道办事处人口以及镇的居委会人口统计为市镇人口)进行调整,以此作为城市化水平基本预测数据,其调整系数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二统计口径市镇人口比重除以当年市镇非农业人口比重,即26.41÷18.73=1.41。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的人口规模及地区分布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云南省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云南省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统计分布检验的结果表明,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l0年间,云南省人口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口的地区分布差异也进一步扩大。云南人口地区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地区人口增长差异较大。实现云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有效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对人口发展区域差异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的编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0,55(6):755-756
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书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主持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人口与环境研究会联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 (中、英文版 )编制完成 ,并由科学出版社于 2 0 0 0年出版发行。这是迄今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反映我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大型地图集。该图集为 8开本 ,2 70页 ,共有 1 80余幅地图 1 8万字说明和 2 0 0幅图片。按图集内容划分 9个图组 ,生动直观地描述了人口与健康 ,人居和消费 ,土地及其退化、固废与噪声 ,森林、…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0,(11):61-62
世界诸多人口大国都将在今年开展大规模人口普查。根据联合国《人口与住房普查原则与建议》,所有国家或地区应于2005至2014年间,最好在2010年前后进行一次人口和住房情况的普查。据统计,目前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2010年的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依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人口密度图分层显示,并形成中国人口分布图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口重心曲线,根据人口重心曲线上点的邻近性实施人口密度再分级,由此获得了更具空间集聚特征的人口密度图.基于人口密度分级的多圈层迭加分析表明:随着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由稀疏趋于稠密,中国人口分布多圈层集聚特征明显.人口重心曲线表明,人口分布总体上是从高密度向低密度分布过渡的,其中在低密度中也有高密度地区分布,高密度地区也有相对稀疏的地区.基于人口重心曲线的中国人口密度再分级表明,中国人口密度可以适度划分为9级,据此可以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划分为集聚核心区、高度集聚区、中度集聚区、低度集聚区、一般过渡区、相对稀疏区、绝对稀疏区、极端稀疏区、基本无人区等9大类型区.统计表明,中国3/4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不到1/5的国土面积上,半数以上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不到2%的人口,研究结果较好地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流入人口大省,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省外流入人口达21497787 人,占广东省总人口的20.61%,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一位。本文以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县级行政单位为分析单元,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力图找出广东省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统计降维的技术手段,说明广东省流入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响应关系,讨论广东省流入人口与当地产业政策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流入人口数量增多,但分布格局总体稳定,流入人口的聚集度略有下降;②流入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分布格局与当地产业转移政策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增长与分布的时空间演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周春山  罗彦  陈素素 《地理科学》2004,24(6):641-647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不仅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内部迁居也频繁。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广州市人口的增长情况,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20年要缓,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中心城区总体上人口减少;其次分析了广州市的人口分布状况,广州人口分布趋向规则化,均衡化,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北向偏移,人口密度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变化,郊区化现象比较明显等;最后对广州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随城市规模和时空间变化特点进行了模型归纳。  相似文献   

13.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2):62-64
人口普查数据预警我国恐成未富先老国家总人口13.4亿虽不出意料,但是60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却引发了人们对老龄化的担忧。一方面是人均GDP刚过400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人口老  相似文献   

14.
《地理研究》2001,20(1):75-75
江泽民主席题写书名,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人口与环境研究会主编,并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卫生部等单位参与下编制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中、英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图集为八开本,270页,共有183幅不同类型的地图和18万字的文字说明,并附有200多幅图片。这是迄今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反映我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大型图集。它的出版得到了欧洲共同体、联合国粮农组织、福特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资助。 图集是一部权威性科学文献,对认识和分析我国国情、制定国策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意义,也可为各级政府决策和管理部门、环保机构、科研院所等使用。 (本刊编辑部摘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对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城市角度分析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后发现: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实力要素、社会发展要素和消费要素显著相关,与经济结构要素相关性不显著;运用GIS技术分析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发现:中国县级人口城市化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东北、中部和西南"三元"结构,省级人口城市化体现出"三区(即京津沪区、渝鄂区和藏新区)、三带(东部带、中部带和北部带)"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蔡建 《地理教学》2011,(17):18-20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迁移流动等基本情况。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笔者对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湘教版)一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既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地图集由序图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图组、区域图组、城市图组组成。其中序图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图组宏观反映了全省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区域图组详细反映各市、县(区)的行政区划和地形地貌、水系及附属设施、交通及其附属物、居民地分布等状况。《图集》汇集了专题地图13幅、市、县(区)图49幅、城区图65幅,文字说明约4万字。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市县及城市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及旅游等内容,与地图内容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口分布空间特征的市民化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东升  陈雯  李平星 《地理研究》2015,34(9):1733-1743
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大规模迁徙导致中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剧烈变动,成为人文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支撑,采用人口总量指标研究中国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及二者比例关系的分布特征,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分布整体依然呈现“东多西少”格局,且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的分布主要表现为沿交通线、经济带集聚的格局,且常住人口分布的经济指向性更强;人口迁移格局较为清晰,东部沿海地区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区,而中部地区多为人口外流区;人口迁移导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热点区域存在较大差异,但热点区域集中在泛珠三角区域及长三角核心区。基于人均GDP及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值,将研究单元分为四类,对各个类型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值、市民化压力、发展状况及三者关系进行探讨,为后续城镇化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青岛市统计局、厦门大学和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开发的《青岛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果 5月 11日通过由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主持的专家鉴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人口专家蒋正华对该成果给予肯定。鉴定委员会认为 ,该系统是GIS技术、数理人口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机结合 ,凸显了人口数量、结构、素质、迁移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并结合我国统计与调查工作的特点 ,进行方法和技术创新。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系统运用数理人口模型和数据挖掘分析方法设计研制了人口指标的评估模块。并结合GIS技术和数据挖掘技…  相似文献   

20.
采用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全面二孩实施背景,预测未来中国与省际城乡人口规模以及省际人口迁移规模;采用2010年人口数据和2020年预测人口数据,从对比视角分析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格局变化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 城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会带来区域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 综合考虑省际人口迁移方向与强度,将中国31个省份划分为4种类型; 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城镇化率的提高及省际差异的缩小,对2010~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增加的贡献占到了30.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