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适应宏观经济形势 1.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新一轮繁荣期,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所带动的。但是,我国房地产业总体上还是一个年轻的新兴产业,才经历十多年时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历史的眼光看,我国城市以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在一段时期内超常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在还历史欠账。新中国前40年,国家集中进行工业投资,城市建设进展不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在开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刺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住房建设在过去实物分房的体制下,受到严…  相似文献   

2.
适应宏观经济形势 1.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新一轮繁荣期,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所带动的.但是,我国房地产业总体上还是一个年轻的新兴产业,才经历十多年时间,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历史的眼光看,我国城市以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在一段时期内超常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在还历史欠账.新中国前40年,国家集中进行工业投资,城市建设进展不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在开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刺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住房建设在过去实物分房的体制下,受到严重的抑制,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随着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住房消费需求的潜能才得到大量释放,并直接拉动了以住宅建设为主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这是属于"补偿"性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产业,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中成长型的产业,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几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就全国总体而言是基本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之上的,有其快速发展的必然性。但是,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围绕房地产业的诸多争论也从未停止过,比如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发展是否过热?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怎样看待炒房现象?过高的房价与地价是什么关系等等。前不久,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房地产等领域存在着投资规模偏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日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就怎样看待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形势谈了一些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及国家一系列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我省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房地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也不断得到完善,逐步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推动力强、与居民消费联系密切的支柱性产业.因此,为了适应我省房地产业变化趋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近几年主要是从管理模式、配置机制和供地政策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和强化房地产市场土地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供应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3年中国大陆掀起了第一轮房地产开发热,中国房地产业从此开始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主要的增长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底取消福利分房,放宽住房信贷政策,促使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高达32%,是同期GDP增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和提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都具有重要作用.从1999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产业,正在逐步摆脱前几年的低迷状态,尤其是在国家颁布住房制度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加快住宅产业化三大举措之后,呈现了明显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03,(2):55
200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1-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6,228亿元,同比增长28.2%,成为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城乡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在8.5%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24%,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个人购房的比例直线上升,房地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与百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房地产开发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过多年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郑州市房地产业在加快城市发展、产品升级换代、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2004年二季度,郑州楼市继续上扬,土地价格稳中有升,郑州房地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广西房地产业正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不仅拉动了其他第三产业、建筑业、建材业等相关产业,而且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税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对财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房地产业首当其冲,房地产税收也深受影响,增幅明显放缓、个别税收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楼市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业已形成.但过高的房价,却又透支了国民的财富,抑制了民众的消费需求,长远又将损害中国的整体经济,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房价的过快上涨,还造就了众多的财富神话,拉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高房价不但让部分城市居民离"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渐行渐远,还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成为户籍制度之后又一个阻止农民成为"城里人"的壁垒;房地产业严重的"官商勾结",腐蚀了社会机体,更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总之,房地产业的非理性发展,已经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持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近几年,房地产金融业务的迅速扩张,对改善居民条件、推动居民住房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以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从而促进房地产信贷的健康发展。本期特刊出陕西电视台经济频道评论员魏雅华的文章,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性的行业。这次我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尽管这个行业被人议论很多,有爱,有骂,有恨,但是房地产业一方面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障税收等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房地产对于我国经济形势的扭转,刺激  相似文献   

16.
(一)条件与基础 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房地产市场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广西东连广东,西接贵州、云南,北连湖南,南接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与越南毗邻,海岸线长达1595km,谓称东临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具有沿海、沿江、沿边、沿线的“四沿”优势;总面积23.6万km2,人口达4600多万;是地广人气旺的祖国南大门,是发展房地产业的好地方。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步规范和完善,消费者日趋理性和成熟,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市场营销的作用,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研究市场、制定营销战略上来。北京的SOHO现代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广西矿业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矿业在带动和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矿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其中,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环境地质问题,几乎每一处矿山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类固体废弃物(废石、废土、尾矿等)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或由于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或由于露天采矿场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中经网 《国土资源》2003,(10):60-61
在央行121号文件出台后,近日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18号文一改近一年来有关部门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不断警示泡沫、紧缩信贷的严厉措辞,并肯定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向完全市场化过渡。下面是几位房地产行业的专家以及房地产公司老总对近期出台的房地产新政策进行的一次大点评。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导致十分脆弱的矿山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其不仅可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而且可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将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皇城镇矿山为例来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进行介绍,以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山水林田湖要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