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水热资源丰富 ,山地、旱坡地多 ,发展玉米生产潜力大。但广东玉米生产传统主要为春种夏收 ,夏种秋收比较少。因而有必要通过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找出制约夏种玉米生产的气象因子 ,为发展夏种玉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 1997年曲江、高要、南海三地和19 90年南雄、曲江、翁源三地的夏种玉米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进行统计分析 ,鉴定气象条件与夏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系 ,找出夏种玉米的适宜播种期 ,为发展夏种玉米提供参考。1 试验方法和资料处理方法1.1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地理分期播种法进行 ,其中19 90年供试品种为“桂顶四号”,试验…  相似文献   

2.
晋中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中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马荣田(晋中气象局030600)1954年以来,晋中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等带来一定影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以全区八个台站1954~1994年的气候资料(气温、降雨量)统计分析结果,论述晋中地区气候...  相似文献   

3.
1试验目的“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的研究”是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其中专题为“气候异常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的子专题“气候异常对我国东北玉米生产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由吉林省气象研究所承担。为此,从1997年开始,我们在榆树市设立了玉米生长模拟田间试验,开展了“东北玉米生长动态模拟模型试验研究”,进行了生物量和气象条件同步观测,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各器官(根、茎、叶及果穗等)生长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最终建立更符合实际的玉米生长动态模拟模型,以便于根据气候变化采取农业生产管…  相似文献   

4.
宜山县气象站站长陈虞棠,努力学习农业知识,用心收集农业科技资料,长期在县委生产基地——矮山公社畔扩大队第五生产队扎扎实实地开展农业气象试验,使气象工作与农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几年来,他总结推广农业气象技术四十二项,撰写农业气象调查材料、专题报告和科普材料二百余篇,普及农业气象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气象技术取得显著成绩。自一九七三年以来,年年被评为县的先进工作者。陈虞棠在为农业服务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过去,这个县春玉米要到“惊蛰”才开始播种,有“惊蛰玉米清明秧,种了黄豆过端阳”之说。一九七四年,县里个别领导由于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生产上搞瞎指挥,提出春玉米播种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5.
黄振均 《贵州气象》1993,17(4):31-33
本文根据试验资料,对“七五”期间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进行耐旱抗旱性能鉴定。分析干旱缺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从玉米品种对干旱天气的承受能力和水分临界期降水量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论证玉米品种耐旱抗旱性能。筛选出几个具有耐旱抗旱性能兼备高产特征的玉米良种。为引进和推广杂交玉米新品种、发展我省玉米生产提供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麦垄套种的气候依据夏玉米麦垄套种增产的气候依据是:一是晚秋早播,延长生育时间,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二是避开6月上、中旬初夏少雨阶段,使播种出苗有水分保证;三是使夏玉米需水高峰期与降水较多的时段相吻合,避免“卡脖旱”。目前,南阳良种公司推广的...  相似文献   

7.
报表预审是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出站前的最后一关,对保证地面观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三校出站制。所谓的“三校出站制”,简单地说就是一份报表出站前必须经过“三关”校对审核。第一校,预审员在每次值班时,坚持将本班至上一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生产气象服务技术包括:生长季气候规律和气候资源的研究,对生产影响较大的旱、涝灾害的发生特征和防御,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玉米螟、玉米小斑病等病虫害的预测及防治和丰歉年气候模型、气象指标等项研究,是一套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实现玉米生产“两高一优”、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自记仪因摩擦等原因,使笔尖未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形成“间断”或“阶梯”现象。其标准是,当记号前后两处自记读数差气压≥0.3hPa(温度≥0.3℃,湿度≥3%)。《观测规范》上称之为“跳跃式”变化。“跳跃式”变化既影响记录的连续性又给计算带来麻烦。尤其是气压记录较突出。“跳跃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仪器笔尖对自记纸的压力过大(或过小)。各市(县)站的气压计都是在单独房间里存放的,在正点前巡视或正式观测时预报员经常察看,因开(关)气压室门过重等原因所致。(1)在更换自记仪器时,对新的自…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11.
1春玉米1995年春玉米整个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利多弊少。虽然北疆玉米区在播种至幼苗生长前期有旱情发生,出现“大小苗”现象.但向整个生长发育期而言,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词一IO’C积温在2500~35O0C之间.除昌吉、哈密、焉者、库车的积温比常年偏少3o,-110.外,全疆其余地区偏多4o~36OC,需水关键期用水充足,光温水匹配基本适宜,无较重灾害发生。全疆春玉米生产获得好收成。1.1幼苗生长期(播种~拔节)4月中、下旬是全疆春玉米的播种时期。北疆由于冬季积雪偏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加之降水偏少、大风多,造成土表层大…  相似文献   

12.
气候分带法及晋中气候带马荣田田珏张恒君(晋中气象局030600)(晋中水利局030600)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通常使用的五种气候分带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国水资源评价》一书中提出的综合指标分带法对晋中地区进行气候带划分。通过三种指标的计算分析,结果说明无...  相似文献   

13.
邓根云  郑大玮 《气象》1979,5(3):32-33
北京地区的耕作制度几经变更,主要有两年三熟制(小麦、夏玉米、秋玉米);一年两熟制(小麦、夏玉米或小麦、水稻);“三种三收”制(小麦、玉米、高粱间套作,实质上也是一年两熟)三种。本文主要分析一年两熟制的旱地秋粮作物的热量条件。 一、秋粮生长季内的热量条件 北京地区小麦收获期在6月15—20日之间,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秋粮(包括“三种三收”的第三茬作物)的生育期基本上是在这段时间内,因此我们用6月21日到9月20日这段时间的大于10℃的活动积温作为秋粮生长季内的热量条件。图1是北京地区秋粮生长季积温分布图,由图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建设中,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制约条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为石油工业制定的“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新疆石油工业迅速发展。随着石油工业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石油生产的某些过程、生产工艺、设备安装、勘察钻探、各种规划设计等,对气象环境、气候变化等条件要求更加迫切、更加严格,因而气象问题受到石油生产管理部rl极大的重视和关。G。我局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气象为石油服务的形势,牢固地确立石油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制定了气象工作为石油服务的主要任务和中长期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在“专”字上…  相似文献   

15.
玉米覆膜栽培是80年代我国旱粮生产的一项突破性农业气象技术工程,是继山区玉米育苗移栽和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后,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旨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被列为高寒山区“温饱工程”之一,为了给山区玉米地膜栽培上升到适当高度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首先了解玉米地膜覆盖的气候生态效应。1资料来源试验采用对比设计,二个重复,每个试验区用地0.22ha,供试品种为户单1号、中单2号、白鸽43,管理措施为当地传统管理措施。增温效应资料为1988~1989年2a在留坝农场进行的膜内和膜外实际观测地温资料,生育期、生长性状及…  相似文献   

16.
1 玉米果穗“不满尖”的原因玉米果穗顶部有 2cm左右不结籽 ,俗称秃顶或不满尖。造成玉米秃顶的气象因素主要有二 :一是玉米在开花授粉期受高温伏旱 (也称“卡脖旱”)影响 ,抽不出雄穗 ,或雌穗抽丝时间推迟 ,花粉盛散期已过 ,致使雌穗顶部花丝未授到粉而秃顶 ;二是在受粉期间阴雨过多 ,花粉散不开 ,遇水花粉粒破裂而死 ,使雌穗花丝未授到粉而成秃顶。除此之外 ,玉米生长后期缺肥和前期生长缺磷钾也是玉米“秃顶”的两个重要原因。后期缺肥可使玉米发育到中途便停止生长 ,使尖上秕粒增加而成秃顶 ;前期缺磷钾则可造成玉米孕穗抽丝开花期的…  相似文献   

17.
临汾地区“94.7.7”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王巧霞(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1994年7月7~8日,山西省中南部地区普遍降水。暴雨区主要集中在晋中、临汾、运城。我区有8个站达大雨以上,其中:临汾为70.5mm、乡宁为72.9mm达暴雨。降水量分布...  相似文献   

18.
“93·7”山西南部大暴雨成因浅析姚彩霞,董存仙(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实况概述1993年7月12~15日,山西境内出现了两场暴雨。第一场暴雨出现在12~13日,晋中(灵石)、临汾(隰县)、运城(永济、芮城)及长治地区的6个县市降了暴雨(见图1...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高。从几年来旱地耕作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推行“春粮/春玉米/甘薯”三熟制,即改原“春粮—甘薯”两熟制,以增种一熟春玉米为三熟制,产量有显著提高。春玉米亩产一般为250~300公斤,高的达400多公斤,甚至亩产超千斤。因此,发展春玉米生产,对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发展合理的间套复种多熟  相似文献   

20.
《气象》1977,3(6):3-4
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春玉米主要产区,玉米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三分之一。全省各地均有玉米栽培,但以松嫩平原为主。由于玉米面积比重大,单产高,潜力大,所以它在粮食上“纲要”和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