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库布齐沙漠典型地区沙漠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库布齐沙漠东部达拉特旗的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区域,以达拉特旗1987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四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1987—2003年来沙漠化动态变化数据,分析了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沙漠化变化情况,从土地流向角度探讨了沙漠化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该地区近20 a来,四个时期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处于减少—增加—再增加的过程中,而沙漠化程度呈现减少—减少—增加的趋势,且2000—2003年间,是该地区沙漠化程度动态变化最大的时期。从土地流向看,各种土地类型向沙漠化土地之间的转化是导致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库布齐沙漠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北辰 《中国沙漠》1991,11(4):33-41
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 并通过实地调查, 对汉唐时期曾在库布齐沙漠设置州县问题进行了考证, 复原了周朔方城、汉朔方郡和隋唐丰州的历史原貌, 并探讨了该时期库布齐沙漠的流沙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沙漠/沙地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及其反馈研究对于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地表过程及其未来环境演变趋势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库布齐沙漠作为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中东部唯一的以流动、半流动为主的沙漠,现代地表景观与周围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明显不同.晚第四纪以来库布齐沙漠与季风边缘区中东部沙地环...  相似文献   

4.
生物土壤结皮对库布齐沙漠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和藻类结皮表层均以细砂和中砂成分为主,藓类结皮表层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生物土壤结皮表层的中粉砂至黏土、粗粉砂和极细砂含量均高于其下层土壤。两种结皮样地均属于分选性较差等级,但结皮下层土壤分选性中等,3类曲线均不对称,属于正偏-极正偏等级,藓类结皮和藻类结皮表层的峰形均属于中等尖锐水平,而流动沙地的曲线尖窄。生物土壤结皮的成土作用随着结皮的发育阶段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库布齐沙漠沙柳无性快速培育技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柳是库布齐沙漠重要的生物与生态资源之一。通过对沙柳扦插苗进行生根粉(ABT)、保水剂、有机肥和‘四枝一穴’栽植密度的不同处理后,连续3 a对其高生长、基径生长、生物量及平茬后枝条萌发数进行了测定。对测定结果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四种处理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沙柳的高生长、基径生长、生物量及平茬后枝条萌发数量。其中保水剂的作用最好,使沙柳的成活率、平茬后的枝条数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61.0%,70.4%和71.4%。  相似文献   

6.
库布齐沙漠几种沙生灌木叶解剖结构耐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爱平  王晓江  杨小玉  张雷 《中国沙漠》2010,30(6):1405-1410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库布齐沙漠的主要造林灌木四翅滨藜、小叶锦鸡儿、杨柴、柽柳、互叶醉鱼草和蒙古莸等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选择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长、栅栏组织细胞宽、栅栏细胞密度、CTR等多指标。结果表明,柽柳叶片厚度高于其他5种,互叶醉鱼草叶片厚度最小。互叶醉鱼草角质层厚度最厚,角质层与叶片厚度的比值大小顺序为:互叶醉鱼草>四翅滨藜>柽柳>小叶锦鸡儿>蒙古莸>杨柴。CTR大小顺序为:蒙古莸>杨柴>小叶锦鸡儿>互叶醉鱼草>四翅滨藜>柽柳。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树种耐旱能力大小依次为杨柴>四翅宾藜>柽柳>蒙古莸>小叶锦鸡儿>互叶醉鱼草。  相似文献   

7.
库布齐沙漠恩格贝沙样中磷的化学赋存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七步连续萃取法对库布齐沙漠恩格贝沙样磷形态的分析,揭示了恩格贝沙样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及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所取沙样中总磷 (TP) 含量在94.33~251.04 μg·g-1 之间,且含量随沙样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无机磷(IP)含量在 88.75~234.83 μg·g-1 之间,占TP含量的 94.08%~93.54%,其中以自生钙结合磷(Ca-P)和原生碎屑磷(De-P)为主,二者占到TP 含量的82.81%~86.13%。有机磷(Or-P)含量在5.58~16.21 μg·g-1之间,占总磷的5.91%~6.46%。在所有不同粒径沙样中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原生碎屑磷(De-P)、自生钙结合磷(Ca-P)、有机磷(Or-P)、吸附态磷(Ads-P)、铁磷(Fe-P)、铝磷(Al-P)、闭蓄态磷(Obs-P),其中Obs-P含量极微。在所取沙样中 Ads-P、Fe-P、De-P、Or-P、Al-P、Obs-P 各自含量都随颗粒物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但Al-P和Obs-P的变化幅度很小。而Ca-P含量受粒径影响较小,粗颗粒沙样中含量略高一些。  相似文献   

8.
作为影响京津冀地区的沙尘途经地和发源地,对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工作一直在持续,成为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将沙漠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成功案例,同时也是全球治沙范例。为研究库布齐沙漠治理工作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利用手工采样数据和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结合气团轨迹,筛选库布齐沙漠起沙并对京津冀地区产生影响的沙尘天气。选取2017年5月3-6日作为典型个例代表,使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设计不同的起沙权重系数敏感试验,模拟研究该地区起沙和治理对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影响。结果表明:(1)气象模式较好地把握天气系统的演变以及地面风场的特征,保证NAQPMS模式可合理模拟沙尘的起沙区域、影响范围以及时空演变特征;(2)受沙尘影响城市的PM10浓度模拟量值及变化与观测较为一致,表明模式合理再现了沙尘的输送过程;(3)库布齐沙漠起沙对京津冀地区的PM10浓度贡献为35~150 μg·m-3,贡献比例为10%~40%;(4)库布齐沙漠治理可使京津冀地区PM10浓度降低35~75 μg·m-3,下降比例为5%~20%,受影响城市PM10浓度下降比例为7%~37%,沙漠治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受影响地区的PM10浓度。  相似文献   

9.
沙漠湖泊动态变化研究对于揭示区域水循环和了解沙漠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86—2020年覆盖库布齐沙漠区域10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提取沙漠湖泊,统计各时期沙漠湖泊数量和面积变化信息,分析库布齐沙漠湖泊数量和面积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库布齐沙漠湖泊数量与面积整体表现为减小趋势,现存湖泊22个,面积7.4678 km2;库布齐沙漠湖泊在1986—2020年共干涸26个,现存湖泊中众多小型湖泊呈现增长趋势,但面积较小,对整个库布齐沙漠湖泊的影响较小,>1 km2湖泊中的大青龙湖、天鹅湖以及大道图湖表现为萎缩状态,减少幅度较大,对整个库布齐沙漠湖泊影响较大;降水量、蒸发量和气温不是影响库布齐沙漠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湖泊面积的空间特征可能由补给来源、补给方式及人为干扰造成。  相似文献   

10.
人工造林使得库布其沙漠的生态快速逆转,了解在人工林地中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变化规律,对改进陆面过程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分量辐射仪测定的2014-2016年库布齐沙漠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的辐射数据,分析了典型天气条件下、不同时间尺度辐射通量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不同天气条件下,除向下...  相似文献   

11.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对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研究表明:①好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0.5cm(结皮层) > 0.5~10cm > 60~70cm > 30~40cm > 150~160cm,好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0~0.5cm(结皮层);②芽孢型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5~10cm > 0~0.5cm > 60~70cm > 30~40cm > 150~160cm,芽孢型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0.5~10cm;③厌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30~40cm=60~70cm > 0~0.5cm=0.5~10cm=150~160cm,厌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30~40cm和60~70cm;④丝状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0.5cm(结皮层) > 0.5~10cm > 30~40cm > 60~70cm > 150~160cm,丝状微生物生物量的峰值在0~0.5cm(结皮层);⑤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相一致,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
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作物秸秆平铺式沙障的防风效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七星湖沙漠风景区沙丘上的芦苇秸秆、向日葵秸秆和玉米秸秆平铺式沙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沙障障格内以及裸沙丘近地表不同高度处的风速,对比研究了各沙障的防风效益。结果表明,①3种沙障在10 cm高度处均具有明显的防风效能,且随着高度的增加,防风效能减小,从10 cm到100 cm高度,3种沙障的防风效能平均降幅达63%。②在沙丘迎风坡,芦苇秸秆沙障的防风效能和地表粗糙度分别是向日葵秸秆沙障的1.36倍和2.34倍,是玉米秸秆沙障的1.76倍和1.88倍;在沙丘坡顶和背风坡,玉米秸秆沙障的防风效能及地表粗糙度均显著高于另外两者(P<0.01)。③3种沙障的风速廓线均呈现出一种类似于“S”型的变化特征,而作为对照的裸沙丘风速廓线则服从典型指数函数分布。  相似文献   

13.
风对沙漠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起沙风是塑造沙漠地貌格局的主要动力。根据1957-2014年库布齐沙漠周边4个基准气象站的地面风资料,从风速、风向和输沙势等方面分析库布齐沙漠的地面风场特征。结果显示:(1)库布齐沙漠的起沙风频率与平均风速有很高的相关性;(2)年平均风速为2.7 m·s-1,全年盛行风向为WNW-NW,为中等变率锐双峰风况,合成输沙风向约为310°。4月风速最大,为中等变率环境;8月风速较小,为高变率环境;1月风速最小,为低变率环境。3-6月风速最大,风向集中度一般;11月至翌年2月风速较大,风向集中度高;7-10月风速最小,风向集中度差;(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07年前后风速、起沙风频率和输沙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2007年前后由减小向增大发展;(4)大气环流和地表粗糙度的改变是库布齐沙漠地面风场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库布齐沙漠HDPE网和植物纤维网沙障防沙试验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区建立HDPE网和植物纤维网工程沙障试验区,采用MetOne 014A/024A型8通道风速仪、8方位集沙仪、风蚀插钎,观测试验沙障影响下的风速、输沙量和地表侵蚀堆积,对比分析不同规格HDPE网、植物纤维网方格沙障和HDPE网前沿高立式阻沙沙障的防风固沙效应。结果表明:(1)一定孔隙度(50%)的方格沙障中心风速垂直变化幅度与变化规律,仅与沙障平面规格和高度(h)密切相关,与试验材料基本无关。相同平面规格的方格沙障,高度(h)大者降风效应显著;相同高度的方格沙障,小规格降风效应较为显著;(2)试验沙障及其防沙体系对风沙流输沙产生明显影响,相近地貌部位,5.0m×5.0m(h=100cm)植物纤维网方格中心输沙量远小于1.0m×1.0m(h=20cm)HDPE网方格和流动沙丘区,大规格高立式沙障固沙效应优于小规格低立式沙障;(3)试验沙障的地表侵蚀堆积状态仅与沙障规格有关,沙障材料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库布齐沙漠南缘典型抛物线形沙丘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沙丘前端活动区的纵断面和一个贯穿两翼及翼间平地的横断面,同步观测各个断面的风速与输沙率,讨论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形态-动力学过程。结果显示,沙丘前端活动区3个纵断面的风速和输沙率遵循一般变化规律,即沿迎风坡上升逐渐增加,至丘顶及附近达到最大,并在背风侧降低;二者在3个纵断面上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具体变化形式不同,沙丘表面动力与输沙过程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沙丘两翼具有纵向沙丘的动力学性质,翼体两侧风速和输沙率具有对称性。该沙丘沙源匮缺,前端活动区主要依靠两翼内侧侵蚀提供沙源。受沙丘形状和植被等因素影响,坡脚及坡下部风速与输沙率之间没有相关性,因此简单的风速放大率和输沙率变化程度无法准确揭示该类型沙丘表面复杂的形态-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e Hobq Desert is the seventh largest desert in China. Since 1988,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Hobq Desert have been obvious and a typical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odel developed gradually, which is well known as the "Hobq model". 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the "Hobq model", but this has not been address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us, we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the "Hobq model", using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from 1988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Hobq model" had a positive trend, but with fluctuations during 2008 and 2009; economic benefits increased by 74% and the maximum value occurred in 2013; and social benefits increased steadily, but with fluctuations in 2010 and 2011. The social benefits were higher tha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same period. Trends in overall benefits of the "Hobq model" were similar to changes in ecological benefits, which increased each 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