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10月,国家气象局作出了“六·五”期间开展“热带环流系统及其预报”课题研究的决定,并责成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持此项工作。在有关协作单位支持下,1983年上半年完成了调研和课题分解。同年7月,经同行专家论证,通过了课题五年(1983-1987)研究方案,经国家气象局批准,正式开始执行。至1986年秋,国家气象局为了加快科研体制改革的步伐,决定此课题提前于1986年结束研究,1987年上半年进行总结及成果鉴定验收工作, 此课题计划仅进行了三年半,但从取得的科研成果来看,己基本完成了原定计划。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后,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天气学方面的工作,是发展较快的一个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对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的迫切要求与促进下,这方面的工作在广泛的基础上蓬勃开展。同时,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很快形成了一支较大的科技与教学人员队伍,成为我国气象学科中近年来从业人员比较集中的一个分支。先后开展了我国近代天气学方面有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之研究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在天气分析预报技术的改进与服务效益上,也  相似文献   

3.
中低纬相互作用是热带环流研究的内容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北半球。近年来由于资料条件有所改善,对南半球中低纬相互作用的研究日多。Ramaswamy等(1978)对印度季风中断期和活跃期南半球中纬的盛行流场作了对比[1]。Nicholis(1977)总结了印尼和新几内亚多雨和少雨月澳州高纬地区环流特征上的差别,指出热带降水与副热带西风强度有显著相关。这些工作对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天气事实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相似文献   

4.
谐波分析也叫调和分析或波谱分析,它是建立在任何复杂的波动或振动均是正弦或余弦的简谐波的重迭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是一种分解分析。大气运动在空间上的多尺度性,在时间上的多频性为谐波分析在天气气候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物理依据。谐波分析在我国天气气候分析中常用的有下述两方面:一是在固定观测点上得到某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等)时间序列的周期分析,即时间场的谐波分析;一是在固定时刻得到某气象要素或特征量场  相似文献   

5.
人工影响天气是云物理学分支出来的一门新科学,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中尺度和边界层气象学、天气预报、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气溶胶物理学、数理统计理论和仪器工程等等学科.随着上述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人工影响天气这一学科的前进.第九届国际云物理学会议(苏联塔林,1984年8月)和第四届WMO人工影响天气学术会议(美国夏威夷,1985年8月)就是对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研究的总结.本文将结合笔者了解的一点国内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情况,对近年来人工影响天气学科研究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1992年7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表了《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声明》。同该组织过去发表的同类声明相比,此次声明表现了明显的乐观主义情绪,显然受到世界范围内人工影响天气进展的鼓舞。其中,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科学领域内的积极活动,尤其令人瞩目。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联合国发起的国际减灾10年活动的促进,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3年,全国有3O个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年投入经费超过7700万元。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7.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1974年热带天气研究工作年会于4月26日至5月1日在广西桂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东、云南、广西二省一区气象局,国家海洋局预报总台、大气所、空字623部队、南大、北大以及中央气象局等18个单位45名代表。会议上交流了科研成果,讨论和调整了今年热带天气研究计划及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气象学者对暴雨中尺度系统研究的某些进展,涉及有关暴雨中尺度系统及其触发机制、动力学、热力学、数值模拟、微物理结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分析问题,并分析了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1949~1998年进入我国北方海域 35°N以北 ,125°E以西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出影响这些地区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规律 ,并根据移入路径 ,将其分为 6种类型 ,分别阐述了各类影响热带气旋的主要路径、影响特征和环流背景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西太平洋、西大西洋以及GATE区夏季热带海洋天气系统质量辐散和垂直速度的日变化,表明日变化是大的,在所有区域中都具有同样的基本特征。 质量辐合的日变化是由于厚的卷云罩复盖在天气系统上,造成天气系统与周围晴空区中净辐射和对流加热比率日变化不同的结果表明,辐射的作用,对于热带天气系统的调整和维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海温是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一个重要因子,大范围的海温异常不但具有局地效应,而且会造成全球大气环流的相应改变。一次典型的厄尔尼诺过程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反常,给世界许多地区带来灾难。尽管人们很早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灾害天气机理和预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赵思雄  孙建华 《大气科学》2013,37(2):297-312
本文对近年来灾害天气机理和预测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概述,涉及致洪暴雨、登陆台风、寒潮暴雪、强沙尘暴、高温酷暑等,紧密结合一些重大的极端天气事件展开分析.近年灾害天气频发,影响依旧十分严重.灾害天气多涉及各种尺度的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上气候变化,环流异常,中尺度系统活跃,使灾害天气的情况更趋复杂.本文对此作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与大家切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汛期影响防城港市的热带辐合带,总结归纳出预报热带辐合带天气的一些模式指标,热带辐合带进入影响区后,出现东海气旋型、副高南压型和大陆高压出海型,次日则无雨(Ⅰ型);出现南海低压型和中纬低槽型,则次日有雨(Ⅱ型);套用暴雨的四个模型,预报次日有没有暴雨(Ⅱ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强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2000~2002年春季(3~5月)中国北方有12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其中11次与蒙古气旋有关.作者从干旱气候背景、环流状况、沙尘源、沙尘路径及天气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集中对引发强沙尘暴的蒙古气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年中,春季我国北方强沙尘暴天气主要与蒙古气旋的发展移动有关,气旋冷锋后的大风是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动力因子;蒙古国南部、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是强沙尘暴过程的主要沙尘源地;影响我国的强沙尘暴的沙尘路径至少可分为3种类型,即偏西路径、西北路径和南疆盆地型,以西北路径居多;我国北方春季的连续干旱、气温偏高及冷空气活跃是强沙尘暴天气形成的重要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6.
17.
曾庆存[1]曾指出,数值模拟研究把气象科学从定性和理论的解释提高到定量计算的严密推理的高度,可以检验原来的假设和理论是否正确,又可以发现更多更新更准确和更全面的规律性,发展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离出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中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现热带气旋外围强降水与低层次天气尺度系统的辐合关系相当密切。文中还计算了两种尺度系统间的动能和涡度转换。得出:在650hPa以上基本上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在650hPa以下基本上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整层积分的结果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在900hPa和400hPa之间的涡度转换为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转换,即涡度转换的结果是使得次天气尺度系统气旋性减弱,天气尺度系统气旋性增强。900hPa以下和400hPa以上则相反。整层积分的结果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提供正涡度。   相似文献   

19.
热带MJO对2009年11月我国东部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结合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了2009年11月热带地区一次强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过程与11月我国东部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2009年11月强的MJO过程是我国东部大范围雨雪天气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MJO对流11月上中旬在印度洋地区异常活跃,尤其是MJO对流中心在第3位相(印度洋中东部)维持了9天(7—16日),对应了11月两次最强的降水(雪)过程。对MJO历史事件的合成分析显示,当MJO对流位于印度洋时,我国东部大部地区降水概率明显增加,温度偏低,与2009年11月的实况一致。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可能受到热带MJO对流强迫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通过遥相关的方式来实现。当MJO对流位于印度洋时,有利于欧亚中高纬环流维持两脊一槽的分布,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东亚东部地区维持一条显著的对流活跃带,这些环流异常形势与2009年11月的实况也较一致,体现了MJO对热带外地区环流异常影响的一般特征。热带地区MJO对流的异常通过对流加热强迫,除引起大尺度纬向环流异常外,同样会引起经向环流异常,从而影响热带外地区环流。当MJO对流位于印度洋时,西太平洋地区为异常的下沉运动控制,东亚东部辐合上升,在热带和中纬度地区之间形成一个异常的经向环流圈,经向环流的存在进一步有利于低层低纬度水汽的向北输送,造成东部降水偏多。利用MJO的发展和演变,对于把握类似2009年11月这样的大范围雨雪气候异常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梅雨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说明本文研究问题的基本观点,首先简略讨论了梅雨次天气尺度扰动的一些基本的天气动力学特点。继而综合讨论一批梅雨期暴雨个例分析的结果。对于青藏高原东侧的西南低涡和夏季江淮切变线发生的机制——特别是高原的动力和热力影响在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暖性低涡东移和切变线向东延伸的机制;江淮切变线维持的机制;低涡转化为江淮气旋波的天气动力过程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探索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