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各测站的实测流、潮流和佘流分布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测区内潮流为非正规丰日浅海潮流,其运动形式呈往复流。核电站二期工程取水口附近(L_1,18站)为一大流速区,而一期工程出水口周围(L_2,L_2′站)有一相对小的流速区。大流速区落潮流历时大于涨潮流历时,而相对小流速区则相反;大流速区的余流较小,而小流速区的余流大。在四个季节中,涨潮流速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落潮流速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最小。余流冬、秋两季较大。在实测流中以潮流为主,径流和季风的作用也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西部“阿尼努德振动”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军  严理 《海洋科学》1994,18(5):62-67
通过对南黄海的大量浅地层部面仪资料的判读,发现在低于现代海面60m附近的地层中有2条古海岩线,从而证明了中国陆架上也曾发生过阿尼努德振动。这项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晚更新世末斯的陆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海西部渔业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88,12(4):70-71
黄海是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的陆架浅海,北起鸭绿江口,南迄长江口北,西北部与渤海相通,南部和东海相连。这个海域位于暖温带,既有暖流的进入,又有沿岸流和冷水团终年存在。这样的环境条件,决定了海洋动物区系和渔业资源中以暖温性鱼类(小黄鱼、真鲷、蓝点鲅、青鳞鱼、皱唇鲨、孔鳐等)为主、同时兼有暖水性(鲐鱼、鳓鱼等)和冷温性(太平洋鲱、鳕鱼  相似文献   

4.
海雾是出现在海上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发生在我国海面上的雾多数是平流雾,它是在海洋大气边界层中,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对中国海海雾的研究,国内不少单位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由于缺乏海上观测资料,迄今除狩生义明在东海海区作出了初步的雾日统计以外,其它海区的分析工作大多是用沿岸台站和岛屿上的资料。为弥补这些缺陷,本文拟根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西部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矿产部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于1972—1979年期间,对南黄海东经123°以西至山东、江苏近岸5米等深线之间的海区进行过系统的线距为10公里的海底地形调查,点距10×10—10×5公里的沉积物取样,并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本文是在上述调查基础上写成的.沉积环境是指沉积时的条件.这种条件包括沉积物周围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水动力强弱、海水盐度、元素及含量等;也包括物质来源的途径和多寡、生物的加入和作用等;而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比重、形状和化学性质也是重要的方面.现代海底沉积物则是这些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研究现代环境将为将今论古提供依据,用现代已知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结构、构造对古沉积物进行类比,从而得出古环境,为寻找古沉积矿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钦州湾近似于一个葫芦海湾。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外湾、内湾、湾颈。外湾是钦州湾的主体部分,指湾口至湾颈的区域;湾颈指龙门港附近;内湾指茅尾海一带。其中外湾湾口处最宽,可达28公里。湾颈处最窄,狭窄处仅1.3公里。内湾宽约13—18公里。整个海湾平均水深约10米。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天气学原理,结合单站气压曲线的变化,分析对比了黄海七井打钻期间的两次低压大风过程,获得了若干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根据1978—1980年渤海及北黄海70个测站的表、底层温、盐资料,用预先给定控制临界值的聚类方法,在该海域划分出5个水团。分析结果表明。1.渤黄海暧水团在冬季为高盐特征,夏季为中盐性质;其分布范围在冬—春季较小而夏—秋季较大。2.渤海水团为中温中盐性质:其温、盐度变化较小而冬—春季范围较大。3.黄海冷水团是一个高盐水团,它在5个水团中保守性最强,而从5月至8月范围较大。4.渤海沿岸水是一个不稳定的水团,其盐度较低,温度变化较小,春季和秋季范围较大而夏季和冬季较小。5.江河冲淡水是温度变化较大的低盐水,其范围夏季大而冬季小。水团的分布,在地理位置上是从该海区之东向西,一层套一层,而各水团在不同季节有自己的模式。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水团消长变化和渔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前言研究浅海水团的分布、消长与变化,不仅是物理海洋本身的内容,而且与渔业生产的关系极为密切。浅海水团的分析与大洋水团的分析有不同的特点,浅海水团缺乏大洋水团的保守、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两年的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为主,分析了1996年声学实验区的风,浪基本统计特征及季节分布特征,并对实验期间的浮标实测资料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沉积盆地内形成的自生矿物,如黄铁矿、海绿石、菱铁矿等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它们的形态、成分、结构及构造,对于了解成岩作用早期的环境及变化,具有指相意义。在现代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比较早,研究的中心问题,集中于成因上。已有细菌化石说、胶体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近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西部的陆架锋及冷水团锋区环流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赵保仁 《海洋与湖沼》1987,18(3):218-226
本文依据1984年7月的实测水文资料和卫星图片,指出了南黄海西部存在着因潮混合形成的浅水陆架锋,分析了陆架锋区的水文结构,指出在冷水团锋面区域海洋上层存在着一个因下层冷水上升而形成的低温、高盐、高氧带,沿陆架锋及冷水团边界区域,是黄海的主要上升流区。本文还指出,夏季黄海沿岸流主要是一支沿黄海冷水团锋面南下的强流(jet)。在冷水团衰退时期,随着冷水团的退缩,这一沿锋面的流动将向外海推移。  相似文献   

13.
以金枪鱼碎肉为原料, 采用双酶分步水解法制备高F值酶解液, 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 分别确定两步酶解的最佳条件, 酶解液经活性炭静态吸附去除游离芳香族氨基酸, 对脱芳后的酶解液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测定F值。结果表明, 胃蛋白酶为第一步水解用酶, 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650U/g, 料水比1∶7(g/mL), 温度35.9℃; 风味蛋白酶为第二步水解用酶, 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50700U/g, pH 6.51, 温度51℃, 最终水解度达到36.87%±0.54%; 酶解液在pH 3.0, 温度35℃条件下, 经5%(质量体积分数)的活性炭吸附时间3h后, 脱芳率达到63.18%, F值为30.33, 符合高F值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各国出版的潮汐表和潮流表几乎全是采用调和方法推算的,对于用这种方法进行的潮汐预报的误差已有许多人做过研究;我国也曾有人从调和常数准确度和分潮选取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浅水港口的潮汐预报方法。我所与国家海洋局情报研究所潮流组的同志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潮汐预报的准确度;满足了实践的需要。然而,潮汐预报余差(即实测水位与预报潮高之差)减小的量值与余差本身相比仍是微小。例如在浅水港口吴淞,用1963年实测水位资料的分析结果预报1970年的潮位,采用 Doodson的方法预报,低潮时间的误差在半小时以上者占49%,而采用浅水准调和分潮方法预报,则仅占9%。前者余差的标准差是20.6厘米,后者约为19.7厘米,两者只相差0.9厘米,对余差总体来说,所减少的量值还是很小的。 验潮站测得的每小时一次的水位值,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水位之和。其中,周期部分是潮汐诸分潮振动的迭加结果;在实测水位中扣除预报的潮高后得到的余差基本上可看作是非周期性的。从谱结构来看,实测水位不仅是一系列以线谱为特征的分潮的迭加,而且还有本底噪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些随机起伏。所以,用调和方法预报潮汐,其准确度必有某些限制。为了进一步研究潮汐预报误差,国外曾有人对特定地点的潮汐预报余差进行谱分析,从而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即拟通过潮汐预报余差功率谱研究潮汐预报的准确度和误差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北黄海西部晚第四纪浅层地震剖面层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前人工作对北黄海西部7条浅层地震剖面测线进行解译,所揭示的晚第四纪U1-U4沉积单元的特征是:U1围绕山东半岛形成楔状沉积体,厚度从近岸地区的大于40m向海减薄到0m;U2平均厚度为15m,分布稳定,在研究区由东北向西南增厚;U3平均厚度为20m左右,西南薄,东北厚;U4只在部分剖面上有记录。测线显示,U2单元层中存在埋藏古河道,大部分被天然气充填,形成两条NE-SW向延伸的分支河道,初步认为其属于古黄河北支水系,位于全新世地层之下的晚更新世地层中,为黄河在晚更新世末期(15~9 kaBP)流经北黄海西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北黄海西部的全新世泥质沉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桂芝  高抒  李凤业 《海洋学报》2003,25(4):125-134
细颗粒沉积物在海洋动力条件下被侵蚀、搬运、堆积过程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关注的内容之一,陆架区细颗粒沉积物的输运、堆积、再悬浮过程与物质循环有着紧密的关系[1]。泥质沉积中记录了环境变迁的信息,通过对现代环境下的细颗粒沉积的研究,可以了解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及堆积过程,有助于恢复古代的沉积历史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黄海西部海洋湍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2007年开展的"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中,作者利用自由下降湍流剖面仪MSS60在南黄海海区分别进行了夏、冬、秋季三个航次的微尺度湍流观测,并计算分析了该海区的湍动能耗散系数ε,湍扩散系数κ等。通过与温度、流速分布图对比,结果表明三个季节的湍流混合趋势大体一致。在沿岸浅水区,混合作用比较强烈。而深水区湍流混合的垂直分布明显地表现出三层结构,混合较强的上混合层和底混合层,及相对较弱的中层。风混合和潮混合是黄海湍流混合的主要形式。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洋上层,潮流的影响则表现于底层。  相似文献   

18.
远东拟沙丁鱼(以下简称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a,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日本周围海域,历史上是日本渔民传统的捕捞对象。其资源量波动幅度很大,近几年正处在“丰渔期”,日本连续年产量约为400×lO~4t。在我国,拟沙丁鱼只是从1976年起才大量出现在黄海海域,被围网、流网兼捕到,有关的科研、院校等单位对其作了不少研  相似文献   

19.
黄海多毛类动物地理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海多毛类区系包含有中国沿岸特有地方性种,黄海和日本沿岸的特有地方性种,广温性热带暖水种,寒温带冷水种和广布种等不同性质成分。 2.值得提出的是太平洋东西两岸种在黄海的发现,计有19种。这些种的分布应该考虑不仅是由于历史的成因,在某种程度上幼体也许有可能随当前自日本沿岸流向美洲沿 岸的黑潮传布过去。多毛类有些种幼虫期很长,并且能随海流分布至深海(Thorson,1950)。 3.根据与邻近海区区系的比较,黄海多毛类与日本沿岸,特别是日本本州北部金华山附近的女川湾和松岛湾一带的区系最相近似,女川湾和松岛湾一带属亲潮寒流和黑潮暖流交汇区,因之在种类组成上不仅有来自南方的暖水种,同时,还有北方的冷水种,具有混合区系特征。黄海——本州北部应属同一地理区划。 4.黄海多毛类具有十分显著的混合区系特征,与日本的情况不同,黄海的暖水种多分布在潮间带,冷水种大部分在较深水域,井与深水区终年存在的冷水团有关。 5.黄海北部和中部应属北太平洋北温带和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之间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   

20.
黄海沉积物中碳酸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钙在海洋沉积中的分布非常广泛。进行海洋沉积物中碳酸钙的研究,对探讨沉积环境、物质来源、元素的迁移变化规律、沉积过程和成岩作用、以及古海洋、古气候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对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研究,还可以指示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沉积金属矿藏的储存地。为油气田的开发和其他金属矿的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有些单位先后在不同的海区开展了碳酸钙的调查研究工作。本文是在黄海底质调查的基础上,对292个测站的样品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