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次登陆台风形势下的湖北暴雨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5-906-08课题的02与03专题收集的地面,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9406号台风登陆形势下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在大尺度环流场分析部分,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包含垂直速度,涡度,散度,水汽含量与输送的结构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该暴雨过程中暴雨试验区的降水和地面中尺度特征。在上述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次暴雨过程形成的可能机制;台风外围偏东风低空急流带向暴雨区输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9608台风低压造成的河南省大暴雨过程的特点,影响系统,物理量及中尺度云雨团等方面的分析指出:登陆台风的大暴雨过程是地形及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暴雨中心的产生与环境场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蓄爆发和“V”地形引起反向气压梯度力有关。同时还提出了加密红外卫星云图的云顶温度与降水经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影响河南的登陆台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了1949~1998年从闽、浙登陆台风的气候特征及河南台风暴雨概况,并利用天气学方法对台风登陆后的移动路径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以期为这类台风的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形对0604号"碧利斯"登陆台风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芳  胡伯威 《湖北气象》2007,26(2):97-102
利用NCEP再分析日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造成内陆暴雨特别是湘东南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大范围暴雨带与低气压南部的一条切变—槽以及从低压西侧卷入的干、湿两股气流间形成的"湿度锋区"有关;而独立存在于湘东南的尺度较小而强度特大的一条NNE—SSW向的暴雨带则与罗宵山脉的地形影响有密切关系,地形强迫上升及其对暴雨的触发主要不在山坡上,而是在迎风坡气流上游平原地区(即湘东南),实况与理论估算和推断结果一致。由于气流在湘东南平地辐合上升,它的触发作用成为湘东南特大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对2010年7月22—25日青藏高原东侧出现的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区域性大暴雨是高原上生成的西北涡在断裂的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下东移南压加深,与中低层偏南急流相互作用产生的;高空急流右侧强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是西北涡生成的重要原因;暴雨产生时存在强垂直上升中心与近似饱和的气柱互耦;登陆台风通过参与低空急流的形成,将台风外围的水汽和能量输送到暴雨区,是本次暴雨过程水汽的输送者和能量的提供者;从地面能量比对冷空气的放大作用来看,本次过程先后有两股强弱不同的冷空气从不同方向入侵Ω系统暖区,一股为自甘肃东南入侵四川东部的西北路冷空气,另一股为沿河南中部入侵陕西东南部的东北路冷空气。气旋性辐合中心是高原上西北风引导的冷空气和"灿都"台风西行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形成的;南北两环副热带高压形成的反气旋环流阻挡了α中尺度气旋的移动,使气旋稳定少动,从而使强降雨稳定维持。  相似文献   

6.
影响河南的登陆台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计了1949-1998年从闽、浙登陆台风的气候特及河南省台风暴雨概况,并利用天气学方法对台风登陆后的移动路径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以期为灾类台风的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六个登陆华东的台风数字化序列卫星云图的研究,揭示了台风中心附近大暴雨,台风中外围螺旋云带上的大暴雨,台风南侧外螺旋云带尾部大暴雨及台风龙卷形成过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出的一些特殊事实。  相似文献   

8.
对1994年6号台风造成黑龙江省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相应总结此类型大范围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及指标,通过对各天气系统的分析及分类认识,得出各天气系统在大暴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及不同配置所产生特定的降水范围及强度。同时通过对副高的剖析,进一步认识副高的特点及其它各天气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文资料,研究登陆北上台风特大暴雨与引潮力的关系。分析表明,台风在移动路径上:当遇天文奇点的引潮力共振减压影响时,其最大降水区在引潮力共振减压区内;当遇2个以上天文奇点的引潮力共振减压迭加影响时,其强度减弱较慢,移速减缓,在迭加区内,风雨势力加强,持续时间延长,能造成较大范围的特大暴雨及大风灾害  相似文献   

10.
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国家气象局出版的1949~1996年台风资料,研究了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特征.得出: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的降水量最大,风速最大是8~9月;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登陆台风;华南和华东沿海各时段的登陆台风具有3~5年的周期振荡,一般在厄尔尼诺期间登陆台风次数减少,反厄尔尼诺期间登陆台风次数增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华南沿海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6~7月及8~9月登陆台风次数的相关系数在统计学上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云娜”台风影响的商城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等资料,对“云娜”登陆后的特征及其对商城造成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大深厚的台风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华北地区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倒槽是主要原因;地形对降水起增幅作用;水汽通量和垂直速度中心与特大暴雨落区一致,对特大暴雨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9711号台风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南低空急流和高层的西风急流与台风的相互作用,高层辐散区与低层辐合区同时北抬和重叠,是造成山东地区附近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区主要位于台风移动前方的右侧。台风的移向与副高的位置及强弱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1990~2003年期间,广西14次热带气旋特大暴雨过程进行850hPa低空急流的合成分析,结果指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产生伴随着中南半岛西南急流的增强,西南急流是暴雨增幅的主要水汽和能量输送系统。另外,结合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分析给出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4.
1011号台风“凡亚比”登陆过程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 V3.2.1对“凡亚比”台风(1011)的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三重嵌套,最高分辨率为3 km,共积分120 h(5 d)。利用收集到的观测资料对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了较细致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比”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两次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模式也较好地把握住了“凡亚比”台风的强度演变过程,模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台风登陆过程的强降水开展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散度垂直通量绝对值的垂直积分<|Q|>与地面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两者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比较一致,在降水大的区域<|Q|>的值也大,这表明<|Q|>对“凡亚比”台风强降水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合利用ECMWF提供的热带风场、气压场、高度场等资料,对24例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环境流场和一些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都与赤道西风急流向东扩展或热带气旋东侧南风急流向北扩展有关;造成广西大范围台风暴雨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台风登陆地点和登陆后的路径以及中心是否直接进入广西内陆有关,而且还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和面积指数、强度指数的变化关系密切。登陆台风在影响广西的过程中,其台风东侧的偏南风急流中心涌进广西和正涡度中心进入广西对产生大范围的暴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莫拉克”是2009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莫拉克”带来的强降水导致台湾南部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福建、浙江等省的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50年一遇.因此,在台风暴雨(强降水)预报中,能否准确把握其落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对台风“莫拉克”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三层嵌套,最高分辨率为2 km).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中心的移动路径、强度;模拟的降水分布区域与实况也较为相符.利用再分析资料及模拟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表明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主要由西南季风输送,并且垂直运动旺盛,贯穿整个对流层.根据集合动力因子预报方法,运用广义湿位温、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及水汽散度通量对暴雨落区进行了诊断和预报,发现广义湿位温等值线的“漏斗状”区域与暴雨落区对应关系显著;基于NCEP-GFS每日四次的预报场资料,利用对流涡度矢量和水汽散度通量做出的降水落区预报表明,二者对降水落区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强降水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对流涡度矢量垂直积分量的梯度大值区附近,其时间演变与观测降水的演变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水汽通量散度抓住了垂直运动和水汽散度这两个引发暴雨的关键因子,对降水的发生范围和强降水极值中心的判断更为准确.这三个动力因子都可以为“莫拉克”台风暴雨(强降水)落区提供信号,对台风暴雨落区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云降水方案对一次登陆台风的降水模拟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利用美国最新发展的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研究了不同云降水方案对一次登陆台风的降水模拟问题,结果表明,在网格距适当小的情况下,同时采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云微物理方案(Kessler方案)时,其降水预报优于只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时的预报;在台风降水模拟的初期,Kain-Fritsch方案比Betts-Miller方案产生降水更快,更接近实况降水;在台风登陆后随时间的延长,对流降水重要性逐步下降,网格尺度降水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一次台风远距离作用下的西南低涡大暴雨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刘德  王中  廖峻  翟丹华 《高原气象》2013,32(3):718-727
利用2009年8月2—5日发生在川渝地区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实况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远距离台风作用下的水汽和温湿能输送特征;利用25点平滑算子方法研究了台风"天鹅"对此次暴雨影响系统——西南低涡作用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东移的高空槽耦合了西南低涡,远距离的台风"天鹅"使得西南低涡在川渝地区长时间维持,台风"天鹅"倒槽对低涡系统暖湿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在台风倒槽偏东气流驱动下,其携带的水汽和能量与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水汽汇合,构建了输送到低值系统附近的水汽和能量通道,增强了强降水区水汽和能量积聚效应,这种积聚效应促使低涡系统物理结构的维持;在台风倒槽顶部偏东气流动力作用下,促使低涡系统中低层正涡度增强,进一步促使垂直涡度增长,对低涡系统动力结构维持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促使低涡系统长时间维持,最终导致长时间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晓霞  刘厚赞  张国平 《气象》1997,23(8):43-45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及能量方法分析了1995年8月21-23是鲁南和山东半财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低层高能舌准饱能舌,准饱和及对流不稳定的区域;500hPa正涡度舌与850hPa暖切变及需所了旋中心相配合,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大暴雨。  相似文献   

20.
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特大暴雨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 1°×1°的每6 h再分析等资料,从能量、热量、水汽量以及环境场、冷空气和地形作用,分析了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华南6省区大范围的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合并、西南季风异常活跃、高空强辐散流场和弱垂直切等均变有利于碧利斯陆上维持不消,越赤道气流致使西南季风强盛并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源源不断输入强暴雨区。分析发现:(1)风暴区域能量主要依靠潜热能平流的输送,维持暖性结构和产生强降雨;造成台风剧烈天气的动能是由非地转风穿越等压线,大气斜压性增强所制造的。(2)垂直输送项造成Q1和Q2的异常,是低层暖湿气流被抬升到高层产生凝结和潜热释放所造成的,积云对流所释放的凝结潜热对台风环流的反馈作用在台风暴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冷空气从风暴东西两侧向低层嵌入,触发对流运动发展,近地层涡度和散度的形变项使山区处于一涡源状态,不断触发中尺度降水系统,促使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