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桂东  罗永祥 《广西气象》2006,27(A03):18-19,25
2006年3月12日受冷空气影响,黔南州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根据中低层、地面天气图及单站要素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在天气形势上反应为:高空冷涡对应的横槽南压,其东段逐渐转竖,西段维持横向,不断向南分裂波动,引导地面强大的冷高压南压,使前期受暖低压控制的我省在冷空气侵入时大幅度降温,同时在印缅低槽的影响下,产生液、固态降水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气学及物理量场分析方法,对2006年3月12~13日海东地区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天气主要成因为强暖平流致使西西伯利亚脊加强北挺,脊点伸至新地岛、太梅尔半岛一带,脊前强烈偏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南下,并在脊前形成横槽及地面冷锋,逐渐南压,促成这次海东地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3.
河套地区一次寒潮天气的环流背景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6年3月9—11日在河套地区发生的大范围大风、沙尘暴、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影响本次沙尘暴的高空系统是斜压性很强的蒙古横槽及北路冷空气南压形成的密集的高空锋区,地面蒙古气旋的暖性性质为沙尘暴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沙尘暴发生前期河套及上游地区干暖的气候条件及下垫面增厚的干土层及沙区,对沙尘暴的发生提供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另外,高空蒙古横槽南压、转竖是寒潮爆发南下的关键点;地面蒙古气旋的东移及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达到1060.0hPa是寒潮爆发南下的必要条件;蒙古横槽诱发北路冷空气南压,使地面冷高压前沿气压梯度的不断加强加剧了寒潮爆发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3日08—20时苏尼特右旗、朱日和、正镶白旗、正蓝旗出现了大雪天气过程。这次大雪过程属槽涡型结构:发展的冷性低涡槽东移南压,其下游为较强的高压脊,锡林郭勒盟处在冷涡底部的偏西急流带中。地面河套气旋东移进入锡林郭勒盟地区,之后减弱成河套倒槽,大雪就出现在倒槽的顶部偏南的中心位置处。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15日大连出现了春季最晚的降雪天气。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多种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对这次强对流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200hPa急流、500hPa贝加尔湖冷槽南压形成的冷涡、中低层南支槽前水汽输送以及地面冷锋是产生大连春季强对流雨雪天气的环流背景;中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层...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和同时间的探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06年4月在平顶山市出现的沙尘天气过程的天气气候背景、影响系统及这次过程的演变和动力机制,结果发现: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强冷平流一方面使低槽、冷锋东移南压,另一方面与暖平流共同作用促进蒙古气旋的发展,造成平顶山市这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上空螺旋度垂直分布及演变与沙尘天气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高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产生两个独立的次级环流,在直接环流北分支的下沉运动有利于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促进对流层中低层风力加大,冷锋南压,触发不稳定层结大气,驱动这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2017年2月20—22日青海省出现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是低槽东移型,500hPa低槽东移引导冷空气侵袭青海省,以及地面冷高压的东移南压是此次寒潮爆发的主要原因。前期气温回暖提供了充足的降温空间,强盛的冷平流造成青海北部地区气温骤降。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11~12日平顶山市沙尘天气中尺度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和同时间的探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06年4月在平顶山市出现的沙尘天气过程的天气气候背景、影响系统及这次过程的演变和动力机制,结果发现: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强冷平流一方面使低槽、冷锋东移南压,另一方面与暖平流共同作用促进蒙古气旋的发展,造成平顶山市这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上空螺旋度垂直分布及演变与沙尘天气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高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产生两个独立的次级环流,在直接环流北分支的下沉运动有利于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促进对流层中低层风力加大,冷锋南压,触发不稳定层结大气,驱动这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NCEP资料、常规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对2008-2009年影响广西的三次寒潮过程的强度、影响以及水汽、动力、热力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寒潮的强弱与极涡偏心于东亚的早晚和倒Ω流型有关.500 hPa横槽转竖造成的降温比横槽南压和小槽东移更强烈.导致2008年12月寒潮天气的500 hPa形势为横槽转竖型,出现雨...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0月7—9日青海大部分地区受低槽东移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全省性寒潮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暴雪,这是季节转化中最容易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现利用常规高低空气象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堆积与爆发及水汽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冷空气来源于高纬,西欧低槽东移南压与新疆短波槽合并东移,冷空气分裂式扩散南下,并以西北路径影响青海。(2)寒潮过程属于"低槽东移型",500hPa上的巴尔喀什湖北部的冷涡引导冷空气沿着西北路径进入青海省,以及西伯利亚地面冷高压南下是寒潮爆发的原因。(3)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为暴雪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2018年7月7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受中低层切变线南压、西南季风槽北抬及地面冷空气渗透共同影响,强降水发生前地面及空中风场变化特征明显。风廓线雷达资料中功率谱密度、垂直速度、最大探测高度与降水强度关系密切,垂直速度及探测高度的变化对降水临近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低空风切变对本场航空器起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14年准格尔盆地西北缘发生的一场寒潮大风天气,揭示了形成这次天气的环流背景、地面气压场特点,物理量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欧洲脊顶缓慢东南垮,西伯利亚槽受新地岛、泰梅尔半岛两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槽体逆转南压西伸,使槽前西南急流异常强盛,造成区域大气逆温明显减弱,近地面快速升温。寒潮天气前期,地面高压前冷锋稳定少动,冷暖空气激烈对峙,形成强烈的气压差。强烈下沉气流使冷平流加速进入中低层大气,强冷空气在近地面猛烈爆发,是此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要成因。区域冬季大气逆温对下传冷空气动能的耗散、无强冷空气持续入侵,近地面降温升压快,造成大风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天气学与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2005年夏季曲靖市两次由冷锋切变引发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上低槽东移过程中,后部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加强700hPa川滇切变和地面冷锋。700hPa上川滇切变南压,地面冷锋加强,有利的水汽输送,造成曲靖市强降水天气发生。低层物理量诊断分析对确定降水的落区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08年12月19日-21日朔州市强寒潮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横槽转竖、中西伯利亚地面冷高压维持加强后南压爆发、850 hPa冷平流是产生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4月13日运城市出现的近40年最严重的强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与历史个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前期升温明显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此次过程亚洲中高纬环流表现为“一脊一槽”型,动力机制为横槽转竖促使冷空气向南爆发;冷空气爆发后,本地上空由强盛的冷平流控制,地面冷高压进入关键区并达到寒潮强度。由于每次强降温发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冷空气的强度、发展、移动路径不同,所以造成的降温幅度和影响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强霜冻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华南西部罕见低温冷害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ECMWF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华南西部遭遇50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事件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横槽南压分裂小槽东移,使地面冷高压强度突然增强并爆发南下,是造成华南西部寒潮天气的起因;北半球中高纬度出现双阻型高压(乌拉尔山阻高和阿留申群岛阻高),使大气环流形势异常稳定,是导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性的直接原因;低纬度南支低压槽活跃,西南暖湿空气不断向我国南方输送,华南西部低空相对湿度大,水汽辐合条件及上升运动都对阴雨天气的维持有利;在850 hPa华南上空形成一支稳定的强锋区,大气层出现近地面冷、中层暖、高层冷的结构,加剧了雨雪冻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初春粤北一次少见高架雷暴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2年2月27日广东发生的一次罕见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出现在低层冷高压控制下地面冷锋后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架雷暴"过程。与从地面发展的普通雷暴不同的是,强对流天气发生时,近地面层大气层结稳定,低空有逆温层存在,暖湿空气是从逆温层以上开始抬升的,强对流天气落区与850 hPa切变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中高层西风槽东移南压,850 hPa偏南急流的建立和显著增强,为此次高架雷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近地面层冷空气补充南下迫使低层暖湿空气抬升,配合高空槽前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以及广东上空有利的大气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是此次高架雷暴过程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对西宁地区一场秋季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探讨了T213物理量预报场对该地区秋季暴雪过程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巴尔克什湖和萨彦岭横槽转竖和锋区南压,地面冷空气从南疆进入柴达木盆地迅速加强,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高湿度区的维持,以及高空急流轴北抬加强是产生这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87年6月13日-14日在河池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东兰、河地、都安RR24>140mm)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在极涡加强南压、中高纬环流维持明显的两脊一槽形势、低纬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南落但中心强度少变、印度季风低压形成且加深以及澳大利亚强冷空气爆发北上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槽、低空涡旋及其准东西向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等各个相互关联的天气尺度系统东移影响是这次过程发生的直接前景。而西南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季风云团的卷入是形成这次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利用Micaps平台提供的实况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0年12月13—15日青海省海东地区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塞高压强烈发展,脊前横槽建立是此次寒潮天气爆发的主要环流背景,横槽后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在蒙古西部堆积,形成强大的冷高压,横槽逐渐南压,引导冷空气南下,促成了此次青海海东地区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