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3月31日至4月3日,CPS/SEG北京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自1978年以来,本次大会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界在中国举办的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CPS)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联合举办,以地球物理如何满足油气勘探的高难度化、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为本次会议主题,针对具有巨大挑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协会(SEG)联合举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于1989年8月22—26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这次国际讨会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SEG联合举办的。会议筹备期间,得到了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际会议中心的赞助与协助。无论会议规模、参加人数、论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31日至4月3日,中国石油学会(CPS)和美国勘探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主办的2004年第六届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SEG年会是全球地球物理界的顶级专业学术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小范围的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大会.会议主要交流、展示各国在地球物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新仪器.本次会议共有国内外地球物理方面的专家、代表1200余名参加.会议共设立了5个分会场和软件、仪器展区,同时举办了由全球各大石油公司总裁参加的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4.
勘探地球物理(89)国际讨论会(BISEG—89)于1989年8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是在三年前由中国地球物理学界的三位元老顾功叙、傅承义、翁文波先生发起,立即得到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SEG)前主席R、J. Greaen、技术委员会主席Stanley B. Jones等的热情支持,经由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和美国勘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学术讨论会”。 会议旨在为世界各国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家们提供讨论问题、交流经验的论坛,增进国际同行们的合  相似文献   

6.
1992年11月18—2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2届地学层析成像(Geotomography)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由日本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J/SEG)共同组织,来自美国、日本、中国、朝鲜、澳  相似文献   

7.
由会长巴曼先生率领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SEG)代表团一行十二人及四位夫人于1982年9月18日到达北京,受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及其所属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会的热烈欢迎。 在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与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负责人就发展今后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进行了会谈。双方对1978年以来互相学术交流和友好往  相似文献   

8.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1届国际会议与展览于198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美国洛杉矶的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席菲利波恩(Walter R.Fllippone)的开幕辞中继续提出“地球物理学家:探索地球与空间的新领域”为年会的口号。会议中提交的论文共计314篇。会前举办了有关海洋和地震勘探偏移技术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举办了称之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勘探仪器展览会”,309家石油公司和厂商展销了各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以刘光鼎为团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和美国面向地学的计算机学会(COGS)于1991年9月2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计算机在地学中的应用国际讨论会(ISCAG).该会得到了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学会(AAPG)及联合国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察协调委员会(CCOP)的支持,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们的热烈响应.出席会议代表500余人,分别来自全球不同地区十八个国家,提交论文250余篇,  相似文献   

10.
顾功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车站,一队人员正在等待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的往返列车前往美国的阿纳海姆会谈中心。该队人员包括由中国学生组成的3名代表,1名展览人员,名义会员顾功叙以及他的夫人,另外还有1名SEG的职员。除此外,这里呈现的完全是普通公交车站的情形。开始的时候,大家好像达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会议将交流近几年勘探地球物理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展。重点是:①寻找隐蔽油气藏及深部隐伏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②直接寻找油气和间接寻找各种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③寻找复杂地质条件下各种矿藏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附件3“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由中国国家建委抗震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通过建筑、城市规划和工程减轻地震灾害专题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讨论会的中国代表19人、美国代表11人。会上共宣读和讨论了论文25篇(中国13篇、美国12篇)。论文  相似文献   

13.
国家地震局于1986年10月18日至11月21日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本文较详地介绍了这次展览会所包括的6个部分,即:监测预报;工程地震;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群测群防与地震对策;国际合作。由此展示和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地震工作现状和地震预报水平。这次展览会将对地震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开展横向联系和国际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展览期间约有两万人参观了展览,其中包括来自朝鲜、日本、联邦德国、美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206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部分资助的活动断裂对比项目。此项目由中国、美国发起。1984年6月4日—8日在日本神户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中国代表以我国的郯庐、山西—黄河、二台,鲜水河、红河等五条活断层为例向会议提出了对比研究样本。第二次工作会议于1985年11月5日—7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新西兰,土耳其、印度、尼泊尔、秘鲁等九个国家的代表。我国国家地震局及其下属的北京地质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和山东、新疆、内蒙、山西、宁夏、陕西、江苏、安徽、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地震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马杏垣、徐煜坚、邓起东等地震、地质界的专家和工作者应邀列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共40多人。  相似文献   

15.
《地震地质》1992,14(4):350
在祖国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之际,迎来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校40周年。1992年11月7日,北京虽然已是黄叶遍地、百花凋零的季节,在初冬的第一次白雪纷飞的这天,来自我国四面八方和香港、越南、美国的校友等2600多人,却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在温暖如春的礼堂中参加了庆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7)
<正>6月16日上午,"世界矿物精品(2017)展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三层中厅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美国时尚矿物公司(The Collector’s Edge Minerals Inc.)等六家单位协办。展览时间从今年6月16日持续到7月30日。一大批世界各地精美宝石矿物首次集中向社会公众亮相。《地球》记者在现场获悉,中国地质博物馆联合世界宝石矿物晶体部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国际电波传播学术讨论会(ISRP’93)于8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继1988年之后在我国举行的又一次国际电波传播学术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URSI)、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电子学分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天线和电波传播分部联合发起,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和武汉大学承办。来自2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中外专家、学者共145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世界日”愈来愈多。除却卫生日、野生动物日、气象日、地球母亲日、环境日、减灾日(10 月13 日)等几十项外,近两年又增加了一项?海啸意识日。海啸并不常有,却是致命的。根据联合国2018 年公布的数据[1](http://www.un.org/en/events/tsunamiday/),在过去100 年里,58 场海啸夺走逾26 万人的生命,平均每场海啸丧生4 600 人,超过其他任何自然灾害,尤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死亡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协会(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简称SEG,是群众性的学术组织,该会过去曾屡次邀请我国同行参加年会。1978年学会恢复活动后,我国开始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名义前往旧金山出席该协会第48届年会,1979年我国又去参加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召开的第49届年会。今年是第50届年会,又值该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我国又有9人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的名义参加学术和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5~18日,由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重磁数据处理解释应用研讨会"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召开.参会代表共110人,来自42家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其中外国专家6人,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韩国、英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