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19,(4):65-65
2018年12月4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2018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在华师大闵行校区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地理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Chang Chew Hung曾昭衡博士作为嘉宾,共计30余名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认同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包括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求更加公平、公正、持续和发展。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地球峰会”则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构想,确定了教育在新千年的重要地位,联合国并将2005至2014年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尽管人们都赞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但是正规教育在其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各国制定的政府文件、实施指引和配套的支援中都能够看到,例如芬兰、英国、加拿大等等。然而在一些国家的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却成为了“被遗忘的优先权”。  相似文献   

3.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1.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中心任务的,其本质要求是要培养一种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一个核心就是“尊重”,主要内容是:①尊重人(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②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差异性,承认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③尊重环境(不危害、不破坏环境,要看到人类与环境的依存关系);④尊重地球资源。它既要受教育者学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又要学会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符合人的学习认知规律,符合人的思维发展规律,可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力资源含量。  相似文献   

4.
王民  蔚东英 《地理学报》2008,63(2):219-223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借助联合国2005-2014年可持续发展教育10年计划的时机,确认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承诺和责任。当今,全球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为此,我们宣布可持续发展地理教育宣言。该宣言是1992年国际地理教育宪章的扩展,并且主要集中于以下主题:  相似文献   

5.
只有当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求成为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时,才会促成相应的行动,还因为只有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的价值确立之后,各种手段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共同促成可持续发展。因此,确立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何种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就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师范院校环境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师范院校滞后于中小学教育、环境类课程设置未形成常态、相关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及教学效果不佳、缺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因而师范院校有必要重建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环境教育学科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强调渗透教育,将环境教育实践纳入师范教育实践计划、落实环境教育的必修课地位、丰富课堂形式、鼓励与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则离不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本文以三峡库区中学环境教育为例,在调查分析库区环境教育现状、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学科渗透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国际合作教育策略、师资培训策略和学生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等在内的三峡库区中学环境教育的策略体系,以提高库区中学环境教育水平,提升公众的环境素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徐永辉 《福建地理》2000,15(3):53-55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农业发展观,文章通过分析莆田县人口、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莆田县农业发展必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提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视农业资源管理、保护;加大环境教育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9.
丁尧清 《地理教学》2011,(12):35-36
2011年5月11—12日,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在广东省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内)举行。论坛由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华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广州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主办,包括“基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结题会、综合实践活动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两个分会。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综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夏汉平 《热带地理》1998,18(2):156-161
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产生背景、内涵及其生态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策略和应遵循的原则,剖析了中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并指出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丁尧清 《地理教学》2010,(14):29-30
四、从环保主导到宣传教育: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20世纪70年代,环境问题在国际社会已经激起了沸沸扬扬的争论。但在中国国内,政府领导和公众却很少了解和理解环境问题,很多人把环境公害看作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事实上,自5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和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0年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机制、模式、战略、规划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但目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还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忽视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忽视市场机制研究、忽视社会文化模式研究、忽视西部落后地区城市研究、忽视中小城市研究等几个方面。最后根据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该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周慧 《地理教学》2005,(4):9-11
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并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王钰  潘艳  孙裕钰 《地理教学》2021,(10):42-4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素养成为当代青少年的必备素养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课程是培养青少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素养的重要途径.加拿大政府注重环境保护,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且成果显著,其学校环境教育课程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本文结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2006、2016年两次课程改革的模式和内容,选取12年级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相关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以课标分析和案例的形式呈现学校环境教育的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有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综述了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内涵、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形态,以及综合评价,阐述了其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森林碳汇决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有必要在基于碳汇的土地利用和当地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一种更加明确的联系.依托一个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以中国贵州省黎平县为例,阐述了一种将森林碳汇、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如何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且着重介绍了能帮助资源管理和规划部门实施这种综合评估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工具(LUDST).  相似文献   

17.
吕润美  张琦  段玉山 《地理教学》2014,(7):14-16,19
正可持续发展是被目前人类社会所普遍推崇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识,是人类开始意识到达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是人类这个物种未来能够存在的底线,满足该底线的要求,人类才能进而得到更长久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向全体公民传达,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所要追求的一种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价值观,我们的教育应当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和地球本身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贾若祥  刘毅 《地理研究》2003,22(5):609-617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协调 ,目的是谋求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区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载体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复杂性和相对性等特征。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资源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此 ,本文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对中国 31个省市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 ,按照评价结果 ,全国共分为 6种不同类型 ,并得出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大体呈从沿海→沿边→中部→中西部递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简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分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处理方法,评述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建立在“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未来更好”4类指标之上,然后把4个指标再统一为一个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20.
曾昭鹏 《地理教学》1997,(6):24-25,23
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总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以下两个因素将促进我国地理教材内容的变革:一是我国政府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二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地理教育中突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适应可持续发展之需,已成为世界各国地理教育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