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马甘 《青海气象》2004,(4):83-83
亲爱的朋友,中秋之夜,月赏之时,你很可能会联想到“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句,然而,这“分外明”的道理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2.
云向与天气     
李源 《气象》1978,4(5):6-6
在群众中常流传着“云跑西,披蓑衣;云跑南,雨成团;云跑东,一场空;云跑北,雨没得”等谚语。气象员也有许多关于用云向测天的经验,比如高、中云从西南方向或偏西方向有系统地侵入,予示天气不久由晴  相似文献   

3.
天气概况今年秋季冷空气来得早,九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全省都比常年偏低1—2度,其中6日到20日半个月,平均温度要比常华偏低2—4度,特别是9—12日,接连受两次较强冷空气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五—六天日平均气温在20度以下的秋季低温。这时正在抽穗扬花的杂交晚稻和正在孕穗的常  相似文献   

4.
风城 :川西北高原因西风带动量下传与谷地效应 ,常年大风特多。历年达 1 7米 /秒以上的大风日数康定多达 1 74天 ,居全川之冠。康定大风最多年竟有 2 54天 ,堪称四川“风城”。雨城 :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素有“天漏”之称 ,常年降雨量达 1 774 3毫米之多 ;1 959年 8月 1 2日的降雨量高达 3 3 9 7毫米 ,属全川的最高日降雨记录 ,因而雅安有天府“雨城”之别称。日光城 :攀枝花市位于 2 6 5°N ,地处川西南金沙江河谷 ,属南亚热带气候 ,常年日照时数多达 2 70 9 2小时 ,可谓四川的“日光城”。阴城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马边 ,常年平均…  相似文献   

5.
蔡尔诚 《气象》1980,6(2):5-6
在一次中期(3—7天)回暖少雨过程中,并不是天天碧空无云,而常常有或多或少的高、中云侵入,有时甚至有低云和少量降水。同样,一次中期低温久雨过程,也不是每天都有降水,其间也有短时的无雨间歇。因此,我们按照云、雨侵入本地的阶段性,能把一次中期天气过程分解为至少两次短期“起云”或降水的过程。通过仔细观测各次短期云、雨过程,可以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即中期过程转折前,其表现的短期云、雨特征有一次(少数时候出现两次)“显著变化”——指由前期一种云系变为后期性质相反的云  相似文献   

6.
说起贵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流传甚广的谚语:“天无三日晴”。此说最早见于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中贵州的情况:“又多雾、雨,十二时天地阴忽,间三五日一晴霁耳。然方晴倏雨,又不可期。故土人每出必披毡衫,背蓑笠。笠以备雨也。谚云‘天无三日晴’”。从文字中可看出,王士性在贵州旅游期间,  相似文献   

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热对流降水结构特征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和红外辐射计的探测结果,对2003年8月2日15时(北京时)中国东南部副热带高压下发生的热对流降水结构特征、云和降水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大气背景分析表明,500 hPa副热带高压中心附近的较强上升运动和850 hPa的水汽通量辐合为此次午后热对流降水云团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探测结果表明,热对流降水云团的水平尺度多为30~40 km,平均垂直尺度均超过10 km,最高达17.5 km;云团的最大近地面雨强超过50 mm/h。热对流降水云团的平均降水廓线表明,其最大降水率出现在5 km的高度,这一高度比估计的环境大气0℃层高度低1 km。与“98.7.20”中尺度强降水的对流降水廓线比较表明,两者的最大降水率高度相同,但热对流降水云团更深厚;在4 km高度至近地面,热对流的降水率减少速度比“98.7.20”强对流降水的快,表明前者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因气温高而发生强烈蒸发。对降水云团顶部特征与近地面雨强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雨顶高较低时,云顶高度变化范围大;当雨顶越高时,云顶高度与雨顶高度越相近;平均而言,给定地面降水率,云顶高度比雨顶高度高出1~4 km;当近地面雨强越大,则云顶高度和雨顶高度越高、且越相近。结果还表明,非降水云面积约占86%,晴空面积仅占2%,而降雨云面积约为云面积的1/8。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7年12月-2022年11月太原雨滴谱数据,研究太原地区不同雨强和不同降水类型雨滴谱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地区四季谱分布均呈单峰结构且均以雨滴直径D<1 mm的小雨滴为主,但对雨强R贡献最大的是D为1~2 mm的雨滴。各季节R<1 mm·h^(-1)的降雨均占比最大,但夏季超过50%雨量来自R≥5 mm·h^(-1)雨滴的贡献;R<2 mm·h^(-1)时,冬季大雨滴浓度更高,而小雨滴浓度相对较低;R≥5 mm·h^(-1)时,夏季雨滴浓度更高。四季均以层状云降水为主,标准化截距参数lgNw和质量加权直径D_(m)差异较小;对流云降水多发生在夏季且更接近海洋性对流,春、秋季既非大陆性也非海洋性对流。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形状因子与斜率参数的μ-λ、降水动能以及反射率因子与雨强的Z-R关系曲线,其中μ-λ季节变化小,但地域性差异显著;幂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分别对于降水动能参数关系E_(t)-R和E_(d)-D_(m)拟合效果更优;Z-R关系系数与指数成反比,对于层状云降水,春、秋季经典关系均高估降雨,冬、夏季存在经典关系由高估转为低估的情况;对于对流云降水,夏、秋季经典关系略高估降雨。  相似文献   

9.
严小冬  宋燕  夏阳  龙园  杨春艳 《气象》2017,43(9):1064-1072
利用贵州省81站1964—2013年秋季(9—11月)雨日数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Morlet小波、合成分析等相关诊断方法,对贵州省秋季雨日数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秋季雨日数分布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增多,一般在30.0~52.3 d。近50年秋季全省平均雨日数为40.5 d,总体呈减少趋势,每10年雨日数减少1.9 d。秋季雨日数突变发生在1987年前后,1964—1987年为偏多时段,1988—2013年为偏少时段,其中1997年以后减少趋势最为明显。近50年贵州秋季雨日序列存在准5 a和2~3 a的振荡周期,其中准5 a振荡最为显著。当贵州秋季雨日异常偏多时,南海上空的水汽通量在贵州地区辐合抬升,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空气输送更加活跃,东亚大槽偏强,低纬度地区槽脊略有加深,贵州处于印缅槽前,偏南气流强盛,从而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贵州地区交汇,形成阴雨天气,造成贵州秋季雨日数异常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首次人工消雨作业获得成功1994年4月20日是潍坊第十一届国际风筝节开幕的日子,在此期间,省人工降雨办公室在山东首次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消雨试验,保证了风筝会开幕式的顺利进行,被人们誉为:“耕云消雨保盛会,运筹帷幄定风云”。第十一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开...  相似文献   

11.
云霞     
同志,你打问高云霞?那可是干胡基地里泼水润(问)到向上了。我是云霞她哥。你也要到俺公社去,正好咱们一路走,一路片。俺妹子眼下是公社气象哨的头头,大伙叫她“公社里的管天人”。哎,不是我当哥的夸妹妹,俺公社谁不说高云霞有两下子,说风就是风,报雨雨就到。就连俺公社王书记也常问:“明格儿啥天气?”“多会儿有雨?”说云霞是公社的“气象参谋”哩。  相似文献   

12.

利 用 实 时 资 料 和 中 央 气 象 台 提 供 的 副 热 带 高 压 资 料 , 对 2 0 0 3 年 汛 期 陕 西 暴 雨 和 5 0 0 h P a 副 热 带 高 压 的 活 动 特 征 关 系 统 计 分 析 , 并 对 E C M W F 、 T 2 1 3 数 值 预 报 产 品 对 副 高 的 预 报 能 力 作 了 客 观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 汛 期 7 、 8 、 9 月 副 高 偏 强 , 副 高 脊 线 在 2 5 ~ 2 8 ° N 、 西 脊 点 在 1 0 4 ~ 1 1 2 ° E 进 退 , 是 陕 西 关 中 陕 南 多 阴 雨 、 暴 雨 频 繁 的 主 要 原 因 ; 陕 西 连 续 暴 雨 产 生 于 副 高 脊 线 沿 2 5 ~ 2 8 ° N 持 续 西 伸 、 持 续 东 移 经 过 1 0 5 ° E 时 段 。 E C M W F 对 副 高 的 进 退 、 热 带 气 旋 路 径 预 报 准 确 率 较 高 。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2000年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引 言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 ,甘肃省自 80年代中期以来秋季大多数月份气温持续偏高 ,降水偏少。而 2 0 0 0年秋季( 9~ 1 0月 )连阴雨天气较多 ,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利用甘肃省 80个气象站和西北地区 85个气象站 9~ 1 0月的日降水量 ,对秋季连阴雨出现的时段、范围、形成原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对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及短期气候预测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1 连阴雨标准和时段1 .1 连阴雨标准将 9~ 1 0月连续阴雨≥ 5d ,过程降水总量≥ 1 5mm (允许其中一天微量或无降水 ) ,日平均总云量≥ 8成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者 …  相似文献   

14.
于学仁 《气象》1976,2(2):20-20
朝霞积云黑发红,日出圆大不刺目,太阳出来披红纱,晨后有云象城堡,午间闷热虫出动,日落西山云接驾,少量云霞在浮动;这样天气不能晴。东风送行有雨下。天空白云象棉絮;雷雨必定要来临。今明昼夜有雨下。  相似文献   

15.
中秋月明人更明。今年中秋节后第三天傍晚,兴安县农办唐炳洋副主任踏着夕阳的余晖,特地到县气象局找阳明宇同志谈心,了解当前异常天气可能对晚稻的危害,了解他近年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当他知道阳明宇同志口粮有些紧张时,临走前便把自己节余的90斤粮票交到他手里。过了二十几天,县委组织部档案科张子新科长知道这情况后,便让爱人送了100斤粮票给阳明宇同志,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暂时困难。  相似文献   

16.
F_C、F_n与F_s三者都是破碎的低云,外形相似,有时不容易区别,山地测站,所见的碎云更为复杂,千姿百态,变化无常,常较难正确判定。有些观测员往往缺乏认真全面的考虑,认定那么一条所谓的常规:“下雨时的碎云记为F_n,无雨时的碎云记为F_e,有雾无雨的碎云记为F_s”。表面看来,云与天气现象十分配合,毋庸置疑。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在天气转折,云的过渡阶段也会遇到:测站无雨也有F_n,测站有雨也有F_c,无雾有雨也有F_s,或者F_c、 F_n、 F_s三者共存的五花八门的复杂情况,一些山区的测站就屡见不鲜。如早晚及雨后,低层空气特别潮湿,测站某一方向半山腰形成F_s,尔后又有对流天气发展或者锋面天气影响,测站开始下小阵雨或小雨、F_s  相似文献   

17.
广东云与降水的宏微观物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综合分析了广东地区云与降水的气候概况,云和降水微物理结构,大气气溶胶与雨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其中较重要的结果有:广东地区全年各月平均雨日均超过10天;10月至次年3月夜间雨日多于日间雨日,与展状云夜间云顶辐射降温使冰核活化增强促使降水机会增加有关;4至9月日间雨日明显多于夜间,与日间对流发展旺盛有直接关系。云型间的微结构存在差别。雨型间微结构变异甚大。海盐粒子是重要的凝结核来源,台风活动造成“盐核暴”现象是向大陆输送盐核的有效机制。硫酸盐也是一种重要的凝结核。工业污染亦是大气中吸湿性粒子的来源之一。雨水化学成份与环境背景密切相关,广东大陆酸雨频率高与环境中缺少碱性气溶胶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雨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利用1954~2000年中国160站的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指出,中国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而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平均每10年减少雨日3.8天.各季的雨日都是负趋势;季雨日平均每10年减少1天左右.夏季雨日减少最明显(统计检验最显著),秋季雨日减少最多(雨日减少天数多).雨日长期趋势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变化,东北、华北、西南区的雨日减少是最多的,这些地区的雨日每10年减少7~10天.雨日的长期趋势变化与降水量的长期变化并不完全一致.雨日的负趋势与降水的负趋势比较,不但范围广,而且强度大(负趋势绝对值大).中国年降水量明显的负趋势仅位于华北(34°N~38°N,109°E~122°E),而雨日减少最多的地区是东北、华北、西南,范围比降水量大得多.季雨日的长期变化与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的差别很大.中国没有一个季节、一个测站的雨日有明显的正趋势变化,但是,降水量仅在秋季是大范围的负趋势,夏季降水量有些测站是明显正趋势,冬季降水量只是小范围的负趋势(冬季的降水量在增加),在冬季,东北仅是很小范围的降水量在减少,而雨日是大范围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宋丹  彭浩  吴晓萍 《贵州气象》2009,(Z1):32-35
用贵州省6条高等级公路附近气象站点1965-01—2005-02近40 a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各高等级公路雨日和降水量的年、季、月3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对年雨日变化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年雨日和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前者更为显著;各季雨日均下降,秋季雨日下降最为显著;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而夏季和冬季增加;月雨日多表现为负趋势;月降水量负趋势的月份多于正趋势的;年雨日各条公路至少存在一处超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20.
一、连阴雨标准规定 1.凡连续三天有雨 (日降水量≥0.1mm),过程总降雨量≥5mm(日照时数≤2小时)算一个连阴雨过程。 2.凡四天以上有雨(包括日降雨量为0.0mm),过程总降雨量≥5mm,也算一个连阴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